首页期刊导航|眼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眼科学报
眼科学报

葛坚

月刊

1000-4432

eyes@mail.sysu.edu.cn

020-87333099

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眼科学报/Journal Eye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医学学术类正式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眼科领域的新进展、新动态,着重报道与眼科临床密切相关疾病的新概念、新技术及理论研究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轮廓的长期影响

    许晟嵩王梦怡林思嘉蒋金芸...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轮廓的长期影响.方法:受试者来自一项2年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年龄8~12岁、等效球镜在-1.00~-6.00 D的儿童(n=80),这些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40)和角膜塑形镜组(n=40).本研究在基线和1、6、12、18、24个月的随访中收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然后基于OCT图像计算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轮廓.在这些随访点也同时测量了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和其他眼生物学参数.结果:在2年内,对照组的脉络膜厚度随时间变薄,脉络膜轮廓变得更加后凸(均P<0.001).角膜塑形镜可以改善脉络膜厚度(均P<0.001),并在所有随访中维持脉络膜轮廓不后凸(均P<0.05).在角膜塑形镜组中,脉络膜轮廓在颞侧的变化小于鼻侧(P=0.008),而脉络膜厚度在颞侧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3 mm线性扫描区域的增厚更明显(P<0.001).2年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与对照组中2年内AL变化呈负相关(r=-0.52,P<0.001),然而,这一规律被角膜塑形镜打破(r=-0.05,P=0.342).在多变量回归模型中校正其他变量后,角膜塑形镜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是稳定的.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改善脉络膜厚度并维持脉络膜轮廓,但这种效果在长期内趋于减弱.

    角膜塑形镜近视脉络膜儿童

    MAB21L2基因变异致小眼畸形2例及MAB21L1和MAB21L2的基因型-表型的系统回顾研究

    董怡君刘梦楚易珍张清炯...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MAB21L2基因的变异和临床特点,并与高度同源的MAB21L1基因进行比较.方法:对中山眼科中心临床基因数据库中MAB21L2基因变异患者进行基因型和表型分析,回顾性分析既往文献报道的MAB21L2基因和高度同源基因MAB21L1变异的表型-基因型的关系.结果:在2个小眼畸形家系中发现2个MAB21L2基因杂合变异:先证者1携带已知变异c.151C>G/p.(Arg51Gly),患者双眼小眼畸形伴虹膜脉络膜缺损,伴骨关节屈曲.母亲携带相同杂合变异但表型正常;先证者2携带未报道的变异c.1042G>T/p.(Glu348*),左眼小眼畸形,右眼正常且无全身异常.结合文献回顾发现,在显性遗传模式下,80%的MAB21L2杂合致病变异(20/25)和100%的MAB21L1杂合致病变异(25/25)发生在氨基酸49-52 区域,导致小眼无眼或眼缺损异常(microphthalmia,anophthalmia or coloboma,MAC);携带该区域MAB21L2基因杂合突变的患者除MAC外,部分还伴骨骼关节发育异常(12/24,50%);杂合截短变异发生在MAB21L2基因可导致MAC(5/5,100%),而发生在MAB21L1则不致病.结论:在2个小眼畸形家系中发现了MAB21L2基因1个新致病变异和1个已知热点致病变异,通过文献综述比较和总结了MAB21L1和MAB21L2基因的突变频谱以及基因型-表型相互关系,为此类基因缺陷导致遗传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先天性小眼球MAB21L2基因MAB21L1基因突变热点

    越橘提取物对RPE细胞氧化损伤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刘晓雯曹琛苏映雪王延东...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越橘提取物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氧化损伤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① 将人RPE细胞(ARPE-19)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越橘提取物组,模型组给予0.5 mmol/L3-吗啉代亚胺(3-morpholinosydnonimine,SIN-1)处理24 h,越橘提取物组给予10ng/mL越橘提取物处理1h后,再给予0.5 mmol/L SIN-1处理24 h.细胞活性检测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②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越橘提取物组,模型组给予10 ng/mLVEGF处理8 h,越橘提取物组给予10 ng/mL越橘提取物处理12 h后,再给予10 ng/mLVEGF处理8 h.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血管生成情况.结果:①越橘提取物在质量浓度≤10 ng/mL对ARPE-19细胞无明显毒性.给予SIN-1处理后,ARPE-19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而预孵10 ng/mL越橘提取物可使细胞活性恢复接近至正常(P<0.001),后续实验均选用该浓度.同时,越橘提取物可降低SIN-1诱导的ARPE-19细胞内ROS水平(P<0.0001).②给予VEGF处理后,HUVE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而预孵越橘提取物可使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P<0.0010).同时,越橘提取物可抑制VEGF诱导的HUVEC细胞小管形成(P<0.0001).结论:越橘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血管生成活性,为其作为潜在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越橘提取物氧化损伤血管生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眼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构建及初步验证

    方晓敏肖惠明郑玲玲黄南祺...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我国国情构建科学、简便且高效的眼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为眼科医护人员提供高效的眼科急诊预检分诊工具.方法:基于文献查询法、半结构访谈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眼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内容.通过提取2023年8月1日—2023年8月10日急诊分诊系统及HIMSS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分析初次分诊的级别与接诊医生最终诊断的所属级别符合率,对眼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对18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564、0.117(均P<0.05).最终构建的眼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初步验证显示,该预检分诊标准体系具有92.7%的分诊准确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眼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可为眼科临床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分诊工具,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及预检分诊质量.

    眼科急诊预检分诊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2018~2022年某三甲眼科专科医院临床诊疗非手术常规血液检验项目分析

    林丽萍俞余彬吴开力段芳...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眼科专科医院近5年临床诊疗涉及非手术常规血液检验项目的申请检测情况,为眼科医师了解检验辅助诊断概况、专科医院的实验室项目管理和开展新项目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到院申请进行血液检测的12866例门诊患者的22453份样本(共94081项检验项目)相关检验记录.将申请检测科室及专科医师按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推荐分为10个亚专科,对疾病诊断和检测项目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文字、柱状图及折线图的形式进行描述.结果:5年间申请进行血液检测的12866例门诊患者,男性患者6356例(49.4%),女性患者6510例(50.6%).基于首诊眼病诊断分类,排名前三位的眼病分别为眼整形/眼肿瘤病5214例(40.5%)、眼底病 3487例(27.1%)、角膜病1711例(13.3%).申请检测样本量从2018年的3163份增至2022年的5903份,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申请的专科医师分析,眼整形/眼眶病专科医师申请单最多,有6751份(占30.1%),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所占比例最高,为49.1%,甲状腺疾病相关检测占41.9%;眼免疫专科医师申请检测量为4214份(占18.8%),以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为主占55.7%,感染性项目检测占32.5%;眼底病专科医师申请检测量为3629份(占16.2%),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和感染性项目检测分别占47.8%和39.6%;角膜病专科医师申请数为1436份(占6.4%),其中过敏性疾病检测比例为41.2%.基于一份申请单可同时检测多个项目,眼整形/眼眶专科申请检测总项最多,有33513项,甲状腺疾病检测占65.0%;角膜病专科申请16482项,过敏性疾病检测占83.4%,眼底病专科和眼免疫专科分别为8794项和8047项,均以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为主,分别占42.5%和40.4%.结论:眼科专科医院中非手术常规检验项目在各亚专科的申请数量明显分布不均,项目构成受亚专科疾病特点的影响.眼科实验室应针对性加强非手术常规检测项目的宣传和管理.

    眼科检验专科血液检测

    航天飞行相关的神经-眼综合征及地面模拟实验及对策研究进展

    黄锴董睿李昕潘学会...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天飞行相关的神经-眼综合征(spaceflight associated neuro-ocular syndrome,SANS)是指宇航员在长时间航天飞行期间和之后观察到的包括视盘水肿、后极部眼球扁平、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和远视飘移等在内的一系列眼部、神经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可能会对飞行员造成短期或长期的视力改变、认知影响或其他有害的健康影响,因此,明确SANS的发病机制,进行有效的地面模拟实验及制定对应的缓解对策对未来更远、更久的航天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SANS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颅内压升高、脑血容量波动与血管重塑、脑和视交叉向上移位、眼淋巴系统流动失衡、细胞毒性水肿、眼眶脂肪肿胀等.国际上研究较多的地面模拟实验为6°头朝下倾斜卧床休息,能够重现SANS的各种表现,包括视神经鞘扩张、视网膜神经层增厚、脉络膜厚度增加和视盘水肿;此外,干浸浴、抛物线飞行等地面模拟实验也观察到了SANS的部分表现.下体负压作为缓解对策能减轻脉络膜增厚和视神经鞘直径增加,正压力护目镜也有望成为应对SANS的有效对策.该文就国内外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航天飞行相关的神经-眼综合征发病机制地面模拟实验缓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