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设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姜远海

月刊

1674-1633

cmd_ed@126.com

010-58697365,58694756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号楼36层 3601

中国医疗设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开发行的科技类重要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会刊,已列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并从2001年起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吴阶平副委员长亲题刊名,由全国著名医学工程专家组成编委会,十五年来,杂志出版质量逐年提高,现为大16开,64页精美增装本,月刊。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家专论、研究论文、技术创新、医疗设备原理与使用、仪器设备质控与计量、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仪器设备市场信息、购置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机器学习的生物雷达非接触识别头部特定动作方法研究

    徐存卓张力方焦腾吕昊...
    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生物雷达传感器的头部特定动作非接触识别方法.方法 首先对头部特定动作——静止、点头、左转、右转、后倾、张嘴、左点头、右点头采集雷达回波信号;其次,通过时域处理和时频分析得到时域和时频谱2种图像数据;接着从时域和时频域数据中分别提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更为有效的新特征;最后,运用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新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基于PCA和SVM构建人体动作特征提取方法,并对人体头部动作进行识别,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头部动作的分类识别准确率可达88.64%.结论 本文提出的头部动作非接触识别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增强社会交流、延缓病情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学习非接触检测生物雷达主成分分析法头部动作

    基于正弦图融合的CT金属伪影校正算法研究

    陈宗桂潘桂洪薛峰魏宁宁...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解决修复后的投影数据与周围投影数据之间过渡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弦图融合的CT金属伪影校正算法.方法 通过预处理和K均值聚类技术将具有相同空间信息的组织聚在一起生成先验图像,并根据金属区域与先验图像的投影差异校正原始图像投影以得到校正后的投影数据,最后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得到校正后的CT图像.结果 在CT仿真数据验证中,基于先验插值的金属伪影校正(Fusion Prior-Based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FP-MAR)算法在单金属校正和多金属校正中的峰值信噪比分别为0.943和0.915,比线性插值校正金属伪影(Linear Interpolation Based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LI-MAR)算法分别增加了28.65%和44.55%;FP-MAR算法在单金属校正和多金属校正中的结构相似性分别为0.984和0.961,比LI-MAR算法分别增加了48.41%和64.27%.临床CT伪影影像验证中,FP-MAR算法校正后CT金属伪影的主观评价高于LI-MAR算法校正后的CT金属伪影图像,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算法可有效解决修复后的投影数据与周围投影数据之间过渡不连续的问题,更好地保留金属结构附近的信息.

    金属伪影先验图像双边滤波正弦图修复

    基于CEEMDAN的脑组织氧信号处理算法及其应用

    李泽熙尹琦康富豪叶继伦...
    14-1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三波长的脑组织氧监测数学模型.方法 结合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与自适应噪声(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和排列熵(Permutation Entropy,PE),对脑氧信号进行处理,同时用信噪比矫正PE值区间的选择,以自适应滤波提高脑血氧降噪.结果 本文采集了3例志愿者数据并将其和现有市场设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CEEMDAN算法与对比设备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7,3组数据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899、0.883,整体相关性较高(P<0.01);在降氧实验中,该算法可有效监测脑氧值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结论 该算法可有效去除基线漂移、低频噪声以及高频噪声,解决模态混叠和残余噪声问题,并提高滤波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重构信号的信噪比,提升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脑血氧经验模态分解排列熵近红外光谱三波长

    模块化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测试方法研究

    杨英陈大雷刘丽刘璐...
    20-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ISO 5840和GB 12279标准对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性能测试设备的要求,探索一种测试数据可靠、稳定的模块化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测试模型.方法 利用模块化组件分别搭建主动脉瓣脉动流测试模型A和二尖瓣脉动流测试模型B,将25AJ-501型和25MJ-501型美国圣犹达瓣膜分别安装在对应模型上进行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对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假设检验,评估瓣膜在模型A和模型B上的测试结果可靠性;在模型A和模型B上分别交换测试瓣位置和变化前向流百分比(Forward Flow Duration,FFD)进行瓣膜脉动流测试,记录对比分析所得数据,研究测试条件改变前后对模型测试结果的影响;将23A、25A、29A CL-V型瓣膜安装在模型A上,将23M、25M、29M CL-V型瓣膜安装在模型B上,在健康、运动、心衰生理条件下,研究CL-V型瓣膜脉动流性能参数平均跨瓣压差(Mean Pressure Gradient,MPG)、有效瓣口面积(Effective Orifice Area,EOA)、反流百分比(Regurgitant Fraction,RF)的变化.结果 瓣膜在模型A和模型B下监测得到的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平均主动脉压、脉动流压力和流量波形图符合GB 12279-2008/ISO5840:1996标准要求;当25AJ-501型主动脉瓣在模型B上测瓣位置时,EOA值偏小5.1%,RF值偏小22.4%,当25MJ-501型二尖瓣装在模型A上测试瓣位置时,EOA值偏小7.5%,RF值偏大23.3%,交换测试瓣位置后差异性显著;瓣膜在FFD控制条件增大后,正压差期间的前向流均方根和MPG值均减小,FFD对模型A、模型B瓣膜EOA测试结果有影响;不同规格CL-V型瓣膜在该模型下运行时,相同生理条件下,MPG、EOA、RF的变化与测试模型无关,只受瓣膜尺寸影响;在3种不同生理条件下,脉动流MPG、EOA、RF的变化受瓣膜尺寸和生理条件影响,测试结果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这种模块化体外脉动流测试模型符合ISO 5840和GB 12279标准对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测试的设备要求,可作为国产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性能测试模型的一种参考方案.

    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性能测试模型有效瓣口面积反流百分比

    基于高斯核函数的差分隐私技术联合聚类算法在医疗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曹自雄陈宇鲜蒋秀梅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数据隐私泄露的风险,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核函数的差分隐私技术联合聚类算法.通过对医疗数据的处理和保护,旨在提供一种保证医疗数据隐私安全的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介绍医疗数据在机器学习过程中隐私暴露的问题以及差分隐私技术原理、差分隐私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Differential Privacy Fuzzy C-means Algorithm,DPFCM)和基于高斯核函数的差分隐私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Differential Privacy Fuzzy C-means Algorithm Based on Gaussian Kernel Function,DPFCM_GF)的构建过程,采用最大距离法确定初始中心点,使用聚类中心点的高斯值来计算隐私预算分配比率,使用拉普拉斯噪声完成差分隐私保护.通过收集整理心脏病、乳腺癌、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的公开数据对各算法进行验证.结果 DPFCM_GF和DPFCM对不同数据集的聚类效果随隐私预算的增加逐渐改善.DPFCM_GF限值隐私预算分别为1.31、0.85、0.66、1.75,相对DPFCM减少了41.78%、50.29%、53.52%、38.38%,具有较快的收敛迭代速度,增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疗数据分析中,DPFCM_GF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医疗数据的隐私,同时可提供具有较高准确性的聚类结果,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高斯核函数差分隐私技术聚类算法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隐私预算

    基于动物实验的国产腔镜吻合器开模样机可用性评价

    熊伟孙静胡梦雅王之晨...
    36-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基于动物实验的国产腔镜吻合器开模样机可用性评价,获取临床医护人员关于器械可用性的真实评价与反馈,帮助研发人员及时调整方案,提升器械可用性水平.方法 搭建一个适合腔镜吻合器用于结直肠、胃、肝胆胰和肺部相关手术操作的模拟场景,招募医生用户和护士用户,采用专家评价法,从操作可用性和系统可用性角度评价手动腔镜吻合器和电动腔镜吻合器的可用性.结果 手动和电动腔镜吻合器开模样机操作可用性问卷大多数题目平均得分为3~4分,表明其操作可用性总体处于与其他国产品牌相当的水平,基本得到了用户的认可;2款吻合器系统可用性评级分别为D和B-,前者系统可用性只优于市面上26.20%的同类产品,不在可接受范围,后者系统可用性优于市面上65.61%的同类产品,在可接受范围但仍需进一步提升.结论 本研究开展的基于动物实验的国产腔镜吻合器开模样机可用性评价为快速获取用户体验、发现或减少人因工程等问题提供了一套可选择的解决方案,能够促进器械优化改进、加速国产医疗器械上市进程.

    动物实验腔镜吻合器可用性SUS量表专家评价法

    对用于肺部自适应放疗的合成CT影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郑子龙苏斌钱呈魏环海...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基于Velocity软件,不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模式下对应的合成CT(synthetic CT,sCT)的图像质量.方法 通过设置CIRS肺运动模体常规的呼吸运动状态,对其进行4D-CT模拟定位.在平均密度投影CT即计划CT(planning CT,pCT)上完成计划设计后,将其传至TrueBeam直线加速器,分别实现3D-CBCT和4D-CBCT的扫描和图像重建,再基于Velocity软件得到相应的sCT.结果 sCT图像保留了基准pCT图像的精细结构,且二者图像轮廓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所有Dice相似系数都超过0.85.通过直观对比可看出,相比对应的CBCT图像,sCT图像伪影明显减少.sCT3D/sCT4D图像中不同感兴趣区的CT值均明显更低,sCT的噪声更小.对sCT而言,sCT3D图像的CT值的平均百分差异为7.68%,sCT4D图像的CT值的平均百分差异为4.65%.相比3D-CBCT,基于4D-CBCT得到的sCT图像的CT值精度得到了改善.结论 在固定呼吸状态下,基于Velocity得到的对应不同模式CBCT的sCT图像质量与基准pCT可以相比拟,与呼吸相关的图像引导在肺癌患者放疗时更有临床价值.

    图像引导放疗四维CT合成CT图像质量评估自适应放疗

    摆位误差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心脏剂量影响

    周海英郭冉杨慧鹏赵聪...
    49-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模拟摆位误差对左侧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心脏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7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计划系统中,模拟靶区中心相对于计划射野中心的偏移,包括向颅(S)、尾(I)、左(L)、右(R)、前(A)和后(P)各移动5 mm,并评估心脏受照剂量,分析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对心脏剂量的影响.结果 原始计划心脏平均剂量(Dmean)为5.72 Gy.射野中心向6个不同方向移动5 mm后,L、A、S方向心脏受照剂量减少,R、P、I方向心脏受照剂量增加,P方向心脏Dmean增加(1.46±0.24)Gy,R方向心脏Dmean增加(1.14±0.17)Gy,I方向心脏Dmean增加(0.43±0.25)Gy.结论 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向R、P、I方向的摆位误差可增加心脏受照剂量,向L、A、S方向的摆位误差可减少心脏受照剂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心脏剂量

    急诊手术应急接诊系统在颅脑创伤急诊手术中的设计与应用

    贾瑶姜雪吴惟梁新慧...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急诊手术应急接诊系统,探讨其在颅脑创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Java、HTML、CSS等开发语言,以IntelliJ IDEA、Java JDK1.8为开发工具,以Java EE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平台为技术框架构建急诊手术应急接诊系统,实现手术申请、大屏通知、手术前评估、手术患者跟踪、患者转运记录、手术查询、术中语音提醒等功能.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颅脑创伤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验证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 相较于系统应用前,系统应用后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备皮时间、术前交接时间、术前转运时间、术前评估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从38.75%降低至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护人员满意度从75.00%提升至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构建急诊手术应急接诊系统并将其应用于颅脑创伤急诊手术中,可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护满意度上升,进而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使用.

    急诊手术转运接诊信息化系统颅脑创伤工作效率不良事件

    影像危急值闭环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张九妹张驰李宁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解决纸质版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不规范、登记内容不全面、难以统计和追踪、难以监管等问题,设计一套影像危急值闭环管理系统.方法 影像中心危急值闭环管理系统后端采用Java、前端采用Visual C#开发,系统在C/S架构下的影像工作站系统通过exe传参调用,在B/S架构下的护士站、医生站系统通过URL Protocol服务协议+exe传参调用.随机选取系统上线初期(2021年1-3月,对照组)及临床人员对系统有良好依从性后(2022年1-3月,实验组)的各200份危急值数据作为研究资料,验证系统的应用成效.结果 实验组的医生接收耗时、放射科医生的反馈确认耗时和危急值上报全程耗时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实现对影像危急值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论 系统的应用规范了危急值上报流程,实现了上报过程的闭环和无纸化,完成了对危急值信息的全流程跟踪、监控和管理,使危急值上报情况一目了然,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可通过系统精确跟踪处理,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医学影像危急值信息系统无纸化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