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疗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疗装备
医疗装备

马永春

月刊

1002-2376

YLZBZZS@126.com

010-62016364,62386155

100011

北京北三环中路2号

医疗装备/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Devic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卫生部所属一级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会刊,是国家级重点媒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陆华龙熊伟程凌林星镇...
    82-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于医院进行诊治的 80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针刺传统穴位(膝三针),试验组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均治疗 4 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C反应蛋白(CPR)水平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1β、IL-6、CP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L-1β、IL-6、C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针刺疼痛触发点肌筋膜膝骨关节炎生物力学

    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黄敏燕黄玉萍方静静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并分析导致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医院收治的 278例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致病菌分布,并分析导致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78 例患儿中,发生切口感染30 例(10.79%),分离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有12株(35.29%)和 22 株(64.7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岁、体质量指数≥20 kg/m2、切口长度≥3 cm、术前层流系统未完成空气净化、手术参与及参观人员≥6 人、术中出血量≥30 ml、阑尾化脓穿孔或坏疽及腹腔留置引流管(OR>1,P<0.05),而外科消毒前使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则是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切口感染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小儿急诊病原菌影响因素

    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

    周冰王琴宇周瑶李文伟...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6 月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96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45 例,采用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改良根治术治疗)和对照组(51 例,采用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乳房美观度及生命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53)评估].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d,试验组Cor、NE、PGE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试验组乳房美观度优于对照组,QLQ-BR53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优于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根治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应激反应,提高乳房美观度,改善生命质量.

    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改良根治术乳腺癌应激指标乳房美观度

    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古月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医院收治的 80 例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 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 40 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一次清除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石一次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12、24 h,两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效果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结石一次清除率,且疼痛程度低、安全性高.

    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疼痛结石一次清除率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张丽梅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 84 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胎心监护,试验组实施持续全程胎心监护.比较两组胎儿窘迫检出率、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胎儿窘迫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中胎儿异常情况,降低产妇中转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继而改善新生儿不良结局.

    阴道分娩产妇持续全程胎心监护产程新生儿不良结局

    不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参数在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李媛泓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MRI-IVIM-DWI)参数在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医院收治的 178 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MRI-IVIM-DWI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纯扩散系数及灌注分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纯扩散系数及灌注分数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78 例患者中 56 例为恶性病变,122 例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ADC、纯扩散系数及灌注分数均低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ADC、纯扩散系数及灌注分数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919、0.985、0.659,灵敏度分别为 94.64%、98.21%、62.50%,特异度分别为78.69%、91.80%、66.39%.结论 ADC、纯扩散系数及灌注分数均对乳腺结节良恶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纯扩散系数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均>90%.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MRI乳腺结节

    赛默飞HistoStar包埋机不同模具温度和冷却方式及注蜡方式对病理标本包埋质量的影响

    谢秀芳李文燕
    101-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赛默飞HistoStar包埋机不同模具温度、冷却方式、注蜡方式对病理标本包埋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12 月医院病理科的 500 份组织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 1、2、3、4 组,每组 100 份.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具温度、冷却方式和注蜡方式进行石蜡包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验 1 组将模具加热至 70℃并置于包埋机蜡嘴下方热台上;实验 2 组采用冷却台加水冷却;实验 3 组首次注蜡至模具容量的 2/3,二次注蜡前将模具和包埋盒倾斜 25°,并注蜡至液面没过包埋盒下缘.实验 4 组采用 70℃模具,首次注蜡至模具容量的 2/3,将标本置于模具底部正中央处,待模具侧壁石蜡逐渐凝固时覆盖包埋盒,将模具和包埋盒倾斜 25°后二次注蜡至液面没过包埋盒下缘,然后转移至冷却台加水冷却,充分冷却后切片染色.比较各组包埋质量、包埋时间和切片评分[包括组织结构完整性(切片完整、无折叠、无皱褶、无刀痕)、细胞显示效果(细胞透明度、核质对比度)及网状纤维显示效果(背景清洁度、纤维完整度、网状/胶原纤维对比度)].结果 各实验组包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 4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 1 组包埋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 2、3、4 组包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中实验2、4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切片完整、无折叠、无皱褶和无刀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 4 组切片完整、无折叠和无皱褶评分高于其他实验组,实验 3 组和实验 4 组无刀痕评分高于实验 1 组和实验 2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细胞透明度和核质对比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 4 组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背景清洁度、网状/胶原纤维对比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纤维完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 4 组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具温度、冷却方式和注蜡方式均可影响病理标本包埋质量,对以上因素进行优化可提升包埋质量和切片评分.

    石蜡包埋包埋机病理标本模具温度冷却方式注蜡方式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尤婧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58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79例.对照组接受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接受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肺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机械振动排痰肺炎临床效果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下肢早期功能锻炼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姜梅青
    107-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下肢早期功能锻炼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 74 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栓预防措施,试验组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下肢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低切(LBV)及全血黏度高切(HBV)]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PV、LBV、HB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下肢早期功能锻炼干预可有效延长TACE术后患者的PT、APTT,降低FIB水平和血液黏稠度,提高下肢DVT预防效果.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下肢早期功能锻炼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种改良膝关节站立侧位X线片拍摄技术

    王理鑫朱柳红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膝关节站立侧位X线片拍摄技术,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 80 例膝关节站立侧位X线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方法拍摄的 40 例作为对照组,将采用改良膝关节站立侧位(弓步站立使膝关节屈曲 120°~135°,球管偏向头侧 5°~10°,脚尖稍内旋 5°)X线片拍摄技术的40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X线片图像质量,包括膝关节间隙位置(是否在图像正中)、股骨内外侧髁重叠情况、髌骨与股骨间隙分离情况(分离明确、边界锐利、无双边)及甲级片率.结果 试验组膝关节间隙位置正中、股骨内外侧髁重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髌骨与股骨间隙分离明确、边界锐利、无双边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甲级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方法相比,改良膝关节站立侧位X线片拍摄技术可明显提高X线片图像质量,有利于临床诊断.

    X线片拍摄技术膝关节站立侧位技术改良弓步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