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玉米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玉米科学
玉米科学

才卓

双月刊

1005-0906

ymkx@cjaas.com ymkxbjb@vip.163.com

0431-87063137,87063141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彩宇大街1363号

玉米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刊登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玉米科学》为双月刊,双月15日出版,大16开本,152页,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90.00元,邮发代号12-137。近年来,玉米科学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惟一的玉米学术刊物,在玉米界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肥深施对旱作覆膜农田玉米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郭世乾崔增团高飞田仲红...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双垄沟覆膜种植基础上设置5(D5)、15(D15)和25cm(D25)3个氮肥施用深度,以表面撒施为对照(D0),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深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阐明不同氮肥施用深度对旱作覆膜农田玉米肥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玉米株高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大,其中子粒、茎秆、叶干物质积累量均以D25处理最高;各处理玉米植株各器官养分含量均表现为D25>D15>D5>D0;各施肥深度处理间D25较D5处理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农学利用效率,进而促进玉米增产.因此,在西北旱作区,氮肥深施至25 cm能够更好地促进玉米养分吸收和利用,可作为改善覆膜旱作农田肥料利用效率有效措施之一.

    玉米氮肥深施覆膜农田干物质分配肥料利用率

    新型增效氮肥的创制及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佳丰赵晓峰冯国忠安昱霖...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正丁基硫代磷酸三胺(NBPT)和正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为原料,采用湿法砂磨工艺制备出微晶悬浮包覆剂新剂型,并对大颗粒尿素进行包膜处理,制备NBPTSC、NPPTSC、NBPTSC+NPPTSC(7:3)3种增效氮肥.新型增效氮肥的玉米田间应用效果表明,与尿素相比,施用新型增效氮肥均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NBPTSC+NPPTSC增效氮肥处理组最优.新型增效氮肥能显著提高黑土区玉米产量及改善氮素吸收利用,减少土壤作物系统氨挥发,降低土壤中无机氮残留,为新型增效氮肥在黑土区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增效氮肥氨挥发黑土地

    氮肥减施配合丛枝菌根真菌对夏玉米产量性状及氮素代谢的影响

    程世红刘宇平彭杰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设置常规施氮肥(N100)、2个减氮处理(减氮20%、减氮40%)、减氮+2个丛枝菌根(AM)真菌处理的田间试验,探究减氮对AM真菌定殖和发育影响以及减氮+AM真菌处理对玉米产量性状、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20%处理能够促进AM真菌定殖和发育,而减氮40%处理效果次之.与N.处理相比,减氮20%和减氮20%+AM真菌处理下玉米产量、穗行数、行粒数均有所增加,玉米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在减氮20%+AM真菌处理下表现最高;减氮20%+AM处理的玉米根系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比N.处理分别增加140.4%~147.4%、96.1%~117.9%、131.5%~183.1%和 122.8%~128.9%.同时,减氮20%处理及减氮20%+AM真菌处理显著增加玉米各生育期氮吸收量,是提升玉米产量、减少氮肥施用的有效举措.

    玉米氮肥减施丛枝菌根真菌产量

    玉米木栓质抵抗禾谷镰刀菌侵染的生理机制

    唐松王周马子慧陈安乐...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栓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以甘油酯-酚类为基本单元的生物聚酯.木栓质作为一种保护性屏障,能有效抵御病原菌的入侵.相较于一般植物的单木栓质层,玉米的双木栓质结构对于抵御外界病原菌入侵的作用尚不明确.研究建立玉米—禾谷镰孢互作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玉米根部木栓质差异响应禾谷镰孢侵染的基因型筛选,进而进行玉米根部的组织观察及不同基因型玉米根部的禾谷镰孢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禾谷镰孢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根部木栓质差异与禾谷镰孢的侵染水平呈反比.玉米根部木栓质含量越高,抑制禾谷镰孢侵染的能力越强.研究表明玉米根部的双木栓质结构具备有效抵抗外界病原入侵的能力.

    玉米禾谷镰孢木栓质抗病性

    中国玉米自给率时空格局变化驱动因素及区域异质性分析

    曹炎杨艳涛王国刚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算1999-2022年中国及各区域的玉米自给率,分析其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趋势,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玉米自给率的驱动因素,并对各区域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表明,1999-2022年中国玉米自给率呈波动式下降趋势,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明显.技术因素是影响中国玉米自给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东北、华中、西南、西北地区生产因素影响显著,经济因素对华东、华南地区影响显著;政策因素对6个区域玉米自给率时空格局变化影响较大,技术因素影响最显著.提出关注玉米自给率的空间互动效应、加大科技投入、各地区有针对性的提升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和降低成本等相关政策建议.

    玉米自给率空间杜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