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疑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马智

月刊

1671-6450

ynbzz@163.com

0311-85901735

050035

石家庄市天山大街238号

疑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CSTPCD
查看更多>>《疑难病杂志》是目前国内惟一报道疑难病症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 期刊” ,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 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等国内、外重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16/R,ISSN 1671-6450。 本刊由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吴咸中、陈可冀、王正国、王永炎、张运、李春岩、张伯礼、邱蔚六、郭应禄等院士担任顾问,吴以岭教授担任编委会总编辑,包括2位美籍专家在内的46名知名医学家担任编委。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开放式、多方位的学术交流,加速医学科技进步和发展;坚持“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坚持“创新”、“实用”的办刊宗旨,着力报道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诊疗各种疑难病、罕少见病及各种难诊难治病症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真正做到“引导潮流、荟萃精华、贴近临床、服务读者”。本辟有专家笔谈、论著、临床研究、络病论坛、罕少见病例、误诊误治分析、疑难病例(理)讨论、名医精粹、释疑解难、继续教育等特色栏目,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教育、研究机构的医学专业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和继续教育的良师益友。欢迎赐稿,欢迎征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LPS、LOXL2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云冬晔朱王亮许志茹孙欢...
    513-517,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脂多糖(LPS)、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 2(LOXL2)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2022 年 5 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心血管内科行RFCA术的PAF患者197 例(PAF组),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78 例(健康对照组).PAF组患者RFCA术后随访1 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亚组63 例和未复发亚组134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S、LOXL2 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S、LOXL2 水平对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AF组血清LPS、LOXL2 水平升高(Z =5.575、6.903,P均<0.001).197 例PAF患者 RFCA 术后 1 年复发率为 31.98%(63/197).与未复发亚组比较,复发亚组血清 LPS、LOXL2 水平升高(Z =6.431、6.543,P均<0.001).病程较长、左心房内径(LAD)增加、LPS升高、LOXL2 升高为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335(1.450~3.761)、1.289(1.049~1.586)、1.025(1.014~1.035)、1.004(1.002~1.006)];血清LPS、LOXL2 及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 0.784、0.789、0.859,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LPS、LOXL2 水平单独预测的AUC(Z/P =2.549/0.011、3.000/0.003).结论 PAF患者血清LPS、LOXL2水平升高,是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LPS、LOXL2 水平联合检测对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阵发性心房颤动脂多糖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射频导管消融复发

    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体质量指数在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陈冰心宋雪古力努尔·依明芦颜美...
    518-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体质量指数(BMI)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 年3 月—2022 年12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PAF消融术后患者109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 年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 =24)和未复发组(n =85).109 例PAF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24h内行12 导联心电图检测.收集患者术前BMI、左心房内径(LAD)等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波参数联合BMI对PA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109 例PAF患者中术后1 年内复发24 例,复发率22.02%.复发组房颤病程、高血压占比、LA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以及BMI均高于未复发组(t/χ2/P =2.559/0.012、5.827/0.016、4.557/<0.001、5.254/<0.001、4.436/<0.001).复发组术前P波时限(PWD)、最大PWD(Pmax)及P波离散度(Pd)均较未复发组显著升高(t =5.617、4.005、9.078,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MI、LAD、NLR、高血压、PWD、Pmax及Pd均为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1.163(1.008~1.342)、1.256(1.024~1.540)、1.458(1.106~1.922)、1.435(1.045~1.971)、1.509(1.136~2.005)、1.157(1.005~1.332)、1.714(1.308~2.246)].四者联合预测PAF患者术后复发的 AUC 优于 PWD、Pmax、BMI 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 = 2.017/0.044、2.476/0.013、2.788/0.005),而与Pd单独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 =1.946/0.052).结论 BMI、LAD、NLR、高血压、PWD、Pmax及Pd是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术前PWD、Pmax和Pd联合BMI对PAF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心电图P波参数体质量指数预测

    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钊张瑶王书清宋炳慧...
    523-526,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前壁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和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治疗1 个月后比较2 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左心室功能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0%vs.77.50%,χ2/P =7.314/0.007);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 =5.507/<0.001、11.006/<0.001、5.287/<0.001、4.297/<0.001、6.647/<0.001、2.330/0.022);观察组的 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vs.20.00%,χ2/P =4.114/0.043);2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的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MACE发生率降低,且相对安全.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沙库巴曲缬沙坦PCI手术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刘玲田芸袁龙会巫文丽...
    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行PCI后 6 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患者112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随访 6 个月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包括动脉夹层、局部血肿、局部出血、假性动脉瘤、上肢肿痛以及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61%(41/112).血管不良事件患者中普遍年龄较大,且有不良生活史(78.05%vs.40.85%)、术后抗凝药物使用不规范(68.29%vs.28.17%)、合并基础疾病(56.10%vs.26.76%)比例明显较高,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上述因素均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ROC分析结果发现,年龄(AUC =0.837)、抗凝药物使用不规范(AUC =0.701)、不良生活史(AUC =0.691)、合并基础疾病(AUC =0.647)对是否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基础病史、不良生活史、凝血药物用药不规范均是影响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作为判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

    自膨式瓣膜行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35例

    王华君吴雪达石凤梧刘苏...
    53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主动脉瓣膜反流(AR)患者应用自膨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2022 年 8 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R患者35 例,其中男25 例,女10 例,年龄59~83(70.03±1.07)岁.分析手术成功率、病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左心功能变化.结果 35 例患者均采用自膨式介入瓣膜经股动脉行TAV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完成手术的患者 17 例(48.6%),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32.5±14.6)min.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 5 例(14.3%).采用瓣中瓣技术的患者 14 例(40.0%).术前LVEF(48.01±12.20)%,术后1 周 LVEF(50.22±1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52,P>0.05);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5.04±10.10)mm,术后1 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3.44±11.0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10,P>0.05).术前5 例患者存在二尖瓣中量及以上反流,术后二尖瓣反流均较术前减轻,其中 2 例转为少中量反流,3 例转为少量反流.术后即刻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4 例(40.0%),三度传导阻滞 1 例(2.9%),转入心内科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出现心包积液 1 例(2.9%),胸骨正中剑突下切口植入心包引流管后痊愈.少中量瓣周漏 3 例(8.6%),其余为少量及微量瓣周反流32 例(91.4%).结论 应用自膨式瓣膜经股动脉行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手术安全性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自膨式瓣膜治疗效果并发症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水平变化及意义

    古红张奕玲赵宇张婷...
    537-54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环状RNA TTC3(circTTC3)和微小RNA-138-5p(miR-138-5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1 年9 月—2023 年9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干部医疗科诊治老年ACI患者128 例(ACI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度亚组42 例、中度亚组49 例和重度亚组37 例,同期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120 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circTTC3 和miR-138-5p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 和miR-138-5p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 和miR-138-5p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ircTTC3 和miR-138-5p表达水平对老年ACI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circTTC3 表达水平升高,miR-138-5p降低(t/P =17.207/<0.001、16.239/<0.001).血清circTTC3 水平比较,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miR-138-5p 表达水平比较,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F/P = 26.579/<0.001、105.935/<0.001).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 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 =0.521,P<0.001),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 =-0.425、-0.392,P均<0.001);miR-138-5p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 =-0.785,P<0.001),与MCA、ACA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 =0.571、0.635,P均<0.001).circTTC3、miR-138-5p及二者联合诊断ACI神经缺损程度的AUC分别为 0.817、0.810、0.878,二者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独诊断(Z/P = 2.106/0.035、2.406/0.016).结论 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 表达水平升高,miR-138-5p表达水平降低,二者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作为ACI病情诊断、治疗相关的作用靶点.

    急性脑梗死环状RNATTC3微小RNA-138-5p神经功能老年人

    血清HMGA2、P-gp与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研究

    孙一鸣王翠尹文超徐晓琳...
    54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P-糖蛋白(P-g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 年2 月—2023 年2 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7 例为进展组,老年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9 例为非进展组;进展组根据治疗后3 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n =39,mRS评分 0~2 分)和预后不良亚组(n =28,mRS评分 3~6 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A2、P-gp水平,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血清HMGA2、P-gp与NIHSS评分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HMGA2、P-gp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进展组血清HMGA2、P-gp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非进展组(t/P =13.672/<0.001,8.095/<0.001,8.226/<0.001).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MGA2、P-gp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P =0.732/<0.001、0.708/<0.001);预后不良亚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亚组,血清HMGA2、P-gp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亚组(t/P =5.092/<0.001、5.103/<0.001、4.449/<0.001、2.357/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和血清HMGA2、P-gp水平及NIHSS评分升高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29(1.093~1.869),1.288(1.082~1.533),1.586(1.161~2.165),1.483(1.120~1.963)];血清HMGA2、P-gp及二者联合预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38、0.740、0.895,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 =2.031/0.002、2.006/0.003).结论 血清HM-GA2、P-g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异常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不良有关,早期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可预测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发生.

    进展性脑梗死高迁移率族蛋白A2P-糖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预后老年人

    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谢晓辉朱燕赵婷滕威...
    548-55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 年1 月—2022 年7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原发性癫痫患儿12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及左乙拉西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拉考沙胺片,2 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比较2 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相关指标(MBP、S-100β、HMGB1、GFAP、PGP)及癫痫发作情况变化.结果 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33%vs.90.00%,χ2/P =4.184/0.041),平均癫痫发作次数及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P = 13.288/<0.001,2.956/0.002),但2 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个月后,2 组患儿血清MBP、S-100β、HMGB1、GFAP及PGP水平低于治疗前,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高于对照组(t/P =2.858/0.005,4.672/<0.001,2.142/0.034,3.521/<0.001,5.054/<0.001,10.310/<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治疗后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次数与血清 PGP 水平呈正相关,与 BDNF 水平呈负相关(r/P = 0.577/<0.001,-0.338/<0.001).结论 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癫痫患儿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进而降低癫痫患儿癫痫发作频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临床安全性较好.

    癫痫拉考沙胺左乙拉西坦神经功能儿童

    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檀浩鹏屈浙田军王坤...
    552-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影响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 年3 月—2021 年3 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120 例,依据手术类型分为近全切除和全切除组75 例、次全切除组45 例;再依据其肿瘤进展情况分为肿瘤进展组20 例和肿瘤无进展组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次全切除组患者既往行手术治疗、既往行放疗、肿瘤 Knosp分级为3~4 级、肿瘤的最大径>5 cm、肿瘤侵入后颅窝、MR病灶强化特点不均匀、肿瘤质地为硬韧、肿瘤形状为分叶状或团块状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近全切除和全切除组(χ2/P =9.391/0.002、6.487/0.011、5.562/0.018、9.700/0.007、5.820/0.016、10.901/0.001、14.959/<0.001、14.415/0.001);肿瘤进展组患者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Ki-67 指数≥3%、肿瘤切除程度为次全切除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肿瘤无进展组(χ2/P = 5.608/0.018、4.631/0.031、6.334/0.04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质地为硬韧、肿瘤Knosp分级为3~4 级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41(1.042~1.991),1.592(1.040~2.436),均P<0.05];肿瘤切除程度为次全切除、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675(1.141~2.455),1.422(1.074~1.882),均P<0.05].结论 肿瘤质地为硬韧、肿瘤Kno-sp分级为3~4 级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切除程度为次全切除、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垂体腺瘤,巨大侵袭性手术治疗肿瘤切除程度肿瘤进展相关因素

    血清eCIRP、suPAR预测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王雷应佑国夏正新丁艳芬...
    557-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外冷诱导RNA结合蛋白(eCIRP)、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预测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3 年 6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致ARDS患者84 例(ARDS组),按照1∶1比例选取单纯脓毒症患者84例(非ARDS组),根据预后将脓毒症致ARDS患者分为死亡亚组(37 例)和存活亚组(47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CIRP、suPAR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因素及血清eCIRP、suPAR水平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ARDS组比较,ARDS组血清eCIRP、suPAR水平升高(t/P = 14.330/<0.001、10.632/<0.001);84 例脓毒症致ARDS患者 90d死亡率为 44.05%(37/84);死亡亚组患者血清eCIRP、suPAR、脓毒性休克比例、机械通气时间≥3d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降钙素原、血乳酸均高于存活亚组(χ2/t/P =13.805/<0.001、5.229/<0.001、10.932/0.001、4.334/0.037、4.850/<0.001、7.592/<0.001、5.926/<0.001);SOFA评分高、血乳酸高及血清eCIRP、suPAR高为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523(1.123~2.067)、2.558(1.123~5.824)、1.094(1.017~1.178)、1.365(1.117~1.670)].血清eCIRP、suPAR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787、0.779、0.871,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eCIRP、suPAR水平的单独预测(Z/P =2.005/0.045、2.205/0.028).结论 血清eCIRP、suPAR水平升高与脓毒症致ARD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且二者联合预测的价值较高.

    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细胞外冷诱导RNA结合蛋白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