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张克勤

双月刊

0258-7971

yndxxb@ynu.edu.cn

0871-65033829,65031498,65031662

650091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历史悠久,1938年8月出版了《云南大学学报》第二类(数理版)第一号,为外文版,第1篇为世界著名数学大师的论文“Om Two Affine Connections”(两类仿射联络)。改革开放以来,学报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学术质量,编排规范化,标准化,编辑部现代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近10多年来,共获省部级奖9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选择性O-烯丙基取代反应合成2-吡啶酮衍生物

    李璐赵盟林李娜袁明伟...
    16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一种有机催化合成2-吡啶酮衍生物的方法.以N-取代的3-羟基-2-吡啶酮和Morita-Baylis-Hillman(MBH)碳酸酯为原料,在亲核性有机胺催化下,经区域选择性O-烯丙基取代反应合成一系列含有 2-吡啶酮片段的多官能团产物,产率51%~91%.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3-羟基-2-吡啶酮类化合物的羟基功能化.

    3-羟基-2-吡啶酮MBH碳酸酯胺催化烯丙基取代区域选择性

    基于1,4-双(2-甲基-1H-咪唑-1-基)苯的2例d10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王仕友王玉娜邵娅婷谢惠定...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溶剂热法合成了2例基于d10金属离子的配合物[Zn(bmib)(HCOO)2]·3H2O(1)和[Cd(bmib)0.5(tdc)(DMF)(H2O)](2)[bmib=1,4-双(2-甲基-1H-咪唑-1-基)苯,H2tdc=2,5-噻吩二羧酸].2 例配合物合成条件除金属盐不同外,其余均相同.结构分析揭示,配合物 1 中H2tdc并未与金属中心配位,Zn2+采取四配位的模式与 2 个HCOO-和 2 个bmib配体连接形成一维"Z"字形链.配合物 2 中Cd2+则采取六配位的模式,由bmib和H2tdc配体共同桥连构成一维梯形链.结果表明金属中心对配合物的结构至关重要.热重分析显示 2例配合物热稳定性较好.固体荧光性质表明配合物 1 和 2 有蓝色荧光特征,分别在 460和 470 nm处有最强荧光发射,有用作发光材料的潜在价值.

    配合物晶体结构d10金属离子固体荧光

    生物质有机肥对酸性红壤区人参果病害与产量的影响

    王豪吉李彦李锐明陈欧保...
    1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是云南特色经济作物.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会导致人参果主产区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含量低和肥力退化等问题,同时作物病害严重、挂果率低等障碍因素突出.研究通过创制生物质有机肥改良人参果种植土壤,试验施用量分别为 9、12、15 t/hm2 和 18 t/hm2,以传统单施尿素150 kg/hm2 为对照(CK),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调查了不同处理下人参果枯叶病发病率和产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pH、电导率(EC)、阳离子代换量(CEC)、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P<0.05),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磷酸酶、脲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且活性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与CK相比,施用生物质有机肥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特征和增加土壤酶活性,从而提高人参果产量,且其解释率为 87.40%.施加生物质有机肥降低了人参果枯叶病发病率(P<0.05),且其与产量的关联性符合对数曲线模型(R2=0.794,P<0.01).与非种植障碍区相比,生物质有机肥以 15~18 t/hm2 的施用量处理即可获得较高产量.因此,施用生物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有效改良酸性红壤区土壤质量和缓减人参果病害,从而提高作物种植产量.

    人参果酸性红壤生物质有机肥枯叶病

    白及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与室内杀菌剂筛选

    侯秀明林思雨王晗怡郭静怡...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鉴定广西南宁种植基地的白及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高效杀菌剂,采集了典型的叶斑病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科赫氏法则验证了分离株的致病性.结合形态特征和多基因序列联合分析,鉴定了病原菌的种类,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估了 10 种杀菌剂对代表菌株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分离出了引起白及叶斑病的病原菌,即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将该病原菌接种到健康的白及叶片上可以引起与田间病害相似的症状.在对不同杀菌剂的测定中,肟菌戊唑醇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其EC50 值为 1.25 μg/mL.

    白及叶斑病多基因联合分析药剂筛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交版权授权确认书

    封2页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