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建筑
云南建筑

饶维纯

双月刊

1004-3640

0871-4141655

650032

昆明市西昌路209号云南省建设厅502室

云南建筑/
查看更多>>建筑刊物。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刊。主要刊载城市规划、城乡建设、建筑创作、建筑结构、建筑设备、施工安装、工程经济等专业的学术论著,图文并茂,力求反映我省地外高原边疆和民族地区的地方民族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龄儿童视角下的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互动与参与

    李浩冰兰如玉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从学龄儿童视角出发进行小学校园设计的重要性,旨在通过观察儿童行为、心理需求和空间探索,提出互动性强且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校园设计方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在现代教育中,校园环境对儿童的学习与成长至关重要,传统的校园设计往往忽视了儿童的实际需求,而从儿童视角出发的设计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儿童参与设计,能够创建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校园环境,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提升教育质量.基于对"学龄儿童视角下的校园建筑设计:互动与参与"的深刻理解,探讨了现代小学校园设计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他们的需求为核心,创造一个互动性参与感强,融合自然元素的开放和多样的校园空间.

    学龄儿童行为心理需求校园设计互动参与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利用传承路径探索——以云龙县宝丰村为例

    陈烈陈宏玲向剑凛王丽...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历史悠久、民族多样、文化多元,通过持续开展资源普查和列级申报,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9个.以云龙县宝丰村为例,结合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有关要求,通过分析提炼宝丰村历史文化价值,深入思考新时期做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的路径,为激发村落内生动力,焕发蓬勃生机提供参考.

    宝丰村盐马古道保护利用传承

    构建管控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昆明市农村房屋建筑风貌管控体系研究

    李恒艳史登峰张奕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构建昆明农房风貌管控体系,首先明确管控范围,针对传统村落之外的众多农房,制定管控原则,对管控要素进行优先级分类;其次对各个管控要素进行分级分区的管控,从而形成体系化的管控思路,实现对农房风貌的全面管控;最后提出普适化的风貌提升要点及建设措施,让建筑风貌的概念及相关理念深入农村,倡导合理的建设理念.为昆明农房风貌的有序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昆明农房风貌风貌管控管控体系

    "织补、活化、提升、赋能"——官渡古镇空间梳理与整治提升策略研究

    彭宇超史登峰王涛王邦帆...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官渡古镇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核心区域,是昆明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区域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但经过多年运营后,设施老化、业态落后、风貌不佳,不能满足新时期需求,影响游客体验和商业经营,亟待解决和改造提升.以"花水相映,文史铸魂"为主题,以"织补、活化、提升和赋能"为原则策略,重塑官渡古镇旅游品牌形象,以文化为引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区,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从基础设施完善、空间规划重塑、文化景观设计、业态梳理植入等几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与实践,力求呈现"新官渡古镇".

    城市织补产业活化文化复兴提升赋能官渡古镇

    昆明地区农房风貌的现状调查研究

    李恒艳史登峰张奕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房风貌受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汇总调研结果,分析昆明市农房风貌的地域特色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其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对农房风貌的组成,农房风貌提升管控的目的及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加强与乡村规划及相关政策衔接、建立完善的实施保障机制,建设滇池沿岸美丽乡村等实施建议.研究结果可对昆明农房屋建筑风貌的管控与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昆明农房风貌现状研究实施建议

    以"村"融"景"·和谐共生世界遗产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探析——以澜沧县为例

    王丽陈烈申伟弦王洲...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造有关要求部署,自2020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区域传统村落面貌全面改善,同时探索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改造长效机制,增强传统村落生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并示范带动其他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澜沧县及县内各传统村落概况和特征、现状保护情况的梳理,结合景迈山世界遗产地,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景迈山

    五亩地的筑梦乐园——以董家湾小学为例探索局限用地下的校园设计

    赵静洁史登峰彭宇超张奕...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董家湾小学设计项目为例,探讨在用地紧张、建设规模、投资受限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极小"用地与"极高"办学规模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在极限情况下优化校园空间,营造一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同时功能完善、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寓教于乐的学习乐园.

    立体叠加校园底层架空多功能的立体活动网络城市友好界面

    西双版纳傣族聚落形态研究及更新模式初探——以磨憨镇尚冈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为例

    赵航疆杨智雄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以来,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颁布《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规划》,提出的"用三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初步建设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以创新的帮带互促机制,为西双版纳边境的磨憨这个口岸城市的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傣族聚落的空间形态和居住模式面临的一些困境.以磨憨镇尚岗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为例,对西双版纳传统聚落形态和居住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传承傣族传统建筑风貌和文化底蕴的同时,提出傣族聚落、民居建筑的功能与现代技术、材料融合创新的更新探索,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边境幸福村建设乡村振兴傣族聚落传统民居

    "五维一体"的乡村河道景观空间整治策略——以昭通市昭阳区洒渔河为例

    李倩李浩冰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道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河道是指在乡村区域内包括河流源头、护坡驳岸、滩涂以及堤坝等河岸整体的景观范围.乡村河道景观空间整治就是以水为纽带,或以水库及河岸为载体,统筹生态、河道、设施、文化和产业建立的"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景观空间.五位分别为"生态""河道""设施""文化"和"产业",对于乡村河道景观空间来说,维护生态是首位的,其次是河道安全,再者是交通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度,后两个才为文化挖掘和产业振兴,洒渔河片区常年以来自然基底优越,但生境单一,河道安全存在隐患,河道内淤积严重,步行道和绿道存在需要修复部分,文化缺失,产业联动性差.以此对应的"五位",依据具体情况开展设计工作.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为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大力推进乡村河道景观空间的整治和提升,并积极发展周边一二三产,形成反哺.在乡村河道建设的过程中,不少乡村特色景观丧失了在地化特色与精神空间,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植物生境单一,河岸景观空间不优美,产业同质化,交通混乱等问题.

    乡村河道"五位一体"洒渔河片区

    流域治理与"高原水乡"人居空间重构——洱源县右所镇的实践研究

    杨金艳刘洪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流域治理与高原水乡"为视角,选取洱源县右所镇为案例,探讨流域治理与人居空间重构的互动关系.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分析右所镇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环境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融合流域治理与人居空间重构的空间模式,旨在提升高原水乡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结论表明,该协同发展模式对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为高原水乡人居空间重构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流域治理高原水乡人居空间重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洱海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