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和少英

双月刊

1672-867X

ynmdxb@163.com

0871-65137404

650031

中国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载民族学、社会学、少数民族哲学、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内容注重民族特色,强调理论深度,关注学术前沿,面向全国社会科学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少数民族的理论研究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研究

    刘宇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产业规模与资源富集度异质性;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集聚在数字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推动要素集聚的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数字金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要素集聚

    数字经济市场风险的结构展开、成因分析与法治应对

    谢鹏远何志红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成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但是在其发展中也表现出因技术的过度使用导致的数据安全以及市场垄断风险、因数字资产属性不明及监管滞后所导致的市场过度投机风险以及因数字经济环境关联性所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以法治化的方式应对数字经济的市场风险,首先以法律方式规范数字经济的技术使用标准与使用方式;其次以法律促进数字经济主体合规建设,同时并重对数字经济市场的法律监管;最后针对数字经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以法律方式明确风险预警机制.将数字经济的发展引上健康发展轨道.

    数字经济数据保护金融安全系统性风险法治应对

    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基于云南的实证研究

    樊爱霞潘海岚王晓琴
    11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口岸由"通道经济"转型为"产业经济",是"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对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进行学理性探讨,依托层次分析思想构建测度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边境口岸数量多、类型丰富的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1年数据,运用CRIT-IC权重法,对云南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趋势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云南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口岸经济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提升显著,创新发展有待加强,共享作用显现,绿色发展不平稳,岸城协调性不足.推动云南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转变发展理念,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岸岸、岸城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加强口岸开放发展能力,以此推进云南口岸现代化建设进程.

    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CRITIC权重法云南

    唐朝"大一统"的空间叙事——基于《新唐书·地理志》的研究

    王文光李书豪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一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但对唐朝"大一统"的讨论,现有研究主要是从思想阐释层面展开,从空间叙事角度表达唐朝"大一统"历史形态的研究不多.《新唐书·地理志》对唐朝疆域范围、交通道路、户数人口、政区沿革等方面的详细记载为我们解释唐朝"大一统"提供了空间维度的观察路径与文献基础.唐朝"郡县天下-羁縻府州-文化边疆"的空间结构不仅改变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空间叙事,而且在具体实践上,唐朝所形成的"大一统"是沟通中央与地方、维系中心与边疆、涵盖中国境内与域外世界的整体性叙事.正是基于"大一统"的空间叙事,使得中国疆域具有了超越具体朝代的稳定性,成为现代中国疆域叙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唐书·地理志》空间叙事唐朝"大一统"

    长江早期水文化及其特征探微——以简帛所记楚地为例

    王佳郑晓云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文明,进而理解中华早期文明有重要的意义.楚地有关水文化的记载多不见于传世典籍,而大量记录于简牍帛书中,因此简牍帛书的钩沉不仅可以补充既有文献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从中窥管到更为细致可靠的其时社会中水的观念、习俗、行为和治理等,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故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对简帛文献相关记述的梳理,我们也可以看出楚地早期的水文化在特征上和后面的水文化较大的差别在于,当时的人们所关注和实践的水文化总体来说还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也就是对于世界与生命的来源、人类如何获得更强的生育能力和身体机能以延续生命、如何维持人类的生计三个方面,以此形成早期楚地的水文化体系.

    水文化简帛水崇拜水习俗楚地

    论经济法中的技术性规范

    姚子健
    14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法上的技术性规范,是一种将假定条件与行为模式中涉及的技术性事项加以数据化,以确保经济法律、法规顺利运行的独立规范类型,具体包括标准、准则、指南与规划4类.在立法层面,特定的技术性规范产生调制效果,辅助单行经济法律、法规成为国家干预市场的依据;在执法层面,为执法主体参照做出决定;在司法层面,为法院参照以补充发挥调制职能.经济法中的技术性规范属于经济法渊源,效力应等同于规章.独立的技术性规范与单行经济法律、法规形成了二元规范结构,其构建应遵循法定、公平与效率3项基本原则.针对现阶段经济法中技术性规范存在的法治问题,应进一步明确技术性规范的经济法律、法规依据,制定主体与制定程序,推动经济技术性规范向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转化,从而确保技术性规范在经济法治环境下的有效运转.

    技术性规范经济法运行结构与功能经济法治

    征稿启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