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朱有勇

双月刊

1004-390X

sk@ynau.edu.cn

0871-5227596

650201

昆明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CHSSCDCSTPCDC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耦合研究进展

    陈凯月李青芮李沁佳沅李国春...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耦合是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文献法,从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耦合的辩证关系、测量方法、研究视角和耦合路径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国内关于两者协调耦合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目前关于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耦合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为主,实现两者的耦合路径是坚持农业主体地位;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科技赋能,同时也存在耦合研究对象单一等局限性.

    农业经济生态保护协调耦合研究进展

    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子诊断

    王金萍张国宝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资源节约保育、产出质量高效、生态环境安全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17-2022年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其中,资源节约保育分波动上升,产出质量安全分稳定提升,生态环境安全分快速增长.从区域发展水平来看,皖南地区发展最好、皖中次之、皖北地区发展最差.(2)2022年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皖南、皖中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展现了一定高值和低值集聚特征.(3)障碍度分析表明制约皖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单位面积农业产值;而对皖南、皖中来说,则为单位面积农业产值、节水灌溉面积和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此,安徽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短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合力推动安徽省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障碍度指标体系

    清代云南水利研究的转向

    吴连才方婕白玉军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云南水利研究起步于水利工程的研究,围绕水利工程及其影响展开;呈现出以中小型水利工程为主,水利工程类型多样,主要围绕城市而建等特点.在区域水利社会史研究的驱动下,清代云南水利研究由水利工程、水利技术史向水利社会史转型,由此展开以水利为核心的地域性自然和社会关系研究.在类型学视野下开展清代云南水利社会史实证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区域水利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可取的,亦可丰富水利社会史的区域研究.

    水利工程水利社会史水利社会类型清代

    政策干预下农地经营权流转抑制耕地撂荒研究——来自江西丘陵地区的证据

    周来友卢华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江西丘陵地区的调研数据,验证农地经营权流转是否能有效治理耕地撂荒,并引入政府干预变量,观察政府干预情况下农地经营权流转对耕地撂荒影响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流转能显著促进耕地撂荒,但异质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干预能有效缓解这一趋势;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随着农户外出务工程度的加深,其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会激励耕地撂荒.最后提出应有效发挥政府干预力量的对策建议,具体路径包括政府应通过土地整治、兴修水利等途径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偏远地块的耕种条件,避免其被撂荒的命运.

    农地经营权流转耕地撂荒治理丘陵地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基于CFPS甘肃省样本的实证分析

    赵红婷谈存峰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中四期甘肃省样本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转出和转入两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均有显著影响;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利用转移人口家庭中的最高学历作为工具变量,并采用条件混合过程(CMP)估计法来控制;将农业收入细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收入中等的农户在土地流转市场中最活跃.

    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转出与土地转入Probit

    社会流动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

    许蕾王悦邱一诺佟大建...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专题调查数据,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性测度指标体系,并探究社会流动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流动性的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人身份认同感上升、社会交往增加以及家属随迁程度提升是社会流动性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流动性对省内流动、有居住证、老家无宅基地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认为,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需注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性水平,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能力的上升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社会流动性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农户跨期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秸秆还田技术为例

    李之凤孔星乔文静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跨期属性的秸秆还田技术是我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农户内部因素、联结因素和外部因素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基于甘肃省中东部地区 245户农户调研数据,首先采用Logistic模型确定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ISM模型对各影响因素的逻辑关联与层级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中有 18个变量对农户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2)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位于示范区和是否参与技术培训是深层根源因素;信息获取能力、是否加入合作社、经营规模、政府秸秆禁烧和补贴政策是中层间接因素;农户技术认知水平、兼业化水平、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地权期限是表层直接因素.基于此,从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土地经营权、拓宽农户信息采集渠道、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跨期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秸秆还田Logistic-ISM

    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影响研究——基于CMDS数据的实证研究

    沙柢潘伟光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推拉"理论,构建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落户意愿整体偏低,愿意将户口迁入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仅占总样本的 46%.(2)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影响显著.丰厚的薪资待遇、合理的劳动时间、完善的权益保障、良好的职业发展、较强的工作稳定性是增强其城市落户意愿的重要手段.(3)不同人口特征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对其城市落户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应当从合理控制劳动时间、提高社会保险参与率、提供公平薪资待遇、重视农村青年基本教育、增强个体获得感五个方面来加强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落户意愿,从而助力新型城镇化战略健康有序推进.

    就业质量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

    创业拼凑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伍如昕周梓晴蔡嘉欣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业拼凑是新生代农民工应对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创业绩效的关键所在.基于创业拼凑理论,利用"Credamo见数"平台收集 267份问卷数据,通过层级回归分析,揭示出创业拼凑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创业拼凑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2)创业能力在创业拼凑和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3)制度环境正向调节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构成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成果为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的创业绩效、增加其创业成功率提供有益参考.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拼凑创业绩效创业能力制度环境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的人力资本、生计模式与脱贫脆弱性——基于凉山彝区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调研分析

    唐亮李雪苏艺
    158-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凉山彝区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1034户脱贫家庭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部分脱贫户的脱贫较为脆弱,但能够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引入工具变量后其结论仍然成立,采用因变量替换法检验后其结论仍然稳健;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的作用没有安置点类型差异,但有家庭收入差异;生计模式在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建议高度重视脱贫脆弱性高风险的家庭,持续强化脱贫家庭人力资本的提升,创新推动脱贫家庭的生计模式转型.

    脱贫脆弱性人力资本生计模式凉山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