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吴卫民

季刊

1671-5047

Xb10690@vip.163.com

0871-65937332

650500

云南昆明市五华区雨花路1577号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Aits Institut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和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美学观为指导思想,服从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到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言大义:有限时间内微电影的言说意义弥满

    于淼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较之呈火热传播态势的短视频和微短剧,微电影逐渐转向传播主流价值观、传递人民心声、弘扬传统文化、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新阵地,通过"小切口"聚焦小人物、小家庭、小命运、小事件和小细节,使叙事主题与社会话题产生深度的交融共振,映照出大历史、大时代、大事件、大思想和大发展.凭借精品化的质量追求,在与短视频、微短剧的正面较量中突出重围,以"系列化""网感化"的策略满足高频次观看需求,以"技术+艺术+思想"相融的传播思路开拓主流话语的言说空间.以妥适的距离和批判的目光重新审视关系世界,以易识别和易共情的策略进行文化的萃取,充分运用平民性、个性化、参与性、互动性的"微"本性,在信息传播、议题设置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微电影短视频微短剧语境姿态本体

    文化传播的方向与过程:中国微电影十年之问题、根源与挑战

    张贻苒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微电影发展十余年,相关研究的数量与主题都呈现出阶段性分化,更明显的趋势是近年来中国微电影的研究与创作均逐渐式微.现象的根源要回到中国微电影作为文化概念的框架下,提炼中国微电影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反思其文化传播方向与过程,这是中国微电影研究亟待梳理的问题.在文化传播方向上,中国微电影的文化传播忽视对主流文化、公共精英文化的关注,与社会文化、媒介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代谢不足.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国微电影的主体合作聚力不够,国内传播渠道分散、国际传播渠道受限,而屏幕化审美也带来了视听接受与"可感性的分配"等系列挑战.未来针对微电影的文化政策空间与文化话语需要明晰,使其可以成长为文化建设的新力量.

    中国微电影文化传播媒介文化

    "十七年"中国电影在越南的传播(1949-1966)

    张怀强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七年"中国电影在越南的传播为两国曾经共同奋斗的岁月提供了一个生动注脚.当时中国电影在越南放映传播的主要形式有露天电影与流动放映队、电影院与中国电影周以及大使馆与"外交点映"等,其中露天电影与流动放映队完成了越南绝大多数人口的电影覆盖,不仅宣传了反美帝国主义,还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成就.其时在越南上映的中国电影极具时效性、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越南传播特色,这些电影亦对越南电影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电影在越南传播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在于两国对电影意识形态功能认知一致、两国历史文化相近相通、在文化上共同抵资抗美、帮助越南革命切实推进等原因."十七年"中国电影对越传播为"同志加兄弟"般的中越关系发展贡献了力量,国家顶层重视、无私援助越南,文化全面合作、追求平等互信,"人民性"文艺思想灌注中国电影创作始终等,这些经验对于当今如何做好中越电影交流与合作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十七年"中国电影越南传播文化交流人民性

    作品选

    封2,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