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乐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乐器
乐器

陈晋武

月刊

1002-5995

yueqi@vip.126.com

010-87327685

100122

北京市朝阳区南新园西路甲6号

乐器/Journal Musical Instrumen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于近年电声爱好者尤其是吉他发烧友的增多并逐渐趋于专业化,《乐器》作为一本综合性杂志己很难满足这类专业发烧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为这类读者服务,杂志社决定将吉他部分的内容从杂志中移出,另出一本专刊,即马上出刊的《吉他平方》杂志。《吉他平方》的顾问团阵容强大,有中国第一代吉他大师张勇、摇滚传教士曹平、轮回赵卫、超载李延亮、唐朝老五、唐朝陈磊、战斧郭智勇、子曰汶麟、顾芷炜、歇斯、摇滚帝国网站陈征等。他们的参与保证了这本杂志的质量,并且能够更好更实际地贴近国内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周至汉琴乐德性品格的发展及塑造

    胡潇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周时期,在以"德"为核心的礼乐制度中,琴乐体现出"德"的审美文化内涵,表现在祭祀仪式、典礼仪式、宴享活动之中。经春秋时期的文化转型,琴乐在孔子"弦歌鼓琴"的乐教活动中被赋予了育人育德的文化功能。最终,在汉代文化重建之时,琴乐的德性品格被文士最终塑造。"琴德最优"成为古琴最重要的文化品质,为其后2000年琴乐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石。

    礼乐孔子士阶层

    音乐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著述改写探析

    巫伟鑫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音乐考古学的发展为古代音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基础。本文系统地探讨了曾侯乙墓、贾湖遗址、奉节兴隆洞等重要考古发现,以及其他如"一钟双音"技术和古乐谱的研究,对传统的音乐史观进行了深入的审视和评估。这些考古成果不仅揭示了古代音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对现有的音乐史观提出了挑战,促使学者重新审视古代音乐的形态、功能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本研究旨在强调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为音乐学界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对古代音乐的认识。

    音乐考古学曾侯乙墓贾湖遗址奉节兴隆洞一钟双音古乐谱

    回忆我的父亲王玫(上)

    王坚
    91-93页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交流:大芩的传入与称谓

    任笑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学界对大笒的起源与称谓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综合历史传说、古籍文献和古墓壁画资料,提出大笒最早可以追溯到高句丽时期,且其流传和发展受到了西域和中国大陆音乐文化的影响。同时,对大笒名称的确立进行了讨论,说明了朝鲜民族对乐器名称的本土化改良过程,以及不同地区对大笒称呼的差异。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语言学的分析,对理解大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大笒朝鲜民族乐器万波息笛

    广州大剧院运营管理的新思考

    陈乐洋王梓童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大剧院是一座敢于改革创新型的剧院,通过实地调研该剧院,发现剧院的特色以"生产型、市场型、品牌型、中心型、智慧型"为内涵,打造五型特色化剧院。大剧院积极参与到演出项目的创作和制作当中,同时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位的前提下不断挖掘剧院运营管理的可盈利点,努力打造营销型剧院,不断做大剧院演艺行业的经济效益。在经营模式上形成自己的剧院品牌,拥有自制原创性剧目,不断提升剧院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中心型剧院则强调剧院对于城市艺术的辐射作用,成为全民艺术空间,成为城市的艺术中心。

    艺术管理剧院运营管理广州大剧院

    瞻望前路,希望无限——记上海市萨克斯爱好者协会雅马哈中老年乐团

    上海市萨克斯爱好者协会秘书处
    102-103页

    舞台人物题材摄影

    张浩
    104-105页

    祁大为:在节奏的花园里自洽

    张迪
    106-109页

    John 5给初学者与专业吉他手的实用建议

    Joe BossoSlowly
    110-111页

    "传术音乐"吉他教学(八)

    杨传术
    112-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