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刘中云

双月刊

1009-9603

pgre@slof.com;pgre@vip.163.com

0546-8715240

257015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3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Journ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主办,地质科学研究院承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石油类技术期刊。该刊为原《油气采收率技术》(公开)和原《复式油气田》(内刊)的合刊,双月刊,大16开本,正文80页,逢双月25日出版。《油气采收率技术》创刊于1994年,季刊,是胜利油田主业惟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油田开发应用技术类期刊。该刊以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为主题,报道相关的学术理论、室内研究、现场应用等实用性技术论文,为促进油田开发技术的交流,推动我国油气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和原油产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压裂复杂裂缝中支撑剂输送数值模拟研究

    张涛蹇胤霖何乐梁天成...
    12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非常规储层水力压裂施工过程中,水力裂缝容易与天然裂缝交汇形成复杂裂缝,支撑剂的运移和铺置形态直接决定了储层的增产效果.为了研究支撑剂在复杂裂缝中的铺置规律,基于欧拉-欧拉方法建立了支撑剂-压裂液两相流数学模型,并利用复杂裂缝室内实验装置与数值模拟的砂堤铺置形态对比的方式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选取的模型可用于研究滑溜水在复杂裂缝内的携带支撑剂的运移铺置规律.以相似准则为基础,建立了简化的复杂裂缝平板模型,并将砂堤形态参数、砂堤面积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了压裂液排量、黏度、支撑剂粒径、裂缝宽度以及裂缝形态对支撑剂在复杂裂缝中铺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排量、黏度和减小粒径均有利于支撑剂向裂缝深处运移,并且排量对支缝中的砂堤形态影响最明显,但增大排量不利于支撑剂填充近井地带.缝宽的影响体现在壁面效应,在注入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当压裂液黏度从1 mPa·s增加到5 mPa·s时,主缝砂堤的归一化长度平均增加了37.9%,归一化高度平均降低了61.4%.裂缝结构越复杂,所有支缝中的支撑剂铺置面积占比越高,分流作用越大.随着复杂裂缝的支缝数量、级数以及支缝延伸长度的增大,支缝中的砂堤高度与长度均有所降低;相对于T1型裂缝,T3和T5型裂缝中的砂堤长度、高度减小最多.

    水力裂缝滑溜水压裂两流体数值模型支撑剂归一化

    致密油水平井多簇裂缝扩展数值模拟研究

    侯静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庆油田致密油水平井近年来主要采用密切割布缝进行压裂改造,多簇裂缝扩展将产生诱导应力,从而导致各簇裂缝延伸均匀程度不一致.为此,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大庆油田致密油水平井多簇裂缝扩展数值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XFEM)模拟方法,研究了 2个布缝参数(簇距、段内簇数)、3个压裂施工参数(压裂工艺、施工排量及液体黏度)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矿场实际光纤测试的各簇产能贡献结果,发现模拟的各簇裂缝长度与各簇的产油贡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模拟结果表明:当簇距缩小至5 m时,各簇应力干扰明显,不利于裂缝扩展,当簇距达到10m及以上时,平均单簇裂缝半长变化不明显,合理簇距约为10m.平均单簇裂缝半长随段内簇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非均匀延伸程度也随之增大;与桥塞段内多簇同时改造相比,连续油管单簇依次改造模式更有利于裂缝延伸;平均单簇裂缝半长随施工排量的升高呈增大趋势,提高施工排量还能促进裂缝均匀延伸.平均单簇裂缝半长随液体黏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可适当提高高黏液体比例.

    致密油水平井裂缝扩展扩展有限元大庆油田

    灰岩酸蚀裂缝软化区域力学特性与微观特征

    齐宁马世鑫章泽辉周顺明...
    147-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酸盐岩储层常采用酸化酸压工艺进行改造,酸蚀后岩石表面的微观结构被溶蚀破坏,岩石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最终的改造效果.为明确酸蚀对灰岩力学特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开展了酸蚀前后灰岩力学特性实验、表面形态特征扫描电镜研究和微观孔隙结构核磁共振表征.结果表明,酸蚀后岩石表面出现了一定厚度的酸蚀软化层,厚度约为11.61 μm.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酸蚀软化层的存在,灰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表面硬度均降至酸蚀前的约40%.酸蚀后表层岩石内部产生了大小不一的溶蚀孔洞,并在溶蚀孔洞周边引发应力集中,改变了酸蚀软化层的应力分布.在高闭合应力作用下,溶蚀孔洞易于发生挤压变形或坍塌破坏,这也是酸蚀软化层力学性质改变的主要原因.结合核磁共振T2谱,发现孔径尺寸在1 nm~1μm的孔隙数量变化最大,酸液溶蚀改变了灰岩软化层内部的孔隙结构,进而显著影响酸蚀后岩石的力学性质.

    灰岩酸蚀软化孔隙特征力学特性酸压

    稠油化学驱多孔介质中乳状液生成及运移规律研究

    马涛肖朴夫唐亮伦增珉...
    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化作用是稠油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之一,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乳化与油藏温度、驱油剂浓度密切相关.通过乳化实验研究了稠油形成水包油乳状液所需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驱油装置研究了稠油化学驱过程中原油乳化及运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实验温度越高,原油越易于被乳化,所需的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越低;当实验温度由30 ℃增加到90 ℃,临界乳化浓度下降了90%.稠油化学驱的微观驱油实验过程中,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乳化过程存在3种模式.在多孔介质中,当驱油剂的浓度小于该温度下稠油乳化所需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时,稠油乳化模式为原油在喉道处经历卡断分散、运移、聚并;当驱油剂的浓度大于该温度下稠油乳化所需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时,稠油乳化模式为卡断乳化、运移、再乳化、再运移;当驱油剂的浓度远大于该温度下稠油乳化所需驱油剂的临界乳化浓度时,稠油乳化模式为接触、剥离、运移.因此,开展稠油化学驱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驱油剂的浓度,可实现稠油的高效乳化,进而提高采收率.

    稠油化学驱乳化运移聚并

    基于双输入输出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研究

    陈旭张凯刘晨张金鼎...
    16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需进行多次计算耗时的油藏数值模拟,而深度学习代理模型可以实现高效且精度近似的油藏数值模拟替代计算.在基于深度学习代理模型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中,通常将采用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进行调整的油藏不确定性参数作为深度学习代理模型的输入参数.现有的深度学习代理模型常为单一输入输出的神经网络模型架构,并未考虑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需要对多个油藏不确定性参数进行调整,且需要训练多个深度学习代理模型以实现对油藏含水饱和度场分布及压力场分布的预测.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输入输出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将油藏渗透率场分布及相对渗透率参数作为输入,使用双输入输出卷积神经网络同时对油藏含水饱和度场分布及压力场分布进行预测,利用Peaceman方程计算产量,并耦合到多重数据同化集合平滑器(ES-MDA)方法中,对油藏渗透率场分布及相对渗透率参数进行反演更新,实现较为高效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双输入输出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在指定时间步的油藏含水饱和度场分布、压力场分布的预测精度均为93%以上.相较于传统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基于双输入输出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避免了多次调用油藏数值模拟器的计算耗时问题,提高了拟合效率.

    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油藏数值模拟深度学习代理模型双输入输出卷积神经网络

    耦合温度影响的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

    刘秀伟王星程时清张凤博...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非线性渗流模型未考虑温度变化对非线性渗流规律的影响,首先从毛细管渗流模型、Hagen-Poiseuille公式以及边界层理论出发,结合温度对边界层厚度及流体屈服应力的影响,推导得到低渗透多孔介质中耦合温度影响的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其次,利用已发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开展拟合验证,得到的渗流速度曲线及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实验数据吻合度高,验证了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与静态非线性渗流模型和达西渗流模型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的合理性.针对渗流速度曲线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拟合系数A和B取值的增大均会导致渗流速度曲线右移,非线性渗流段曲线弯曲程度减弱,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增加.温度升高对渗流速度曲线影响程度较大,导致渗流速度曲线大幅上移,非线性渗流段弯曲程度减弱,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同样会增加.该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非线性渗流理论的发展,可推广至相关两相流及高温高压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温度非线性渗流模型推导模型验证与对比敏感性参数分析

    高含水油藏CO2驱油与封存联合优化研究

    刘佳孟凡坤徐云峰温成粤...
    186-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高含水油藏CO2驱采收率最高、CO2封存量最大的多重目的,考虑CO2注入成本、驱油及封存收益等指标,建立基于经济净现值(NPV)的高含水油藏CO2驱油与封存联合优化目标函数,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运用随机扰动近似梯度算法(SPSA)对优化目标函数进行迭代求解.以胜利油田某高含水油藏为例,根据不同时刻油藏含水率不同的特点,设置不同转注CO2时机,分别开展注水和注CO2方案优化,对比2种注入方式下生产动态及NPV差异,分析注CO2时机对累积产油量及CO2封存量的影响,并确定最优转注CO2时机;此外,设置不同CO2注入价格、封存补贴方案,分析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为使高含水油藏CO2驱项目盈利,转注时含水率应低于0.97;当CO2注入价格为1.2元/m3,封存补贴为0.114元/m3时,高含水油藏转注CO2时机越早,收益越高.

    CO2驱油联合优化CO2封存实时优化高含水油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