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刘中云

双月刊

1009-9603

pgre@slof.com;pgre@vip.163.com

0546-8715240

257015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3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Journ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主办,地质科学研究院承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石油类技术期刊。该刊为原《油气采收率技术》(公开)和原《复式油气田》(内刊)的合刊,双月刊,大16开本,正文80页,逢双月25日出版。《油气采收率技术》创刊于1994年,季刊,是胜利油田主业惟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油田开发应用技术类期刊。该刊以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为主题,报道相关的学术理论、室内研究、现场应用等实用性技术论文,为促进油田开发技术的交流,推动我国油气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和原油产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胜利油田未动储量开发技术及实践

    田同辉孟阳石世革王伟...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胜利油田未动储量规模大,是油田后续建产稳产的重要接替阵地.但多年的开发实践证实,这部分储量的整体动用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油藏效益开发和建产.针对这部分油藏品位差、动用难度大和开发效果差的特点,系统梳理了胜利油田未动储量的类型及分布特征,明确了主要的未动储量类型和重点攻关目标.结合近年来在砂砾岩、滩坝砂和深层低渗透稠油等油藏类型方面的开发实践,分析了砂砾岩油藏大斜度井大规模压裂、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压驱和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降黏复合压驱等3种主要的未动储量开发技术及实践.长井段大斜度井大规模压裂技术,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实现工程甜点与地质甜点的结合,在低品位砂砾岩油层中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油藏产能;压驱注水开发技术创新开发理念,实现了低渗透滩坝砂油藏补能增产的突破;降黏复合压驱开发技术通过转变开发思路,实现了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效益开发的突破.这3种油藏类型从单井提产、油藏补能和低成本开发等方面实现了未动储量的有效动用,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开发技术的突破、开发理念的转变是未动储量有效开发的必由之路,对胜利油田其他未动储量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未动储量低品位砂砾岩滩坝砂稠油

    油气田开发地震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以济阳坳陷为例

    张强吕世超许彦群谭琴辉...
    13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胜利油田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精细油藏开发与进一步提高油气采收率对开发地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济阳坳陷常规油藏受埋深差异大、多期构造运动、沉积类型多样等因素影响,储层展布与连通关系复杂;同时受到地震识别能力的制约,部分油藏井-震关系不明确,限制了储层精细表征精度.针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常规油藏开发需求,通过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开发地震技术,包括多方法集成的中浅层河流相储层预测技术、断棱精细刻画技术与多属性组合的一体化复杂断块油藏断裂系统精细描述技术、中深层低渗透储层预测技术、"断-缝-溶复合储集体"多参数融合的潜山油藏储层描述技术,为油藏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但随着开发目标油藏"更深、更薄、更小"并逐步拓展至非常规油藏,对开发地震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需要推进处理解释一体化进程,强化岩石物理理论研究,推广OVT域叠前反演在多类型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攻关复杂断块-岩相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突破井-地联采与重磁电震联合技术瓶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开发地震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油藏开发开发地震技术断裂系统储层预测低渗透碳酸盐岩潜山济阳坳陷

    CO2驱油藏工程研究进展及展望

    张传宝李宗阳张东王传飞...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可实现碳减排和石油增产双赢,是化石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后,石油石化行业加快推动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吉林油田等矿场实践中,逐渐暴露出CO2驱存在波及程度低、见效时间短、气油比上升过快等矛盾,需要进一步加强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在系统分析中外砂岩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矿场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研究成果,针对油藏工程优化设计中的油藏压力保持水平与混相压力的匹配、井网方向与地应力方向的匹配、井距与储层渗透率的匹配以及气水交替驱替方式优化等重点问题,总结CO2驱油藏压力保持水平、井网、井距、气水交替驱等油藏工程研究最新进展,重点对高压混相驱的提压方式、井网、井距以及气水交替驱优化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CO2驱油藏工程设计的攻关方向应围绕高压条件下多孔介质中原油、CO2、水的相态规律及渗流规律、CO2驱油与封存协同作用机制以及复杂储层条件下CO2驱气窜机制等方向开展相关研究,为中国大规模CO2驱提供技术支撑.

    CCUSCO2驱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发展方向

    胜利油田储气库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杨志伟许雨桐王宇鹏张鲁钢...
    1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战略储备、应急调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老油田产业布局优化及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胜利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气藏埋藏浅、规模小、分布零散,油藏及含水圈闭资源丰富,但密封性评价难.针对这些特点,自"十三五"以来,储气库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完成了疏松砂岩气藏、气顶油藏和水层等不同类型储气库的研究和方案设计,建成了中国首座水淹废弃气藏型储气库——永21储气库,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水层型储气库目标筛选评价、水层型储气库注采运行优化设计、储气库圈闭密封性评价和储气库跟踪评价等关键技术.目前,其他类型储气库建设仍面临资料少、规模小、效益差、圈闭动态密封性评价难度大等问题和挑战,需要在油藏型储气库库址筛选评价、零散气砂体组合建库、高含水油藏协同建库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方向,为胜利油田储气库规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胜利油田储气库水层型疏松砂岩筛选评价圈闭密封性注采运行跟踪评价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于金彪胡慧芳孟薇董亚娟...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油藏分析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人员编制开发方案、开展动态跟踪调整、进行提高油藏采收率研究等工作的有力工具.为明确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回顾了胜利油田60年以来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的发展历程,着重总结了"十三五"以来适配油田当前地质及开发特征的特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低渗透油藏压驱开发、非均相复合驱、稠油油藏多元热复合驱、CO2高压混相驱、页岩油大规模压裂整体开发等多个领域的数值模拟应用技术创新性进展;介绍了涵盖水驱、化学驱、微观、智能模拟等不同方向的多款胜利特色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及应用情况.最后指出在当前胜利油田的开发形势下,油藏数值模拟在精细程度、规模、效率和协作方式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油藏数值模拟需要进一步向一体化、并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胜利油田开发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油藏数值模拟特高含水期压驱模拟非均相复合驱多元热复合驱CO2高压混相驱页岩油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油藏描述技术回顾与发展方向

    李伟忠宋力张华锋郭长春...
    17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胜利油田为典型的陆相复式油气区,油藏类型多、含油层系多、断裂系统复杂,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含水率为90%以上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如何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和开发阶段,精细刻画地下储层变化、精准认识剩余油,是实现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为此,从1996年始开展了针对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的精细油藏描述,通过精细储层构型表征、低序级断层精细描述、砂砾岩期次划分与连通性评价、薄互层滩坝砂储层预测、三维精细地质建模及剩余油精细描述等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多轮次油藏描述技术迭代,形成了一套胜利特色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编制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截至2023年累计描述开发单元 600余个,覆盖石油地质储量为43.6×108 t,建模数模技术在老区调整和新区方案编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支撑了油田的规模建产与效益稳产.系统分析胜利油田油藏描述技术发展历程,总结不同类型油藏形成的特色技术,分析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精细油藏描述面临的5项挑战,阐述下一步油藏描述技术的5个发展方向,对推动陆相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油藏描述技术历程技术进展发展方向胜利油田

    陆相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

    孙志刚于春磊陈辉张民...
    18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在继承常规油藏和页岩气藏实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油藏物理与渗流机理实验技术体系,为页岩油藏地质评价、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系统总结了孔隙度、渗透率、油水饱和度、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渗吸等6项实验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陆相页岩油成熟度低、非均质性强、纹层和微裂缝发育等特点,从实验技术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关键影响因素和实验控制条件、方法优缺点和技术适用性等方面,提出了各实验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和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统一岩样清洗溶剂及清洗时间是提高孔隙度不同测定方法之间可对比性的关键,核磁共振测定孔隙度技术是满足矿场快速分析需求的技术发展方向.②非规则、多方向以及模拟地层压力变化的渗透率测定技术是下步技术发展方向.③酒精浸泡法和二维核磁共振(T1-T2)法是页岩油水饱和度测定的技术发展方向,依然面临黏土束缚水、吸附油对测定精度的影响难题.④液滴形态法是页岩油藏润湿性测定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需要对实验方法及表面润湿和自发渗吸2个过程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化研究并统一标准.⑤实验测定和数值方法相结合是获取页岩油藏相对渗透率的有效路径,微量油水计量、末端效应校正以及考虑压力时变的技术方法是攻关方向.⑥压后弹性开发中渗吸效果评价、闷井时间优化应采用带压渗吸测定方式,基于核磁共振T2谱、分层T2谱和T1-T2谱的带压渗吸测定方法将是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陆相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孔隙度渗透率油水饱和度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渗吸

    胜利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元福卿于群陈兴锋郭淑凤...
    199-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胜利油田化学驱资源丰富,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钙镁离子含量高和原油黏度高等问题,化学驱技术实施难度较大.历经多年攻关,创建了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理论,形成了聚合物驱、无碱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和降黏复合驱等化学驱技术系列,解决了地层温度为85℃、地层水矿化度为30 000 mg/L、钙镁离子质量浓度为1 500 mg/L、地层原油黏度为1 000 mPa·s以内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难题.基础理论方面,阐明了"变形通过、液流转向、均衡驱替、调洗协同"的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取得了高黏油藏化学驱"黏弹性并重"与"大幅度降低黏附功"的重要认识.技术应用方面:针对海上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难题,研制了高效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设计了全密闭配注工艺,形成了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技术;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与高温高盐油藏条件,发明了黏弹性颗粒驱油剂,研发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创建并发展了非均相复合驱技术;针对高黏油藏,研发了高黏弹聚合物和高效表面活性剂,研制了降黏复合驱油体系,形成了高黏油藏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截至2023年10月,胜利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技术已动用石油地质储量达6.3×108 t,累积产油量为7 701×104 t,累积增油量为3 604×104 t,为胜利油田持续稳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化学驱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高黏油藏化学驱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开发规划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肖武赵伟王滨刘新秀...
    209-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结合国际油价变化、勘探开发形势以及技术的进步,胜利油田形成一套与油田各开发阶段战略需求紧密契合的开发规划技术体系.立足胜利油田中长远开发规划编制实践,梳理了胜利油田开发规划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阶段开发规划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技术思路以及面临问题.经过持续攻关和实践,胜利油田开发规划技术主要经历了方案优选、产量规划、效益规划、不确定性规划4个阶段,各阶段形成的开发规划技术有效支撑了开发规划方案的编制,指导了油田发展方向.围绕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了胜利油田现有开发规划技术存在新领域开发经济规律把握难度大、中长远规划与年度生产部署的结合需加强、规划编制的战略性及前瞻性需提升3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下步胜利油田开发规划技术将向更注重不确定性及多目标、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以及更加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发展,为油田战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中长远规划优化模型指标预测发展历程技术展望

    栉风沐雨六十载 砥砺前行再出发 热烈祝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60周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