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田环境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田环境保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油气田环境保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熊运实

双月刊

1005-3158

yqt111@cnpc.com.cn

010-80169839(9598)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西沙屯桥西中国石油创新基地A座812室

油气田环境保护/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Oil & Gas Field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性刊物。以积极宣传和贯彻我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方针政策、促进各油气田环保科技进步,提高规划、设计、科研和生产能力,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重点报道油气田污染现状、治理技术、管理办法、试验研究、监测手段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国内外现行标准及发展动态,是石油企业唯一一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性期刊,是中国石油对内对外进行宣传、技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广大环保工作者互相学习、互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谢贵林金文辉黄涛曹文波...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油烃污染引发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各种修复技术当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成本低、修复效果好、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为中心,阐述了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和植物-根际微生物联合修复两种典型的联合修复技术的原理以及最新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了当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的不足,以期为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石油烃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内生菌根际微生物

    《油气田环境保护》期刊荣获2023年出版融合创新奖

    6页

    油田化学剂毒性评价方法探讨

    于璐贺丽鹏刘卫东刘芳...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田化学剂的使用贯穿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全过程,但目前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甚至毒性作用却不甚明晰.为了探究油田化学剂对环境产生的毒性影响,文章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生态毒性的评价方法标准,包括以土壤为载体的化学品毒性评价方法、以水为载体的化学品毒性评价方法和以高等动物为载体的化学品毒性评价方法.此外,根据油田化学剂本身的独特性质及对其进行毒性评价的限制因素,通过对比与借鉴,得出在众多毒性评价方法中微生物法是最具潜力的油田化学剂毒性评价方法,并提出几点针对油田化学剂的生态毒性评价的思考,为今后油田化学剂在环境中的毒性评价方法和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油田化学剂生物毒性评价环境毒理学

    广告索引

    13页

    海上钻井废弃物负压抽吸减量技术研究

    关彦磊张杰高得山祁健...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零排放"背景下海上钻井废弃物回收总量大、转运成本高、甲板空间受限等难题,常规钻屑减量工艺是将减量设备置于螺旋输送器末端,由于螺旋体的搅拌混合导致钻屑黏度增大,加剧固液分离难度,造成减量效果不理想.基于负压抽吸技术,对常规减量工艺进行优化改进,开发出一种小型化源头减量分离技术及装置,将设备工艺前置,通过在振动筛下方增设小型固液分离装置,形成了一种"零排放"钻屑随钻减量处理工艺,并在渤海油田C平台应用测试2井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具备了现场随钻处理能力,验证了负压抽吸减量技术的可行性.该装置占用空间小,利于安装,能够大幅降低钻井液损耗,提升钻屑干燥程度,为"零排放"背景下海上钻井废弃物处置提供了技术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钻井废弃物"零排放"负压抽吸源头减量

    季铵盐型水处理剂处理钻井压滤液的研究

    陈思源王薏涵毛亚军张泽俊...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基钻井压滤液富含各类有机添加剂,色度大、矿化度高、处理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文章分析了某油田废水基钻井压滤液的性质,利用 自制和市售的季铵盐型水处理剂对其处理,考察了两种药剂投加量对压滤液色度、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阴离子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6 mL/L时,色度、TOC、COD达到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8.01%,54.1%和29.9%,对阴离子SO42-和Cl-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6%和21.9%.Zeta电位结果表明,自制型水处理剂能对胶体发生电中和作用,长链结构能起到吸附和架桥作用,有效实现了污染物的快速絮凝沉降.此外,与购置的水处理剂性能及药剂成本对比,发现合成的水处理剂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并展现出低廉的药剂成本.

    钻井压滤液季铵盐型水处理剂脱色絮凝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含油污泥处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同霄徐自强陈尚桢杨琴...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年来含油污泥绿色环保、高效经济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态势,可为今后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提供科学支撑.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作为 目标数据库,通过发文数量、发文机构、发文学者、关键词共现、聚类及时间线图谱分析,梳理了国内含油污泥处理的研究现状及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处理研究领域的关注热度处于稳定上升期,研究热点分别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热解、焚烧、脱水及调剖,结合聚类分析及时间线图谱分析,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处理后尾渣铺垫井场及路基、制作建材、作为燃料、填埋场封场等利用方式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含油污泥文献计量知识图谱可视化

    化学氧化-絮凝工艺在压裂返排液除硼中的应用

    崔青龙洪毛毛刘铭谈坤...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压裂返排液中的硼含量,满足水样回用配液或外排标准,以5 口水平井压裂后的返排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氧化剂类型、投加量、预处理条件、沉淀剂类型、投加量对化学氧化工艺的影响;在化学氧化工艺出水的基础上,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搅拌速度和加药时间间隔对絮凝工艺的影响,并监测了两者耦合联用后的效果.结果表明,H2O2和BaCl2分别作为氧化剂和沉淀剂时,除硼效果较好,建立了最佳投加量与返排液中初始硼浓度相关的线性方程,便于现场快速选定加药浓度;当PAC浓度为80 mg/L、PAM浓度为5 mg/L、搅拌速度30 r/min、加药时间间隔30 s时,絮凝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优;将化学氧化-絮凝工艺耦合后,在氧化反应pH值为9、氧化反应时间为30 min,沉淀反应pH值为9和最佳絮凝工艺的条件下,可保证滤液中硼质量浓度小于5 mg/L,满足回用配液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压裂返排液的高效、清洁处理提供实际参考.

    化学氧化絮凝压裂返排液氧化剂沉淀剂

    含油污水处理站不同结构过滤罐运行效果分析

    黄岩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三采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污水处理系统采出水成分日趋复杂,造成含油污水处理站的过滤罐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憋压、滤料流失、处理效果差、内部构件损坏及腐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和出水水质达标.同时,不同时期建设的过滤罐种类多样,主要结构不尽相同,其水质适应性需要评价.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文章对某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站在用过滤罐的结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结合除油率和故障率对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判断产生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水驱污水站使用上、下筛管结构过滤罐,聚驱污水站使用上筛筐、下筛管结构过滤罐效果较好的结论,为今后的滤罐改造及选型方向提供技术支持.

    含聚采出水污水过滤罐结构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物联网+VOCs"发电及余热综合利用

    孔宁关文涛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庄油田牛871区块属于高压低渗油藏,气油比高,油井生产过程中,因受井底压力变化影响,从原油中分离出大量伴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积聚在油套形空间,如不及时排放,将使套压上升、降低液面、产生气锁,造成减产.一方面,利用伴生气燃烧加热水套炉和多功能储油罐,剩余的火炬燃烧或释放掉,造成能源浪费、污染环境;另外抽油机和电磁加热装置消耗了大量电能.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接轨油田"四化"建设,研发出"物联网+VOCs"发电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成功在牛871斜50丛式井组开展试验,回收利用伴生气20.7 × 104 m3/a,发电95.2× 104 kW·h/a,利用余热2 580 GJ/a,完全满足牛871斜50丛式井组供电和加热需求,年减排硫化物104.937 kg,实现VOCs治理和综合利用,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物联网伴生气余热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