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田环境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田环境保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油气田环境保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熊运实

双月刊

1005-3158

yqt111@cnpc.com.cn

010-80169839(9598)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西沙屯桥西中国石油创新基地A座812室

油气田环境保护/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Oil & Gas Field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性刊物。以积极宣传和贯彻我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方针政策、促进各油气田环保科技进步,提高规划、设计、科研和生产能力,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重点报道油气田污染现状、治理技术、管理办法、试验研究、监测手段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国内外现行标准及发展动态,是石油企业唯一一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性期刊,是中国石油对内对外进行宣传、技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广大环保工作者互相学习、互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密度废钻井液中重晶石回收工艺综述

    夏宇万杰马阳许毓...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晶石作为国内外油气田钻井液的主要加重剂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资源过量消耗、回收较为困难、回收品质不高等问题.文章针对我国油气田井场废钻井液中重晶石资源回收现状及回收难点进行剖析,对当前废钻井液中重晶石回收工艺方法及应用进行概述,阐述了多重离心机组合回收法及浮选法回收废钻井液中重晶石的工艺优势及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废钻井液中重晶石回收需结合浮选工艺以弥补固控设备分离效果的局限性等发展建议.指出未来我国需加强组合浮选药剂的开发,并充分研究药剂之间协同作用机理,在兼顾环保、经济、高效性的同时,对包括低品位重晶石及废钻井液中重晶石的回收进行指导.

    重晶石废钻井液回收浮选

    火驱尾气处理技术探讨

    梁涛马兵邱常斌杨婧晖...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驱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火驱尾气成分复杂,如何能够进行有效处理或综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火驱尾气目前比较流行的回注地下、处理后外排、有益组分回收等不同处理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并从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工艺成熟程度、投资成本等不同角度对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细致的评价,为今后火驱尾气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火驱尾气处理技术

    油库土壤地下水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建议

    岳留强宋易南高亮赵海洋...
    10-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防控在产油库储运设备老化及人为因素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的污染,文章根据在产企业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要求,分析油库环境风险防控对策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我国油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管控的升级策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地下水管理条例》等关于在产企业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政策要求,结合油库关键设施和运营环节,制定基于源头防控、隐患排查、自行监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的全流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对策与技术要求.针对目前油库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存在调查检测技术的局限性、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修复和风险管控的物理限制性,提出数字化监管、优化调查评估技术、构建油库场地概念模型、采用"分区分级"的治理策略.

    油库环境管理土壤和地下水防控对策升级策略

    电絮凝-三维电极深度处理油田采出水工艺研究

    崔青龙丁海玲刘文青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电化学工艺具有反应时间短、不添加化学药剂的特点,利用室内实验装置,采用电絮凝+三维电极的组合工艺实现对油田采出水的深度处理.文章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了电极材料、电流密度、初始pH值和极板间距等因素对电絮凝工艺的影响,以及活性炭吸附率、电流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三维电极工艺的影响,并监测两种工艺联合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铁板为阳极,在电流密度50 mA/cm、初始pH值为8、极板间距40 mm、电解时间40 min的条件下,电絮凝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佳;在活性炭填充率90%、初始pH值为8、反应时间40 min的条件下,三维电极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佳.5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联合处理后的各项指标满足SY/T 5329-2022的注水水质要求.

    电絮凝三维电极采出水化学需氧量处理效果

    基于级配滤料的含聚污水过滤-反冲洗运行模式优化

    黄作男殷晓辉郭婧蒋鸿建...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含聚污水已成为油田采出水处理的难点,采用双层或多层级配滤料,以及改变滤料层间级配填充高度比,被认为是改善含聚污水处理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基于污水处理站以石英砂和磁铁矿为主要滤料选型的运行实际,从层间级配滤料不同填充高度比关系出发,数值模拟研究了含聚污水过滤-反冲洗过程,揭示了层间级配滤料对过滤-反冲洗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实验验证,对含聚污水过滤-反冲洗运行模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含聚污水过滤过程中压力场的显著性波动特征集中出现在滤料层区域,随着填充高度比的减小,自滤料层上部区域转向滤料层深部区域,同时,适当增加磁铁矿滤料层厚度,有利于悬浮粒子在滤料层中的去除;反冲洗过程中,当石英砂滤料层的填充厚度增加时,滤料层颗粒运动行为更为显现,更有利于附着在滤料颗粒表面悬浮粒子的脱附;推荐以1.67~2.20填充高度比的层间级配模式过滤低含聚浓度污水、以1.28~1.67填充高度比的层间级配模式过滤高含聚浓度污水.研究结果为含聚污水提效过滤处理过程中层间级配调整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依据,也为滤料选型及多层级配方案的优化与设计提供了基础.

    滤料级配过滤反冲洗处理效果含聚污水

    油泥热解废水处理工艺中试应用

    胡以朋肖超李子鸣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油泥热解废水高含油、高氨氮、高COD、难处理的问题,使用GC-MS定性分析发现废水中含有52种有机物,采用"预处理+芬顿氧化+生化+芬顿氧化+BAF"工艺处理油泥热解废水,连续6 d检测各单元处理后的水质,结果表明:通过本工艺处理后的油泥热解废水中COD浓度≤150 mg/L,NH4+-N浓度≤25 mg/L,石油类≤10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要求;酸性条件下使用膨润土作吸附预处理,对热解废水中COD、石油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72%~75%;氨氮主要在生化单元去除,膨润土吸附和芬顿氧化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油泥处理后衍生废水提供了新的处理思路,为油泥全流程无害化处理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油泥热解废水吸附二级排放标准

    广告索引

    33页

    某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异味筛查和修复试验

    吴倩曾荣孙捷韩培思...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有机污染场地产生的土壤异味,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确定了其异味来源主要为2-氯甲苯.采用自然挥发、氧化钙辅助升温挥发、双氧水氧化处理和过硫酸钠/氧化钙氧化处理四种方法进行了异味治理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常温自然挥发异味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氧化钙升温挥发、双氧水及过硫酸钠氧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去除率(4%~7%),但氧化反应难以将2-氯甲苯完全降解,且生成新的污染物邻氯苯甲醛.建议采用原位搅拌集气处理或原地异位常温挥发等工艺处理土壤中的异味,现场挖掘时采用覆盖或除臭技术防控异味逸散及二次污染.

    土壤异味2-氯甲苯异味修复

    高含液油泥调质离心处理技术研究

    丁昊王之学唐建稳孙启刚...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塔河油田某处理站高含液油泥减量化进行了室内调质离心处理模拟实验以及现场设备处置应用.实验调质药剂选用破乳剂、聚合氯化铝(PAC)及聚丙烯酰胺(PAM),通过相关正交实验,获得了含油污泥减量处置所需调质时间和药剂加入量等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含油污泥温度在 65~85℃,调质时间为12 min,浓度 0.1%的破乳剂溶液加入量 0.2 mL,浓度 0.1%的PAC溶液加入量 0.5 mL,浓度 0.1%的阳离子PAM溶液加入量0.2 mL时,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固相含液率≤45%,分离出的液相含油率≥20%,实现了含油污泥减量处理及原油回收,为调质离心处置工艺在现场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持.

    含油污泥调质离心调质时间药剂含液率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成品油红外光谱分类分析

    马松浩王竞宇张晓雪宋权威...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石油类产品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泄漏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文章以4种成品油为研究对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对油品红外光谱进行分类分析,为石油类产品泄漏追踪溯源.实验测量了4种成品油及其混合物共387组红外透射光谱,采用Savitzky-Golay多项式平滑法(S-G)、标准正态变换(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3种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分别建立了预处理前后CNN分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建立的CNN模型分类精度均高于原始数据,其中SNV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表现出最佳分类精度为0.974 4,损失值为0.257 9.该研究结果说明基于神经网络结合红外透射光谱的检测方法对成品油品种分类是可行的,且该项成果为后续实现石油类污染物高效、快速检测提供理论支持.

    卷积神经网络(CNN)成品油红外光谱光谱预处理透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