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俞凯

双月刊

2095-1426

66scjs@vip.sina.com

0523-866671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通路99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Journ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技术及攻关方向

    胡文革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的主要油气藏类型之一,资源潜力大,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持续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开展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勘探开发实践,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缝洞体地震精细识别、高效开发、工程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多项认识和突破,逐步创建了较完善的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方法技术系列,并创新发展了多项相适应的工程工艺特色技术,实现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持续增储上产和高效开发,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可为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但如何持续效益开发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仍面临理论创新、工艺技术突破等问题和挑战,亟待开展缝洞结构描述、剩余油定量表征、井周储量动用以及稠油开采等技术的攻关突破,以期持续推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效高质开发.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识别油藏地质方法工程工艺技术

    SEC准则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量评估及应用实例探究

    郭鸣黎陈凌汪桂敏潜欢欢...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发育受控因素复杂、非均质性强、储集岩类型多样,整个油藏储集单元内部存在洞穴、孔洞和裂缝等多种储集体类型,传统的单一参数体系描述制约了对地下地质体的精细描述.按照SEC准则如何建立科学的地质模型,确定证实面积、证实有效厚度、采收率等参数,估算原地量和技术可采量,确定证实未开发钻井数,预测未来油藏合理的证实储量挑战较大.以顺北油田某典型断裂带的SEC储量评估为实例,运用该地区成熟的储层预测技术,将该井区奥陶系油藏细分为三类储集体,即洞穴、孔洞和裂缝储集体,分别计算其原地量.在证实储量评估时采用静态法、类比法和动态法等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对已开发井的动态规律运用递减法进行评估,对比其实际递减与预测递减验证其合理性,另一方面从断溶体的展布规律判断其未开发井位的证实级别可靠性,同时从投产后的实际产量变化验证预测的可信度.该应用实例初步形成了一套针对此类油藏SEC储量评估的技术和方法,对保证此类油藏SEC储量评估的合理性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SEC证实储量缝洞型碳酸盐岩可靠技术评估方法

    顺北和托甫台区块奥陶系断裂结构单元测井响应特征初探

    邹榕徐中祥张晓明蔺学旻...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顺北和托甫台地区主干、次级断裂是勘探开发评价的主要领域,断裂具有控储、控藏、控富的重要作用,开展断裂内部结构特征研究对勘探目标的优选和开发潜力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断裂内部不同结构单元储层类型、物性特征等方面与原岩相比有所不同,必然会在测井资料上有相应的反映,这使得运用各类测井资料来刻画断裂内部结构具有可行性,充分挖掘测井资料中蕴含的信息,会成为了解断裂内部结构的一把"钥匙".结合露头剖面与地震资料,充分利用顺北和托甫台两个区块的常规和成像测井资料,对断裂进行了定性的内部结构分析,分为断层核、破碎带、裂缝带、分散裂缝四种类型的断裂结构单元,总结了断裂内部各结构单元的测井响应特征,初步建立了断裂内部结构单元测井识别标准.

    顺北托甫台断裂内部结构测井响应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蚓孔生长机理实验研究

    杨兆中邓庄于梦男李小刚...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增产改造的重要措施之一,酸蚀蚓孔的形成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碳酸盐岩基质酸化的基础理论问题.设计了考虑酸液浓度、反应温度以及注酸排量三个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方案,并对取自A油田某碳酸盐岩储层的岩心进行酸液驱替实验,以分形维数及多重分形谱宽度为表征参数研究了各因素对酸蚀蚓孔形态的影响规律.优化目标是在获得最大分形维数的同时,尽量保证多重分形谱宽度最小.研究得出,在因素水平取值范围内,最优蚓孔形态对应的实验参数组合为:酸液浓度20%,温度50~70℃,注酸排量2 cm3/min.各因素对分形维数及多重分形谱宽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注酸排量、酸液浓度及反应温度.设计基质酸化施工参数时应当着重考虑注酸排量的优化.

    碳酸盐岩蚓孔驱替实验X光扫描分形

    叙利亚Tishirine油田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

    贾俊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层有效性是制约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储层评价的难点之一.叙利亚T油田C组、J组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岩性、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多样,基质孔隙高孔低渗,产量低.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对基质储层渗流能力改造明显,但裂缝有效性测井评价存在多解性,基质—裂缝型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标准亟待建立.利用岩心、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标定测井曲线,结合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了包括岩性、物性、孔隙结构、测井响应、储层品质因子和流动指数等多参数的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标准,全面评价此类复杂碳酸盐岩储层,为油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Tishirine油田碳酸盐岩双孔双渗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

    缝洞型油藏不同岩溶背景注采关系优化研究

    李小波刘学利杨敏谭涛...
    37-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水中油井单向受效为主、易沿主通道快速推进,导致水驱储量有效控制和高效动用程度低的难题,采用了物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岩溶背景下缝洞结构分布和水驱开发效果的关系,形成了基于缝洞空间分布的差异化注采关系.研究认为:风化壳岩溶采取构造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储集体不发育区注水、发育区采油,建立一注多采的注采关系;断控岩溶在平面上次级断裂区注水、主干断裂区采油,纵向上断裂深部注水、浅层采油,形成立体注采的注采关系;古暗河岩溶的主暗河段实施主干暗河段注水、分支暗河采油,多套暗河实施深部暗河注水、浅层暗河采油,构建分层注采的注采关系.缝洞型油藏不同岩溶背景下注采关系的建立为实现空间结构井网水驱控制储量最大化奠定重要的基础.

    注采关系空间结构井网缝洞结构缝洞型油藏塔河油田

    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以塔河油田TK440井区为例

    杨敏李小波谭涛李青...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酸盐岩古暗河油藏是由深部暗河、浅层暗河以及高角度裂缝共同组成的缝洞储集体,且以大尺度溶洞为储集空间,为塔河油田三大主要油藏类型之一.以TK440井区剩余油的认识和挖潜为例,通过缝洞结构的精细刻画、生产动态综合分析和水淹特征的系统梳理,总结了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的4种模式和可行性挖潜手段.研究认为:采用大泵排液实现井间提液引流,改变压力场分布,可启动浅层暗河未动用剩余油;逆水侵方向水驱,利用暗河高度差可有效地动用深部暗河井间高部位剩余油;基于油、气密度差异,采用重力分异原理形成人工气顶纵向置换,可高效挖潜单井井周阁楼油和暗河盲端剩余油.最终形成了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下的可行挖潜手段,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的可靠性和挖潜对策的有效性,可为同类型油藏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提供技术支撑.

    提液引流阁楼油古暗河缝洞型油藏塔河油田

    高压注水扩容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应用——以塔河S1井为例

    操银香李柏颉郭媛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基质低孔低渗,基本无储油气能力,缝洞为主要储渗空间,但缝洞体空间发育复杂、连通性差,单井钻遇缝洞规模有限.针对常规注水和酸压无法实现远井区高效扩容,导致单井初产高、递减快、采出程度低,开展了高压注水扩容工艺现场试验,以高压注入水为能量载体,突破孤立缝洞体屏障,实现有效扩容.该工艺在塔河S1井现场试验效果显著,该井前期实施常规注水替油3轮次,效果逐渐变差,生产表现为定容体特征.地震显示井周缝洞体规模大,开展了2轮次高压注水扩容试验,累计注水2.98×104 m3,最大注水压力23 MPa.注水曲线表明,高压注水沟通井周2套缝洞系统,改善了该井的生产状态,周期含水率由45%降至4%,生产压降由29 MPa降至26 MPa,单位压降产液量由201m3/MPa增至547m3/MPa.截至目前,已累计增油14721 t.试验表明,高压注水扩容工艺可以实现定容缝洞型碳酸盐岩井的有效扩容,增加单井产量和储量,同时可为降低近井油水界面创造空间条件,延长单井无水采油期.

    碳酸盐岩油藏远井缝洞系统注水替油高压注水扩容注水替油

    断溶体油藏仿底水与仿压裂注水方法和应用效果研究

    刘培亮李成刚蒋林
    54-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溶体油藏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开发的新对象,通过对开发现象与注水机理的深入研究,针对塔河油田开发中常见的3种典型的注水波及效率低的问题:井储关系匹配差、常规注水形成类水锥、多个缝洞组合结构,提出了一种更能适应缝洞体井储关系、不同展布形态和复杂内部结构的仿底水注水方法,以此来提高注水波及率,这相较于常规注水替油,注水有效率从60%上升至75%.针对井眼与缝洞体之间3种常见的注水动用通道差的开发问题:井眼与缝洞体存在偏移、井眼与缝洞体没有建立有效动用通道、井控缝洞体采出程度高而远井有未动用缝洞体,提出了一种更加全面的建立缝网动用体系的低成本仿压裂注水方法,有效扩大了井控动用储量,平均单井产能增油幅度为11 t/d.通过仿底水与仿压裂注水方法应用实践显示:提高注水总量和注水压力,断溶体油藏注水有效率大幅提升,注水增产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断溶体油藏仿底水注水仿压裂注水波及体积动用通道

    高温高压缝洞型油藏注N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及实践

    谭涛郭臣陈勇窦莲...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复杂的地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储层发育有孔、缝、洞多种形态,空间展布连续性差,组合模式复杂,表层岩溶系统经风化淋漓形成残余缝洞储集空间.开发中底水易沿高角度裂缝窜进形成水锥,水窜通道外井间剩余油与残丘封存的"阁楼油"大量富集.前期通过物理模拟明确了缝洞型油藏注N2利用密度差进行重力置换宏观机理,但对于置换的"阁楼油"和井间剩余油的驱替机理还不明确,通过开展模拟塔河缝洞型油藏55 MPa和130℃条件注入N2对原油物性影响实验,揭示了注N2在高温高压油藏条件下对原油的溶解膨胀增能、抽提溶解等微观作用机理,基于缝洞地质刻画成果制作可视化物理模型,通过可视化观察井间注N2过程中重力置换和抑制水锥的驱替机理,经过现场实践进一步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和推广潜力.

    缝洞型油藏N2阁楼油重力置换水锥提高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