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俞凯

双月刊

2095-1426

66scjs@vip.sina.com

0523-866671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通路99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Journ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论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理念和开发模式的发展

    李士伦孙雷陈祖华李健...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油藏工程理念上已形成连续CO2注入、恒定比例C-WAG(Constant Water-Alternating-Gas)注入、梯度/混合-WAG注入(Tapered/Hybrid WAG Injection)以及SWG(Simultaneous Water and Gas)或SSWG(Simultaneous Separated Water and Gas)注入等多种开发模式.CO2之所以成为极具活力的提高采收率注入气,得益于其所特有的超临界流体特征和显著的溶剂化能力.在对CO2主要的具有优势的驱油机理以及国内外典型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理念和开发模式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开发特征,特别是水平井技术、低渗油气藏体积压裂技术的成功应用经验,以及与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一体化的CO2 CCUS-EOR(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Enhanced Oil Recovery)的综合利用理念,进一步对国内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开发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能为促进国内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启示.

    提高采收率超临界CO2开发理念开发模式CCUS-EOR

    CCUS产业发展特点及成本界限研究

    胡永乐郝明强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范围内CCUS(CO2捕集、利用与埋存)产业发展迅速,并且逐渐从单环节项目向全产业项目发展;捕集对象从电厂和天然气处理,扩展到钢铁、水泥、煤油、化肥及制氢等行业.目前,产业驱动方式主要有5种:政府及公共基金、国家激励政策、税收、强制性减排政策及碳交易等.我国规模集中排放CO2的企业主要以电厂、水泥、钢铁和煤化工为主,其排放量约占总量的92%.按浓度划分,以低浓度的电厂、水泥、钢铁及炼化行业为主,高浓度的煤化工、合成氨、电石及中浓度的聚乙烯行业排放源相对较少.CO2来源成本由捕集、压缩及运输3部分构成,这3项成本均受捕集规模的影响,而捕集成本还与排放源浓度密切相关,高浓度排放源以压缩成本为主,低浓度排放源以捕集成本为主.多数油田对CO2成本的承受力低于其来源成本,这之间的差距需要寻求技术、政策及市场等方面的途径来填补.

    CO2捕集、利用与埋存产业模式驱动方式成本构成

    多孔介质对注CO2原油相态影响实验及表征

    姜颜波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渗致密油藏中,多孔介质对原油流体相态影响不可忽略.针对致密油藏CO2驱过程中多孔介质对原油流体相态的影响问题,建立了基于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多孔介质中流体相态实验方法,开展了不同溶解气量、不同渗透率条件下PVT筒及多孔介质中流体相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中原油泡点压力要低于PVT筒中实测值,且随着CO2溶解气量或渗透率的减小,泡点压力降低幅度增大.基于室内实验结果,将原油中烃类组分分子直径与储层岩心平均孔道直径比例引入到a(T)函数中,对SRK状态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一种多孔介质中流体相态参数预测方法,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修正并建立了多孔介质中流体状态方程及相态表征方法.

    CO2原油体系相态多孔介质预测模型修正状态方程

    让纳若尔A南凝析气藏CO2吞吐提高凝析油产量研究

    赫安乐邹春梅崔轶男晏军...
    28-3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纳若尔A南凝析气藏在正式开发前已发生严重的反凝析,造成凝析油损失严重.探索提高凝析油产量方法对油田下一步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A南某典型井为例,应用相平衡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地层流体反凝析规律和凝析油分布特征,研究了CO2吞吐提高气井凝析油产量机理及效果.结果表明,气藏反凝析分为恒质膨胀和定容衰竭2个阶段,凝析油主要聚集在井筒周围30 m内,凝析油饱和度范围22.44%~29.51%.CO2提高凝析油产量的机理主要是改变地层流体反凝析规律、降低反凝析界限和蒸发凝析油.但当CO2注入量较少时,CO2蒸发凝析油能力有限.为确保CO2吞吐增油效果,CO2的周期注入量应该超过500×104 m3.该研究对类似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提高凝析油产能及解堵具有指导意义.

    A南凝析气藏CO2吞吐凝析油提高采收率反凝析评价让纳若尔油田

    驱油用CO2泡沫体系粒径对其性能影响研究

    刘双星彭勃刘琦李兴春...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其与原油之间的理化反应,被广泛用作驱替剂应用于原油开采过程中.但纯气体驱油易发生气窜现象,将CO2用于泡沫驱过程,既能发挥CO2气体本身的驱油作用,又能够实现流度控制,减少气窜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对粒径不同、化学组成相同的CO2泡沫体系的稳定性、粒径变化、渗流特征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粒径对泡沫性能影响的变化规律,并对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气泡粒径越小,泡沫体系的稳定性越好、封堵能力越强,且粒径随时间变化越缓慢.通过改变制备工艺,减小泡沫体系的粒径,有利于驱油用泡沫体系稳定性和原油驱替能力的提升.

    CO2泡沫原油驱替粒径稳定性渗流

    苏北稠油油藏CO2复合吞吐用新型降黏剂合成及效果评价

    蒋永平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北油田兴北区块为极复杂断块稠油底水油藏,原油黏度大、流动性差导致开发矛盾突出.针对整装稠油油田的成熟开采方法难以实现该类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问题,提出了底水稠油油藏CO2与降黏剂复合吞吐技术方法.降黏剂是该技术方法成功实施的关键.通过在降黏剂分子中引入苯环结构合成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降黏剂,从浓度、温度、矿化度、pH值等方面开展该新型降黏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降黏剂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降黏剂浓度为0.5%时,稠油降黏率达到了90%以上,该降黏剂与CO2混注条件下仍具有稳定的降黏率.矿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对苏北油田及国内同类复杂断块稠油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稠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黏剂CO2兴北区块注气复合吞吐

    大庆外围油田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的建立

    王鑫李敏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大庆外围油田CO2驱油区块采收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预测、缺乏适合的经验公式等问题,建立了基于大庆外围油田基础物性和流体PVT参数的混相、近混相、非混相驱非均质理想模型,定义了含碳率-累产油、A型、B型三种CO2驱特征曲线,利用特征曲线预测模型中的采收率,优选出适合CO2近混相驱的特征曲线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S区块的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图版,并与S区块实际动态相比较,选取A型气驱特征曲线进一步建立了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应用改进后的图版预测了S区块CO2驱采收率.结果表明:运用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预测的采收率与S区块现场预测的采收率比较接近,此方法可以简单快捷预测CO2驱采收率,同时为S区块以及类似区块下一步的开发及评价提供参考.

    CO2驱大庆外围油田近混相驱特征图版采收率预测

    胜利油田CO2驱油技术现状及下步研究方向

    曹绪龙吕广忠王杰张东...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驱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双赢的主要技术.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CO2驱面临的混相难、易气窜、波及系数低等技术难题,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超前注CO2混相驱的开发机理,形成了特低渗透油藏的超前注CO2混相驱开发技术,现场应用后增产效果明显,单井日产油增加了5倍.提出降低混相压力的原理和技术思路,研发了降低混相压力体系,降幅可达22%.分析胜利油田CO2驱规模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提出了深化CO2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相态理论、研发低成本扩大CO2驱波及体积技术、发展CO2非完全混相驱、气窜通道描述与预警等CO2驱的发展方向,为油田实现CO2驱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超前注气特低渗透降低混相压力CO2混相驱研究方向

    苏北盆地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陈祖华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北盆地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历经4个发展阶段,在目前低油价下,主要面临注CO2驱成本高难以实现效益开发,最小混相压力高难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以及非均质性较强难以扩大CO2驱波及体积三方面的挑战.主要对策:一是以优化方案为关键,充分利用老井,减少新井投入,优化注入方式,减少注气用量,利用已有设备,减少地面及回收投资,整体规划管网,降低气价成本等方法降低CO2驱油成本,将60%的CO2驱油项目平衡油价控制在60美元/bbl以下;二是开展降低最小混相压力添加剂的筛选评价,并通过先期注入等方式提高地层压力,改善混相条件,提高CO2驱油采收率;三是利用高部注入、水气交替、调整剖面等手段减缓气窜,提高CO2驱波及体积.通过研究和实践,为低油价下类似油藏的CO2驱油效益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CO2驱油提高采收率苏北盆地降低最小混相压力减缓气窜

    低渗透M油藏CO2非混相驱主控机理及应用

    金忠康王智林毛超琪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具有非均质性强,原油混相压力高,储层亏空严重等特点的低渗油藏,CO2非混相驱是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原油注CO2膨胀实验,并测定了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然后应用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非混相驱界面张力及油气组分沿程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而从恢复储层能量和提高驱油效率两个角度揭示了CO2非混相驱的主控机理,最后以低渗岩性M油藏为对象,基于三维精细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储层压力、注气量、注气速度及关井气油比等关键参数,制定了最优技术政策,经矿场应用取得良好开发效果.研究表明,对低渗油藏CO2非混相驱,恢复储层能量的主控机理为注气溶解膨胀原油,而提升驱油效率的主控机理为溶解膨胀原油、降低界面张力及蒸发抽提轻质组分.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油藏CO2非混相驱的方案制定及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低渗透油藏恢复储层能量主控增油机理技术政策优化矿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