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俞凯

双月刊

2095-1426

66scjs@vip.sina.com

0523-866671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通路99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Journ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差异保存条件下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演化及其意义

    刘树根叶玥豪冉波姜磊...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演化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结构演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具有差异保存条件的黑色页岩开展孔隙结构特征和演化研究,发现不同保存条件下黑色页岩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后期抬升过程中保存条件的差异所致,具体表现在:①保存条件好和保存条件差的黑色页岩无机孔均发育较少,原始粒间孔绝大多数被生成的烃类充填,两者之间无机孔隙特征基本相似;②两者有机质孔差异较大,保存条件较好的黑色页岩有机质孔孔径大,形状多成圆状或气泡状.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黑色页岩有机质孔孔径相对较小或不发育、形状多样,多成扁平状、多边形状,具有一定压扁变形的特征;③保存条件好的黑色页岩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优于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黑色页岩;④黑色页岩的孔隙演化受保存条件的影响,孔隙在演化过程中,页岩的岩相和成岩作用控制黑色岩原始孔隙形态和分布,也决定有机质(油)分布形态,有机质热演化(原油裂解)影响了有机质孔的存在,而后期抬升改造过程中保存条件的好坏影响了孔隙结构(形态、大小、孔隙体积分布),因此有机质孔的孔径大小、形状和孔隙度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富有机质页岩保存条件的优劣.

    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孔隙结构孔隙演化

    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彭勇民龙胜祥何希鹏唐建信...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地质、测录井和实验分析资料,运用建立的页岩气储层定量表征方法,开展了彭水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一段常压页岩气储层研究,认为①—⑤小层内的优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隙、页理缝或层理缝为主.FIB(聚焦离子束)测得的算术平均孔径以中孔为主(20~50 nm),而体积加权平均孔径为大孔(100 nm),这表明大孔是总体积和孔隙度的主要贡献者.岩心尺度裂缝导致气测突然降低或增高和小层级别的页岩气发生迁移.Maps新方法表明:隆页1井①小层的层理缝是张开且连续的,张开宽度为4.69μm;顺层剪切缝的张开宽度为1.1 ~ 2.67 μm,层理缝与顺层剪切缝的面孔率之和为1.39%,约占样品总孔隙度的1/3,说明层理缝与天然构造缝是主要的页岩气储层空间.与超压页岩气藏相比,常压区页岩储层的孔隙度略低,高角度缝及层理缝更发育.根据常压页岩气的储层评价参数与标准,对武隆向斜①—⑤小层页岩段进行评价,I类储层有利区为620.22 km2.

    下志留统常压页岩气岩石相储层评价彭水地区

    深层页岩气源储耦合机理研究——以川南地区X井为例

    杨振恒胡宗全熊亮丁江辉...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石化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典型取心井X井为例,基于岩心观察、地化分析、X衍射、物性测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生烃模拟等多种测试手段,运用“源储耦合”研究思路,分析了取心段作为“源”的属性和作为“储”的属性特征,并探讨“源储耦合”特征.研究表明,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干酪根类型为腐泥型,富含有机质,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以生成干气为主;基质孔隙度平均为6.5%,其中以无机孔为主,无机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黏土矿物孔、长石蚀变孔、黄铁矿晶间孔为主;地层温压条件下平均吸附气含量为0.9 m3/t;渗透率平均为0.38×10-3 μm2,属于超低渗透储层.整体而言,X井在五峰—龙马溪组底部“源”优质,生气量大,现今滞留气量仅为生气量的54.8%;在储集空间类型方面,以无机孔为主,同时,有机孔大量发育,在赋存方式上以游离气为主;富有机质页岩段发育的纹层增加了储层的渗透性,同时,生物成因的硅质矿物增加了储层的脆性,易于压裂造缝.因此,五峰—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段整体为最佳的“源储耦合”层段,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层段和水平井轨迹的关键目标层.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源储耦合川南深层赋存含气量

    电火花震源在南方山地勘探中的应用

    任柏璋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隆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发育,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埋深适中、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等特点,是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区.由于武隆地区典型的南方山地地貌以及受乌江、城镇等大型障碍物影响,炸药震源的使用受到较多限制,导致出现“数据天窗”.电火花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具有高频信息丰富、波形重复性好、时间一致性好、安全环保无污染等优势,达到武隆地区地震勘探对震源的要求.电火花震源使用后,大型障碍区覆盖次数增加,剖面缺口减小;电火花震源200~ 800 kJ能量相当于井炮(14 kg,21 m)2~4 kg能量;单炮记录2s以上可见较强的反射信息,有效频带可达80 Hz.电火花震源能够对武隆城区和土坎镇的“数据天窗”进行有效弥补,满足三维勘探地质任务的要求.

    南方山地页岩气数据天窗电火花震源效果分析

    页岩气低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适应性评估分析

    刘厚裕
    3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有效性和经济性是制约地震勘探的两个主要因素,尤其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其经济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武隆地区常压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为例,介绍了页岩气低密度、经济性三维成功的做法,并且达到降低三维地震资料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果的目的.结合与其类似的桃子荡地区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实例,着重对信噪比进行评估分析.指出了构造相对简单、区域性富集且具有强反射地震界面目的层的应用地质背景,性价比较高的低密度观测系统,能量强与信噪比高的单炮记录,及提高信噪比和高精度静校正的处理方法针对性的应用地震勘探技术是成功实现页岩气低密度三维关键.采用深井大药量饱和激发确保地震采集资料的能量和信噪比,提高有效炮的比率,以及现场管理方法和措施值得借鉴.其成功经验已在桂花和阳春沟两块三维地震勘探推广应用.

    低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常压页岩气饱和激发信噪比评估分析

    焦石坝地区页岩Cole-Cole模型参数的快速计算方法

    刘智颖张柏桥许巍罗兵...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不同频率的电源下测量的岩心复电阻率,计算Cole-Cole模型中的4个模型参数(p0、m、τ和c),是岩心复电阻率频谱实验中重要的非线性寻优问题.然而,在焦石坝地区,参数τ很小,参数c变化范围大,使得最小二乘法寻优程序难以收敛.针对该问题,对寻优程序的初始值预估算法和最优迭代步长进行了研究.改进后的最小二乘法寻优程序,收敛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很好地避免了原有程序中参数τ值超出定义域而产生的计算错误的问题.研究表明,根据Cole-Cole模型函数的极值性质和渐近性质,可以直接求解参数τ,并且可以得出其余3个模型参数很好的迭代初始值.此外,将最小二乘法误差函数的梯度计算公式展开为泰勒级数,可以获得最优迭代步长,大幅提高算法收敛速度.

    标准Cole-Cole模型最小二乘法梯度下降算法迭代初始值预估最优步长龙马溪组页岩

    层理性页岩声波各向异性校正方法研究

    李贤胜刘向君梁利喜李玮...
    49-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理性页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多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导致同一地层在直井、水平井中测井响应差异大,造成区域储层评价等困难.基于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层理角度、层理密度对页岩纵波各向异性的影响,构建了龙马溪组页岩纵波各向异性校正模型,结合室内纵波实验分析了校正模型的合理性.结果 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纵波各向异性特征明显,纵波各向异性系数分布在1.088~1.109;纵波各向异性系数与层理角度正弦值呈二次多项式关系;随着层理密度增加,声波各向异性系数近似线性增加.实例应用表明,利用所构建声波各向异性校正模型能将水平井声波响应合理地校正为直井响应.

    数值模拟页岩弹性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校正纵波

    正交节理与应力比值系数对水力裂缝扩展影响规律研究

    张伯虎周昌满郑永香刘建军...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层中的节理对水力裂缝扩展延伸形成复杂缝网影响较大.为了研究水力裂缝遇到正交节理时的扩展行为,采用块体离散元方法对三维正交裂缝的水力压裂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应力比值系数k(水平地应力/竖向地应力)对裂缝缝内压力和宽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裂缝扩展到正交节理相交处时会受到阻碍,使相交节理面产生滑移,裂缝尖端发生钝化,阻碍裂缝扩展,而剪应力是产生阻碍作用的主要因素.当水力裂缝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后,剪应力发生变化,阻碍作用减小,裂缝突破阻碍作用而继续扩展.延伸方向受k值影响较大,当k为0.8和1.0时,竖向裂缝贯穿水平节理沿原方向扩展,但当k为1.2时,竖向裂缝将会转向,沿着水平节理方向扩展.水力裂缝的最大宽度和缝内压力受到k值影响也较大.当k为1.0时,裂缝最大宽度趋于稳定,裂缝内压力基本不变;当k为1.2时,水力裂缝转向水平节理扩展,最大宽度下降,缝内压力突降,随后才逐步稳定.水力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穿层与否会影响压裂效果,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应力比值,实现对水力裂缝扩展方向的控制,从而对页岩水力裂缝扩展形态判定和压裂方案制定进行很好的指导.

    水力裂缝正交节理应力比值系数阻碍作用裂缝扩展离散元法

    页岩气井间压窜影响因素分析和防窜对策

    何乐袁灿明龚蔚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页岩气井间压窜问题突出,严重干扰邻井生产.以威远页岩气示范区某区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压窜后母井生产特征,提出以母井产量恢复速度为核心的压窜影响程度量化评价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了10项地质、工程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井间距离、母井生产时间、平均单簇用液规模、天然裂缝与压窜程度的灰色关联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子母井位置关系、母井生产时间、单簇用液规模、天然裂缝对压窜程度的影响规律.评价结果表明:①井间压窜以巷道平行模式为主,巷道错位/相对模式压窜次之;②随着母井生产时间增长,母井产量恢复速度、恢复程度趋于降低,建议子井压裂时间控制在母井生产300 d以内;③随着平均单簇用液规模增加,压窜影响程度趋于增强,建议根据母井生产时间和井间位置关系,针对性优化单簇用液规模;④对于贯穿型天然裂缝发育的井段,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用液规模、优化射孔参数和施工排量,避免压窜.现场试验表明,该研究成果对页岩气减小井间压窜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页岩气井间干扰压窜天然裂缝长宁—威远灰色关联

    渝东南常压页岩气压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岑涛夏海帮雷林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渝东南常压页岩气储层因水平应力差大和高角度裂缝发育等地质特点难以形成复杂缝网体系,进而难以实现经济开发这一问题,开展了常压页岩气藏压裂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对彭水区块常压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技术分析,借鉴国外海相页岩气压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对压裂改造规模、连续加砂工艺和段内暂堵转向优化等关键技术不断优化,从而提高裂缝的复杂程度,增大单段改造体积形成大型复杂缝网.在LY2HF井和JY10HF井的现场应用分别取得了日产气9.6×104 m3和16.7×104m3的良好效果,从而实现常压页岩气的经济开发.

    常压页岩气藏复杂缝网体系压裂改造规模连续加砂段内暂堵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