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热带植物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热带植物科学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亚热带植物科学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苏明华

季刊

1009-7791

yrdzwkx@126.com

0592-5654157

361006

厦门市嘉禾路780号

亚热带植物科学/Journal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CS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72年创刊,先后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全文上网;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主要刊载亚热带植物的育种栽培、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生态、分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及园林绿化、园艺花卉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报告、简报及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年份柑普茶的微生物群落差异

    洪培玉王亚玉吴鸿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柑普茶是由新鲜的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Chachiensis'果实挖去果肉,将云南普洱茶填入其中所制成的,既有广陈皮的香味又有普洱茶香气。本研究针对不同陈化时间的柑普茶,将柑普茶的茶叶和果皮分别进行研究,发现果皮与茶叶的微生物组成在陈化早期较相似,而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其物种组成差异越显著。在不同陈化时间的柑普茶茶叶中,其优势菌属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芽生葡萄孢酵母菌属Blastobotrys等。而在不同陈化时间的柑普茶果皮中,陈化0~1年的优势细菌有葡萄球菌属等,其余三个陈化时间的优势细菌是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在真菌群落中,陈化0、1、5年的果皮以及五个不同陈化时间的柑普茶茶叶的优势菌属均为芽生葡萄孢酵母菌属,陈化7年和 9 年的柑普茶果皮的优势真菌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在柑普茶茶叶或果皮中,不同陈化时间共有的ASV丰度占绝大多数样本丰度的 75%以上,对共有ASV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曲霉属Aspergillus在关系网中与其他微生物呈显著正相关,但在不同陈化时间的柑普茶中其丰度并不高。

    柑普茶扩增子微生物

    蒲葵子粗多糖脱蛋白方法及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活性

    刘秋刘家全吴敬雨冉恒兴...
    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蛋白质清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探讨Sevage法、酶法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蒲葵子多糖脱蛋白的影响,并分析所得多糖对RANKL诱导RAW264。7 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Sevage法、酶法以及酶与Sevage结合的方法对蒲葵子多糖蛋白的脱除率依次为78。85%、82。40%、82。73%,多糖保留率依次为72。42%、92。16%、96。72%。用最佳的除蛋白方法获得的蒲葵子多糖处理RANKL诱导的RAW264。7 破骨细胞模型,发现蒲葵子多糖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生成数量,使得其TRAP活性降低。因此,酶与Sevage结合脱蛋白是相对有效的减少蒲葵子多糖中蛋白含量且多糖保留率较高的方法,所获得的蒲葵子多糖能抑制RANKL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为研发新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提供理论支撑。

    蒲葵子多糖脱蛋白破骨细胞RANKL

    大叶藤黄种子的愈伤组织及丛生芽的诱导

    杨兰安雪姣陈利钢文彬...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种子具有全能萌发的特点,但其生理基础仍然不明确。为了研究其再生生长特性,分别以大叶藤黄成熟和未成熟种子的切片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添加外源NAA、TDZ、IAA、6-BA、2,4-D 等生长调节物质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效果。结果表明:(1)愈伤组织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种子是否成熟。取自成熟种子的外植体,即使不添加外源生长调节物质,诱导率也超过80%;而取自未成熟种子的外植体,仅TDZ(0。25~3 mg·L-1)和6-BA(1。5~2 mg·L-1)有效,且发生率低于40%。(2)仅6-BA可稳定诱导生成不定芽,最佳方案为取成熟种子外植体在含5。5 mg·L-1 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诱导,其发生率可达73%,外植体的平均不定芽发生数量为5。07个。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大叶藤黄种子具有强大的再生生长能力,同时所研究的幼苗再生方案也为大叶藤黄无性繁育提供了可靠途径。

    藤黄型萌发全能型萌发种子成熟度组织培养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国龙船花基因组Survey分析

    涂绍强柯玲俊蔡月琴陆銮眉...
    214-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龙船花Ixora chinensis是一种兼备药用与观赏价值的传统中药材,解析中国龙船花的基因组特征信息,可为其全基因组测序和药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Survey基因组测序技术,使用K-mer分析方法对中国龙船花基因组特征信息展开评估,获得基因组重复度、杂合度以及GC含量等信息。Survey高通量测序获得Raw Data 47。63 Gb,过滤后Clean data 45。62 Gb。K-mer分析表明,基因组大小588。35 Mb,杂合度1。5598%,重复度64。49%,GC含量35。71%,中国龙船花基因组呈现高杂合度、高重复度、基因组庞大的特征。

    中国龙船花高通量测序基因组SurveyK-mer分析杂合度重复序列

    南方红壤侵蚀区不同恢复阶段下马尾松叶经济型谱特征

    宁宏涛腾渝王一帆陈烨...
    220-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成了资源获取与资源保守之间的权衡策略。叶经济型谱的提出为量化和描述植物的资源权衡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以南方红壤侵蚀区不同恢复阶段下马尾松叶片性状为研究对象,探究生态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叶片性状(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相对含水率、叶全碳含量、叶全氮含量、叶全磷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叶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恢复阶段下叶片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比叶面积、叶全氮含量、叶全磷含量随着恢复阶段演进逐渐上升;叶全碳含量与叶全氮含量、叶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恢复的进程,叶性状PCA1轴得分增加。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恢复阶段的进行,叶片性状组合由营养保守型性状向营养获取型性状转变。

    马尾松叶片性状生态恢复叶经济型谱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密度变化

    康宁张粤陈羽董晶丽...
    227-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群落的碳密度变化特征,根据象头山森林的植被类型和林龄,建立5个1 hm2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样地,并在样方建设后5 年完成样地复查,分析样方内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和碳密度变化。结果显示:(1)随着象头山森林的自然恢复,5 个样地的个体密度均有明显提升,XTS-D样地的个体密度增长量最大,为2356 株·hm-2,而针阔混交林XTS-E样地的个体密度增长量最低,为228株·hm-2。(2)与初次调查相比,样地XTS-A、XTS-B、XTS-C和XTS-D碳密度均有增加,其中成熟林XTS-D样地内新增碳储量最高,增幅达 22。41%;针阔混交林XTS-E的碳密度有所下降,降幅达 9。23%。(3)不同林龄样地径级结构有所差异,中等径级(Ⅳ和Ⅴ)对成熟林XTS-A样地的碳储量贡献最大;大径级(Ⅸ)在过熟林XTS-B中碳储量最高;而幼、中龄林(XTS-C和XTS-D)的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中、小径级树木中(Ⅱ~Ⅳ)。(4)5 个样地碳密度排行前 10 的树种基本一致,XTS-E 样地的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虽然仍是碳密度和重要值较高的树种,但其个体数和重要值都有所下降;5个样地中碳密度增长最快的均为阔叶树种。

    森林碳密度植物群落重要值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野生唇形科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格局分析

    常梦琳陈新艳陈世品马良...
    234-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分类学数据库及大量文献资料,以行政县为基本单元对中国陆域分布的野生唇形科进行整理,统计其物种多样性、属的区系、分布地等信息,建立了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地理分布数据集。截至 2024年1月,共记录100属1387种(含种下单元),其中属内含种数>150 的属仅有黄芩属Scutellaria;属内物种数介于 101~150 的属为鼠尾草属Salvia(137种)、香茶菜属Isodon(106种);属内物种数介于6~50的共有36属,合计733种,是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的主要成分;属内包含种数≤5 的属共有 59 个,合计 119 种,占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总种数的 8。58%;单种属多达 33 个,表明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属内种较为贫乏但属多样性高的特点。以黄芩属、鼠尾草属、香茶菜属为主要分布属,3属共 394种,占总物种数的28。62%;野生唇形科在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喜马拉雅山脉东段、鄂西渝东山地、藏东南-滇西北地区、滇东-桂西山地,尤以云南省(658种)、四川省(532种)物种丰富度为最高;属的区系成分多样,根据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原则,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 100 属归属于 15 个正型与12个变型,以热带区系及温带区系占主导,与热带区系分布有关的属共计37属479 种,明显占优势地位;温带成分次之;也有6个地中海区系分布的属及2个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属渗入。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功能多样,主要可分为药用植物类、香料植物类、蜜源植物类、野生蔬菜类、观赏植物类和油脂植物类。

    植物区系唇形科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

    张应明王婷邓双文崔煜文...
    24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并为区内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保护管理和科普教育提供数据支持,于 2023 年 6 月至 8 月通过样线法对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并结合文献资料对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及资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车八岭保护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25 科 75 属 231 种(含种下等级),本次调查新增保护区内植物 64 种,隶属于 11 科 28 属。(2)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单种科 6 科、单种属 38 属,分别占总科、属数的 24。00%和 50。67%,表明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和孑遗性。(3)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其中科属以热带成分为主,分别占总科、属数的 60。00%和 68。00%;物种以亚热带成分为主(54。98%),热带成分次之(29。87%),符合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热带区系性质。(4)与周边保护区相比较,车八岭保护区与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最为密切,科属种的相似性指数(Jaccard/Krober系数)分别为 92。00/96。00、73。42/85。33、42。42/62。86,推测与两者地理距离较近和气候特征相似有关。(5)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具食用价值 6 种、药用价值 145 种、观赏价值141种和工业价值32种,并发现4种国家重点保护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保护区新纪录资源植物

    兰州市3所高校自生草本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安琪刘文兰
    257-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生植物是建设低成本、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景观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为了解兰州市高校自生草本植物资源现状,使其更好地在园林中应用,采用网格布样法于 2023 年 4~10 月对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老校区)校园自生草本植物进行逐月调研。将其所处生境划分为 4 类,共计样点 146 个,样方 438 个,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Ducan检验等计算方法对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所高校共调研到自生草本植物32科87属103种,乡土植物61种,占59。22%;外来入侵植物21 种,占20。39%。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共63种,一二年生草本40种。物种频度排名前3的为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67。63%)、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55。76%)、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48。32%),在所有样地中数量较多,有一定生长优势。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Poaceae,为 34 属 44 种,菊科植物占比最高;其中蒲公英在林荫、草地、道路 3 种样地中重要值均位于前 5,在甘肃农业大学林荫样地中排第 1,重要值为 42。21。从空间格局看,林荫和草地生境物种较多,分别为 59 种和 47 种,其Shannon-Wiener指数依次为林荫>草地>道路>水边;Shannon-Wiener指数随月份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在 6 月、10 月最高,均值分别为 6。41 和 6。17,各生境样地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为与气候、人为干扰、管理水平有关。校园自生草本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植物景观效果,科学利用和规划可形成富有特色和生态意义的园林植物景观。

    自生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景观应用校园兰州市

    福建省蕨类植物8个分布新记录物种

    付厚华韦宏金陈帅沈军...
    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共发现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6种 1变种 1杂种,隶属于3科 6属,分别为:华西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imulans(Ching)Ching、黑鳞复叶耳蕨A。nigrospinosa(Ching)Ching、毛枝蕨A。miqueliana(Maxim。ex Franch。et Sav。)Ohwi、网脉实蕨 Bolbitis×laxireticulata K。Iwats。、单边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murakami-hatanakae Nakaike、钝齿铁角蕨Asplenium tenuicaule var。subvarians(Ching)Viane、乌来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uraiensis(Rosenst。)Ching和卵果蕨Phegopteris connectilis(Michx。)Watt。

    福建省蕨类植物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