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百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

晁岱健

双月刊

1003-9104

yishubaijia@126.com

025-84699052

210005

南京市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

艺术百家/Journal Hundred Schools In Art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国家级综合艺术类大型理论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期刊自身拥有辉煌的发展历程,屡次被新闻出版管理机构评定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艺术百家》创刊于1985年3月1日,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宣复(1985)19号文件,确定《艺术百家》创刊并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办刊宗旨为立足江苏本省,面向海内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提倡自由平等交流基础上的文化融合,着重刊发有价值、对实践拥有实际指导意义和突出、深厚的思想性的艺术学科综合性学术研究成果,全力服务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艺术百家》创刊24年来,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面向时代关注艺术各学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弘扬、引领作用,坚持先导、服务职能,期刊内容着眼于国家重大文化课题,着重突出内容的艺术性、思想性、学术性、理论性,努力建立区别于其他刊物的学术眼光与文化品质,在学理的框架下坚守独立的艺术思想,提倡原创,关注当代性,审视学术热点。自创刊之初,《艺术百家》就一贯致力于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杂志栏目内容设置涵盖一级学科艺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等8个学科研究方向,兼顾哲学、美学、建筑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术领域中与文化有关之部分。 《艺术百家》杂志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三次被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权威学术机构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曾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收录,并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数据平台全文收录。《艺术百家》于2004年首批入选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行列,坚持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艺术百家》杂志社的直属领导机构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任《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主任,编委会副主任为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编委会委员为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副厅长高云、马宁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江苏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嵇亚林,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汪人元,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晁岱健,江苏省文化厅《剧影月报》编辑部主编、省文化厅文化信息处副处长朱军。 《艺术百家》编辑部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日常办事机构。《艺术百家》杂志社实行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编辑部主任负责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楚小庆同志兼任《艺术百家》编辑部主任。 《艺术百家》杂志由河海大学印刷厂承印,采用新型高新科技特殊纸张,黑白、彩印四色胶版印刷。江苏省报刊发行局主持杂志的全国邮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杂志为双月刊,大16开,204页,单月15日出刊,邮发代号:28-360,国内定价20元。《艺术百家》期刊文种为中文,国内统一刊号为CN32-1092/J,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9104,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承担杂志的国外总发行业务,国外发行代号为BM7521。南京市白下区地方税务局审批的《艺术百家》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为宁工商广告许可证101170号。《艺术百家》编辑部地址位于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2号9楼,邮政编码为210005。《艺术百家》编辑部办公电话为025-86645690、025-86645620,传真号码为025-86645690。杂志社网址为 ;。编辑部处理网上来稿的专用电子信箱为yishubaijia@126.com。《艺术百家》期刊采用国家标准信息化处理格式,格式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局1987年5月5日批准,1988年1月1日实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6世纪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中的物比较

    倪爱珍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的兴盛都始于16世纪前后,都以静物为表现对象,但又有所不同.从物的属性来看,博古图中的物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其主要功能经历了从宋代的正经补史到明代的雅文化象征再到清代的吉祥文化寓意的变迁;在西方静物画发展史上具有节点意义的罗马静物画、荷兰静物画、夏尔丹静物画的繁荣都与特定时期物质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从物的审美来看,博古图因物喻志,以志为本,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比兴理论;静物画观物绘形,以物为本,使被忽视或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反常,体现了陌生化的审美追求.从物的感知来看,两者体现了中西文化中感物与观物两种不同的美学传统及其背后的感官倚重的不同.但由于艺术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所以两者的这些不同只是相对的.

    博古图静物画感物观物

    凌空与落地:谈蒋孔阳艺术美学研究的两种理论面相

    任华东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美学是贯穿蒋孔阳美学研究始终的核心维度之一,在保持西方美学追求逻辑思辨的凌空性形上品格的同时,兼具中国美学注重审美体悟的落地性理论特色,形成了"形上形下兼得"的艺术美学整体面相.作为新时期最早涉足艺术美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蒋孔阳不仅与宗白华等学者一起在美学界历来侧重对美的本质、美感与自然美的先验探讨之外,开辟出艺术美学这一新的学术增长点并重新对接民国美学文脉,而且其"上下兼得式"的治学思路,在艺术学界也具有艺术美学研究的典范性,泽被后世,意义重大.

    蒋孔阳艺术美学学术品貌中国当代艺术美学

    老子"愚人"的艺术精神

    李楷凡徐小跃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哲学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同庄子哲学一道,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愚人"作为老子哲学中塑造的一个特殊意象,其表现出的"愚"的精神带有深刻的艺术思想内涵.论文试图通过对老子哲学范畴中"愚"的解析,在"俗我之辨"中揭示"愚人"无知、含藏与玄同的特性,并进一步在哲学义旨的基础上,从重质朴、重含蓄和重独立三个方面,对"愚人"中所蕴藏的艺术精神进行探究,论述"愚人"的艺术精神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老子愚人质朴含蓄独立艺术精神

    数字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美学塑造研究

    魏鹏举范晶晶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命力与发展动力.数字艺术也在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推动其向前发展,两者互鉴与共构.这种技术扩域带来的艺术生态的变革,使数字艺术的生产端日益便捷和高效.随之带来的艺术平权化,一方面消解了经典艺术的审美"光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审美端的体验性与交互性的新变化.人们对数字艺术应该有全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美学价值.

    数字艺术数字生成技术艺术生产与审美

    美国"英雄救世"电影价值观批判——论美国商业电影制作体系与电影价值观之演变

    王俞霖
    32-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电影价值观有其内在结构,底层是欧洲的文化价值观,"美国梦"表达了美国独特的价值观,好莱坞电影艺术呈现了美国价值观体系.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了欧美20世纪初兴起的文化工业,认为其商品化和工业化生产伤害了文化艺术,暗含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控制的功能.美国"商业电影"制作模式必然地产生了"英雄拯救世界"类型电影,将个人英雄主义和英雄救世哲学上升到了哲学世界观高度,其中的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对美国社会有着"光谱式"的影响.中国电影应构造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体系,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主义电影.

    好莱坞商业电影价值观法兰克福英雄主义中国电影

    我国文化娱乐业商誉减值测试及其信息披露制度优化探析——以祥源文化并购翔通动漫为例

    邱添吕欣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商誉核算是企业在过去持续经营中通过并购取得的、能够控制的、现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不能单独辨认和交易的、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随着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并购交易数量的增多,商誉成为被并购企业未来成长预期和各种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商誉及其减值会计计量问题也日益受到投资者、准则制定机构以及企业管理层的关注.以文化娱乐业祥源文化并购翔通动漫为例,分析上市公司在现行准则下商誉减值测试的实施过程和信息披露情况,并针对商誉减值测试及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中国商誉减值会计准则的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祥源文化

    《长江万里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美"精神

    赵奎英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大千的长卷泼墨山水画《长江万里图》,描绘了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中国画的瑰宝巨制,也是长江美学的恢宏集中体现.从《长江万里图》的表现对象、绘画技法、美学风格和精神意蕴来看,这幅画作可以说具有一种鲜明的"大美"精神."大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一种天地自然之美,是一种"大象"混成之美,更是一种大德"生""成"之美、大境"合""和"之美.这种"大美"同时也是一种"生态之美".深入体会《长江万里图》的"大美"精神,对于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精神,建构具有"大美"精神的长江美学和长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长江万里图》大美精神长江美学生成之德混成大象

    大唐气象、文化自信与时代表达: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钟晟危彦霖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唐气象是根植于盛唐时期精神风貌的文化自信表达与美学意象.《长安三万里》是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代表,它通过对大唐气象的浪漫主义表现,以李白、高适两位诗人的人生历程为双线条的叙事结构,再造了"长安"作为盛世理想的空间符号和"三万里"的宏阔历史时空,"以诗为史"重现气象恢宏的大唐史诗画卷,映射出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气象.《长安三万里》将大唐气象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叙事,对于新时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有诸多启示:一是找准历史与当代的精神契合,二是实现技术与美学的融合创新,三是引发价值与情感的深层共鸣,通过中华文明历史叙事塑造新时代大国气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大唐气象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创新《长安三万里》

    观念、方法与取向——余上沅与熊佛西民国时期戏剧教育思想之比较

    袁联波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民国时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戏剧教育家,余上沅与熊佛西尽管早年经历相似,但戏剧观念及戏剧教育观念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余上沅的戏剧教育观念更具连续性,熊佛西的戏剧教育观念则更具发展性.两人都兼顾办刊与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在教育实践中,对于话剧中国化问题,余上沅更偏重借鉴戏曲艺术,而熊佛西则似乎更偏爱吸收民间戏剧形式.抗战促使二人的戏剧功能观发生转变,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戏剧教育观念.在主持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期间,熊佛西凭借军事化管理将该校同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学校区分开来.余上沅则选择了话剧科和高职科的分类培养方式,从而既坚守了戏剧的艺术性,也实现了戏剧的抗战宣传职能.

    余上沅熊佛西民国时期戏剧教育思想观念与取向

    上海新舞台京剧连台本戏《济公活佛》演出史考述

    穆杨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公活佛》是上海新舞台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票房收益最高的戏,却也是蒙受骂名最多的戏.当时的文化精英认为,新舞台由此从宣传进步思想,堕落为极力讨好观众.新舞台是商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并重的职业演剧团体,《济公活佛》是其实现通俗教育演剧观念的一次尝试.《济公活佛》的具体做法或有肤浅粗糙之嫌,但其立足传统文化资源、对接现代观众审美的创作理念,依然对当代戏曲有启示意义.

    新舞台《济公活佛》京剧连台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