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百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

晁岱健

双月刊

1003-9104

yishubaijia@126.com

025-84699052

210005

南京市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

艺术百家/Journal Hundred Schools In Art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国家级综合艺术类大型理论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期刊自身拥有辉煌的发展历程,屡次被新闻出版管理机构评定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艺术百家》创刊于1985年3月1日,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宣复(1985)19号文件,确定《艺术百家》创刊并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办刊宗旨为立足江苏本省,面向海内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提倡自由平等交流基础上的文化融合,着重刊发有价值、对实践拥有实际指导意义和突出、深厚的思想性的艺术学科综合性学术研究成果,全力服务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艺术百家》创刊24年来,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面向时代关注艺术各学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弘扬、引领作用,坚持先导、服务职能,期刊内容着眼于国家重大文化课题,着重突出内容的艺术性、思想性、学术性、理论性,努力建立区别于其他刊物的学术眼光与文化品质,在学理的框架下坚守独立的艺术思想,提倡原创,关注当代性,审视学术热点。自创刊之初,《艺术百家》就一贯致力于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杂志栏目内容设置涵盖一级学科艺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等8个学科研究方向,兼顾哲学、美学、建筑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术领域中与文化有关之部分。 《艺术百家》杂志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三次被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权威学术机构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曾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收录,并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数据平台全文收录。《艺术百家》于2004年首批入选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行列,坚持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艺术百家》杂志社的直属领导机构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任《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主任,编委会副主任为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编委会委员为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副厅长高云、马宁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江苏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嵇亚林,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汪人元,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晁岱健,江苏省文化厅《剧影月报》编辑部主编、省文化厅文化信息处副处长朱军。 《艺术百家》编辑部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日常办事机构。《艺术百家》杂志社实行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编辑部主任负责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楚小庆同志兼任《艺术百家》编辑部主任。 《艺术百家》杂志由河海大学印刷厂承印,采用新型高新科技特殊纸张,黑白、彩印四色胶版印刷。江苏省报刊发行局主持杂志的全国邮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杂志为双月刊,大16开,204页,单月15日出刊,邮发代号:28-360,国内定价20元。《艺术百家》期刊文种为中文,国内统一刊号为CN32-1092/J,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9104,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承担杂志的国外总发行业务,国外发行代号为BM7521。南京市白下区地方税务局审批的《艺术百家》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为宁工商广告许可证101170号。《艺术百家》编辑部地址位于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2号9楼,邮政编码为210005。《艺术百家》编辑部办公电话为025-86645690、025-86645620,传真号码为025-86645690。杂志社网址为 ;。编辑部处理网上来稿的专用电子信箱为yishubaijia@126.com。《艺术百家》期刊采用国家标准信息化处理格式,格式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局1987年5月5日批准,1988年1月1日实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高宏存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重要的文化使命任务,就是在不断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文明更新.从总结新时代文化建设成就到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的新使命新气象新作为,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在特质和文明内涵到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根本优势与世界价值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制度文明新图景,论文全面阐释了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的主要内容,在开阔视野下思考中华文明转型更新的文明价值和世界意义.

    文化使命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文明观

    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价值旨归和逻辑进路

    向勇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全面社会生产观反映了人的全面本质力量及其存在方式,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生产力领域的具体表现与应用发展,体现在文化生产、文化分配、文化流通与文化消费的全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突出的价值诉求.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文化创意劳动者、数字文化劳动资料和数字文化劳动对象等文化生产力要素的组合与优化,体现了文化全要素生产率和文化生产整体价值.文化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点领域表现为激活文化生产要素、夯实文化生产链条、创新文化生产业态、优化文化生产布局等创新路径.

    新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科技创新要素组合实现路径

    我国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三条美学路径——基于案例的一种微观分析

    凌继尧
    18-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另一种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艺术学家和文化学者研究新质生产力时遵循的是后一种路径.这种路径的核心是把文化尤其是艺术和设计元素等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如科技、工艺、资金等相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基于产品美学、营销美学和生态美学,从案例分析的微观视角,可形成我国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三条美学路径.

    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全要素生产率

    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发展刍论

    李蔚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需要在把握生产力共性的基础上聚焦特点,精准提升: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大数据要素作用,重视发展文化和旅游数字经济;二是加强与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快形成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最终要落实到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扩大优质文化供给上.发挥创新对于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作用,不仅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而且需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协同创新,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科技、产业、旅游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

    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文化数字化文旅产品文旅标准化建设

    无有存在与艺术

    朱青生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作为对朱青生新出版专著《艺术学理论》的补充,试图建构一种基于当代思维的艺术本体论.文章反思西方艺术史上不同的艺术本体论,以及艺术发展语境中的理论层面.近四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以及不同于西方的中国艺术传统与观念,其中积累的价值和潜在的未开发领域都为当下建构一种新的艺术本体论提供了契机.文章借鉴和批判已有的方法论,提出"无有存在"的概念,将艺术本体论与人的本性和世界的本质联系起来.无有存在是对当代艺术实践的理论预设,期望当代艺术能够成为健全完整人性的一部分;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艺术才能实践其本体论意义和价值.

    艺术本体无有存在当代艺术

    AI视觉艺术的历史与哲学向度——海德格尔视角之剖析

    麻娴周计武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迭代,AI视觉艺术中的现代技术、作品本质、作品主体性等相关问题亟需研讨.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为回应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现代技术被视为"解蔽"方式,带来了"集置"之危机;另一方面,AI视觉艺术超越传统的模仿与再现理论,重新定义了物的本质和艺术的本源.AI视觉艺术品中,主体与客体不再分割对立而融为一体.化解"集置"与"促逼",需要倾听天命、揭示真理,反思现代技术与AI视觉艺术的本质.

    海德格尔AI视觉艺术艺术与科技艺术哲学艺术本质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与路径优化

    张祝平
    4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能够促进乡村物质和精神共富、缩小区域和城乡生活差距、保障致富权利机会及规则平等,有效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目前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共同富裕面临着基础设施短板、体制机制障碍、利益联结困境等问题,据此,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创新体制机制,提供文旅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彰显文旅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文化经济价值.

    文旅融合乡村共同富裕制度保证乡村振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艺术内蕴及其时代定向

    吉爱明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艺术创新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化使命.艺术在文明传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价值,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艺术创新,而艺术创新也需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走向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艺术创新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与艺术创作者主导相统一、自信自立与守正创新相促进、美的构建与思想精深相协调、多元样态与丰富叙事相对接等,从推进"第二个结合"、聚焦人民美学、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文明意蕴和世界影响力以及建立强大艺术队伍等方面做好战略谋划,真正承担起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艺术创新艺术文化

    "场景—场域"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赋能工业遗产更新研究——以景德镇"十大瓷厂"为例

    王小溪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创意产业赋能是工业遗产更新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景德镇"十大瓷厂"中雕塑瓷厂、宇宙瓷厂为例,采取"场景—场域"分析视角,探索基于工业遗产地的创意场景营造的行动逻辑、行动策略与行动结果.研究发现:(1)由文化社群发起的,在文化场域内营造的创意场景以内容生产为策略重点;(2)由政府、企业发起的、在经济场域内营造的创意场景侧重城市消费空间的打造;(3)创意场景生成是动态双向过程;(4)基于城市工业遗产营造的创意场景应重视"活态性"与"多样性".

    "场景—场域"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产业雕塑瓷厂宇宙瓷厂

    《玉簪记》与昆剧小全本的建构

    吕靖波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别于其他昆剧经典的命运,《玉簪记》问世后不久即遭遇各种"差评",且一直持续到近代,批评者中不乏像吕天成、祁彪佳、李渔和吴梅等著名曲家.他们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质疑作品人物、剧情不合理;二是指责其声律存在问题.然而,备受訾议的《玉簪记》,舞台演出却深受各阶层观众的喜爱与欢迎,并被成功改编为小全本戏.《玉簪记》的历史演变及演出经验,甚至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天昆剧小全本的建构具有诸多启迪.

    《玉簪记》訾议盛传小全本剧本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