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瞿佳

月刊

1674-845X

zhysgx@vip.126.com

0577-86699366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学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温州医学院承办。本刊是眼科学与视光学领域的高级学术性期刊。以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本刊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题论著,论著,临床研究,病例报告,文献综述。本刊原刊名为《眼视光学杂志》,目前已被国内外数十种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程锦国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学术思想探析

    王峰向圣锦程锦国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针对眼科疾病提出相应的治疗理论,程锦国主任将"开导之后宜补论"运用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根据邪正盛衰将疾病治疗分为早期和中后期,早期祛邪为关键,以"开导通瘀"为主,中后期以顾护正气为主,标本兼治,以"补益气血,培补肝肾"为要,兼顾开导通瘀."开导之后宜补论"理论成熟,程锦国主任在临床运用中疗效显著,现结合病案探析程锦国主任学术思想,为提高疾病救治成功率提供思路.

    开导之后宜补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疾病程锦国名医经验

    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唐娜姜小涵唐乐微李艳...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为治疗面肌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诊断为偏侧面肌痉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银杏叶胶囊、甲钴胺胶囊.2组患者治疗2周后根据Cohen评分表评价面肌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患者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分级在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面肌痉挛分级程度均有一定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Z=-2.45,P=0.014);对照组虽然面肌痉挛强度有一定的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t=-1.99,P=0.04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1,P=0.008).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对照组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44).结论: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有良好且确定的疗效,并且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面肌痉挛症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针灸眼轮匝肌痉挛盐酸硫必利片偏侧面肌痉挛

    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的观察

    姜小涵唐娜唐乐微李艳...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攒竹、丝竹空、太阳、风池等穴)治疗,对照组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痉挛严重程度评分等级人数、痉挛频率评分等级人数、疗效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35例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35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9%,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8,P=0.037).结论: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优于单纯眼周穴位针刺.

    针灸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疗效观察

    地黄除风益损汤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改善胬肉术后眼表状态的疗效观察

    陈黛茜袁拯忠陈成春刘艳莉...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地黄除风益损汤(自拟方)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改善翼状胬肉术后眼表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在浙江省中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8眼)和对照组28例(38眼).治疗组术后使用地黄除风益损汤联合0.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术后仅予0.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共治疗6周.并分别于治疗2、4、6周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 I T),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中医临床症状目痛、目痒、眼眵、流泪、眼干涩、白睛红赤、羞明畏光积分,记录各项检测指标数值及症状积分.采用重复方差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时,2组间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1),而FL、BUT、S I 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6周时,2组间症状积分、FL、BUT、S I 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t=-4.03、-4.42、5.01、4.16;6周:t=-2.18、-2.02、2.08、2.31;均P<0.05).结论:地黄除风益损汤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能明显改善翼状胬肉术后眼表刺激症状,减少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延长BUT,增加泪液分泌量,临床疗效显著.

    翼状胬肉术后中药治疗眼表

    短暂清除小胶质细胞减缓光诱导损伤小鼠视网膜视功能退变

    饶必林肖家怡林鑫臧科多...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在急性光诱导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将30只雄性ICR白化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光损伤组和小胶质细胞清除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光损伤组在15 000 lx白光下照射20 h;小胶质细胞清除组在白光照射前先持续5 d腹腔注射小分子抑制剂PLX5622,随后经15 000 lx白光照射20 h,继续注射3 d PLX5622后于次日取材.所有动物在取材当日,先运用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视网膜功能,随后摘取眼球,OCT包埋眼杯,进行冷冻切片,或者剥离视网膜.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染色等方法观察小鼠视网膜损伤程度及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运用15 000 lx白光照射白化小鼠20 h,可获得视网膜功能损伤和光感受器凋亡的稳定模型.ERG反应的a、b波振幅统计结果显示,光损伤组光感受器和双极细胞出现功能障碍,且TUNEL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多(P=0.035),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亦明显较多(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清除小胶质细胞组外核层和外网状层的小胶质细胞较光损伤组少(P=0.027),CtBP2信号和PKC-α信号较强,外节长度维持在正常水平(P<0.001),但ERG反应b波振幅和TUNEL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除小胶质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并挽救视网膜功能.

    小胶质细胞光损伤变性光感受器免疫激活视网膜保护

    NGENUITY? 3D导航与常规显微镜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李康寯王姗姗李青云宋小翠...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NGENUITY® 3D导航与常规显微镜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0-11月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与老视晶状体中心行ICL或散光型ICL(T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GENUITY® 3D导航组(3D组)30例和常规显微镜组(常规组)30例.对最小光照明度、ICL植入时间、TICL调位时间、手术总时间等术中操作参数以及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的视力变化、等效球镜度(SE)变化、TICL离轴偏差度、结膜下出血率等临床参数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术前年龄、SE及TICL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3D组最小光照明度分别为(10 800±1 300)1x和(5 000±1 500)lx,ICL植入时间分别为(12.6±3.7)s和(8.7±2.4)s,TICL调位时间分别为(32.4±5.4)s和(16.3±2.4)s,手术总时间分别为(415.4±43.3)s和(331.0±33.7)s,2组间这些术中操作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1,P=0.003;t=6.32,P=0.001;t=8.34,P=0.001;t=5.83,P=0.002).常规组、3D组术后3 h眼压值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 h与术前眼压差值分别为(5.24±3.42)mmHg和(3.12±2.15)mmHg(1 mmHg=0.133 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02).术后6个月,常规组、3D组离轴旋转度轴位偏差分别为(5.68±0.18)°和(3.23±0.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P=0.002).组间术后结膜下出血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显微镜下ICL手术相比,NGENUITY® 3D导航引导下ICL术中可降低光照亮度、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散光晶状体平均离轴旋转度轴位偏差更小.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D显微手术临床效果

    不同手术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干眼症状的影响

    霍蒙蒙王琇高雪杨云鹏...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IOL)、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IOL-GSL)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IOL-Trab)这3种术式对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非随机回顾性平行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2例(11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Phaco-IOL 32例(40眼),B组:Phaco-IOL-GSL 30例(38眼),C组:Phaco-IOL-Trab 30例(40眼).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Schirmer Ⅰ试验(SⅠT)、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检测患者术前1 d及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睑板腺缺失评分、基础泪液分泌及角膜知觉(CP)并进行对比研究.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术后3 d至3个月,C组NIF-BUT和NIA-BUT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变化程度高于其他2组(均P<0.05).在A组和B组中,NIF-BUT和NIA-BUT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d、1周,C组TMH、基础泪液分泌量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TMH、基础泪液分泌量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术后3个月睑板腺缺失评分较术前增加(t=-9.48,P<0.001).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睑板腺缺失评分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3 d至1个月CP明显降低,变化程度高于其他2组(均P<0.05),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A组和B组CP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及CP影响较大,术后3个月CP恢复正常,但泪膜稳定性仍有明显降低且开始出现明显睑板腺缺失.

    干眼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角膜知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

    0.02%和0.01%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儿童散光的影响

    王铭符爱存崔璨于世傲...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0.02%和0.01%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儿童的总散光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0例近视儿童,其中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38例,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42例,单纯框架眼镜组120例.2个阿托品组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且每晚睡前双眼同时滴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每4个月复查1次,共随访1年.采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睫状肌麻痹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数;标准矢量分析方法检测总散光和角膜散光(包括X、Y和轴向).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比较患者总散光、角膜散光以及角膜散光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1年后,单纯框架眼镜组、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的总散光(包括X)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散光:F时间=15.25,P=0.001;总散光X:wald x2时间=48.07,P<0.001),但3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角膜散光(包括X)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散光:F时间=8.11,P=0.001;角膜散光X:wald x2时间=20.79,P<0.001),但3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的总散光Y、角膜散光Y、总散光轴向和角膜散光轴向均稳定,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儿童每晚规律应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1年,对标准矢量分析法的总散光、角膜散光及二者的轴向均无影响.

    低浓度阿托品近视儿童散光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巩膜镜验配初始矢高选择中的应用

    徐珊珊胡艳齐艳陈蔚...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在巩膜镜(SL)验配初始镜片矢高(LSD)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验配SL的角膜不规则散光或干眼患者32例(53眼).所有患者均行SL验配前一般眼科检查,采用Pentacam采集角膜前表面平坦曲率(Kf)、陡峭曲率(Ks)、散光量、非球面参数Q值、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直径、前房深度(ACD)等数据.此外,采用Pentacam自带软件测量受检眼于13.50 mm弦长下的角膜矢高(CSH).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与最终试戴评估修正后LSD的关系.结果:患者均完成初次SL试戴验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Scheimpflug images模式下所测量的13.50 mm弦长下CSH为(3 746±187)μm,试戴修正后LSD为(3 622±206)μ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前表面Kf、Ks、散光量、ACD及Pentacam测量的CSH与试戴修正后的LSD均呈正相关(r=0.36~0.84,均P<0.05);CCT与试戴修正后LSD呈负相关(r=-0.35,P=0.011);非球面参数Q值、角膜直径与试戴修正后LSD无相关性.将试戴修正后LSD作为因变量,校正相关因素后的线性回归方程显示Pentacam测量的CSH与试戴修正后LSD高度相关,即试戴修正后LSD=416.996+0.854xCSH(调整R2=0.63,F=89.17,P<0.001).结论:Pentacam测量的部分眼前节生物学参数与SL试戴修正后的LSD相关,其中CSH可作为LSD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巩膜镜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角膜矢高镜片矢高

    改良式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老视的视觉效果

    陈敏锋林川吴文凤夏瑞静...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多焦软镜)和单光软性角膜接触镜(单焦软镜)联合验配方式矫正老视的视觉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于2018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招募20例老视观察对象(老视度数+1.00~+2.00 D),分别按多焦法(双眼配戴多焦软镜)、单眼视法(一眼配戴远用单焦软镜,一眼配戴近用单焦软镜)和改良法(主视眼配戴单焦软镜,非主视眼配戴多焦软镜)3种方法验配角膜接触镜.每种方法配戴1周,间隔1周作为洗脱期,分析选用单光框架眼镜和3种接触镜矫正方法矫正下的观察对象双眼远、中、近距离100%及10%的双眼对比度视力(后文中视力均为双眼视力),同时采用VFQ-25汉化版视觉质量量表评估视觉效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方法下视力的差异.结果:在远距视力对比中,多焦法视力低于单光框架眼镜(t=3.91,P=0.001)和改良法(t=2.94,P=0.008).在50 cm处 100%和 10%对比度时,多焦法(100%:t=-4.76,P<0.001;10%:t=-4.22,P<0.001)、单眼视法(100%:t=-3.50,P=0.002;10%:t=-4.76,P<0.001)和改良法视力(100%:t=-4.22,P<0.001;10%:t=-3.90,P=0.001)均高于单光框架眼镜;在30 cm处 100%和 10%对比度时,多焦法(100%:t=-4.36,P<0.001;10%:t=-5.48,P<0.001)、单眼视法(100%:t=-7.43,P<0.001;10%:t=-4.03,P=0.001)和改良法(100%:t=-5.67,P<0.001;10%:t=-3.93,P=0.001)视力均高于单光框架眼镜.所有观察对象中有1例认为单光框架眼镜最佳,7例认为多焦法最佳,2例认为单眼视法最佳,10例认为改良法最佳.结论:联合多焦法和单眼视法的改良验配方法能很好地矫正老视,提供不弱于单眼视法和多焦法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老视患者接受.

    老视角膜接触镜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