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瞿佳

月刊

1674-845X

zhysgx@vip.126.com

0577-86699366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学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温州医学院承办。本刊是眼科学与视光学领域的高级学术性期刊。以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本刊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题论著,论著,临床研究,病例报告,文献综述。本刊原刊名为《眼视光学杂志》,目前已被国内外数十种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弱视儿童与正常儿童对比敏感度差异

    周靖晶戴鸿斌张友华
    24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CS)改变及与正常儿童CS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弱视患儿作为弱视组.根据弱视程度诊断标准将患儿弱视眼分为轻、中、重3组;对弱视组中的单眼弱视患儿再细分为弱视眼组和对侧眼组.选择同期就诊的视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共纳入弱视组83例(137眼),对照组26例(52眼).双眼弱视54例(108眼);单眼弱视共29例(29眼),即弱视眼组29眼,对侧眼组29眼.轻、中、重度弱视组分别为45、69、23眼.检查单眼弱视对侧眼组及轻、中、重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正常对照组的CS.采用配对t检验、LSD-t检验、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各空间频率上,各组治疗前C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同一组内,治疗后CS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在空间频率18.0 cpd下,对侧眼组和轻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空间频率下治疗后CS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间频率6.0、12.0、18.0 cpd上,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在空间频率3.0 cpd下,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无差别.各空间频率下重度弱视组治疗后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弱视治疗前,在各空间频率下,弱视眼CS与弱视程度呈负相关(r=-0.52、-0.60、-0.55、-0.54,均P<0.001).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弱视患儿的C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CS会有一定程度提升,其中轻度弱视眼比中、重度弱视眼更容易恢复.

    弱视对比敏感度正常对照儿童

    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特征

    张菊李晓晓刘明娜史伟云...
    248-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中低度近视患者55例(109眼),男28例,女27例,年龄(12.1±3.7)岁,等效球镜度(SE)为(-2.97±1.56)D.在配戴前及戴镜后1 d、1周、1个月,采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检查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相关参数,如变形幅度比(DAR)、综合半径(IR)、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硬度参数(SP-A1)以及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Pentacam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央角膜厚度(CCT)和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ET).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屈光度和角膜形态的变化;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各生物力学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UCVA)明显提高,1个月时均达到0LogMAR.CBI在配戴后1个月内逐渐上升,1个月时最高,配戴后1 d、1周、1个月较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2,P<0.001).IR在配戴后上升,1周时处于最高值,配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P=0.027).ARTh在配戴后下降,1周时最低,配戴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2,P<0.001).CBI与SE呈正相关(r=0.21,P=0.003),与CET呈负相关(r=-0.16,P=0.041);与CC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个月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有下降趋势,主要的变化指标为CBI.SE越低,CET越厚;CBI改变越小,角膜的安全性越高.

    角膜生物力学等效球镜度角膜厚度角膜塑形镜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对近视儿童视觉质量的影响

    陈霞刘伟民林泉
    25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后的主观视觉质量,并与角膜塑形镜、单焦点镜片相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7-10月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31例(31眼)(DIMS组)、OK镜32例(32眼)(OK镜组)、单焦点镜片30例(30眼)(SV组)共93例(93眼)近视患者.配戴矫正镜片1个月后,采用Oculus视功能检查仪对3组进行全程视力、对比敏感度、中间视觉、眩光、立体视等主观视觉质量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戴镜后近、远视力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近、远立体视锐度当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600"~200"立体视视锐度的人数分别都是最少的.3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6,P<0.001),合格例数最多的DIMS组有20例(65%)被检者对比敏感度≤15%.DIMS组在有无眩光情况下,对比度等级(1∶2.7、1∶2.0)的通过率均高于OK镜组、SV组,且1∶2.0对比度等级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立体视锐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P=0.008),与屈光度数无相关性.眩光与对比敏感度间呈正相关(r=0.64,P<0.001),与性别、年龄、屈光度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相对于角膜塑形镜及单焦点镜片而言,可提供更好的主观视觉质量,有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主观视觉质量近视儿童

    新疆喀什地区脑瘫儿童青少年视觉障碍特征分析

    林娜孙雪芹邓如芝李英姿...
    263-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首次全面精准分析新疆喀什地区脑瘫儿童青少年的视觉障碍特征和治疗情况,促进其视觉康复和全身康复的早期开展.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8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某综合医院集中行眼部筛查的脑瘫儿童青少年,对其进行眼科检查,包括屈光状态、眼位、眼前节和眼底检查,并调查其眼科治疗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76例脑瘫儿童青少年,年龄0.8~12(6.4±2.7)岁,其中0.8~6岁有97例(55.1%),维吾尔族169例(96.0%),男性104例(59.1%).存在视觉障碍人数105例(59.7%),3例(1.7%)同时伴有2种视觉障碍,视觉障碍的发生率为108例(61.7%),包括屈光不正(48例,27.3%)、斜视(43例,24.4%)和其他眼部疾病(17例,9.7%).所有脑瘫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20例,11.4%),斜视以外斜视最常见(25例,14.2%),占比最高的前3种其他眼部疾病是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青光眼,均为4例(2.3%).仅27例(15.3%)脑瘫儿童青少年以往接受过眼科检查,剩余149例(84.7%)均为第1次接受眼科检查;105例视觉障碍者中仅6例(5.7%)以往接受过眼科检查.所有脑瘫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为9.7%(17例),不同性别、年龄段、民族以及是否斜视之间近视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瘫儿童青少年视觉障碍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段儿童,且斜视发生率非常高.这也提示在脑瘫儿童青少年中普及眼健康筛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可作为今后开展脑瘫患者康复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脑瘫视觉障碍屈光不正斜视近视

    9月龄婴儿屈光状态及其胎婴儿期影响因素

    王昱杰薛丽丽张越尹灿灿...
    270-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9月龄婴儿屈光状态及其胎婴儿期的影响因素,为屈光异常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监测数据的回顾性研究.根据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至2019年积累的屈光筛查记录,纳入16 746名9月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保体检记录和问卷调查资料采集9月龄前的影响因素,对屈光状态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胎婴儿期因素与各类可能屈光异常的关联.结果:9月龄婴儿球镜度P5~P95为+0.50+3.00 D,柱镜度P5为-2.50 D.屈光可能偏近视、屈光可能偏远视、可能散光及可能屈光参差的检出率分别为13.46%、11.13%、25.58%和8.29%.在控制性别和遗传因素后,冬季出生、经常看电子产品与较高的屈光可能偏近视发生风险有关(调整OR=1.35、1.55);夏季及秋季出生、早产、9月龄体格百分位数≥P8.与较高的屈光可能偏远视发生风险有关(调整OR=1.67、1.62、1.80、1.22);夏季出生、9月龄体格百分位数≥P80、9月龄采用人工喂养与较高的可能散光发生风险有关(调整OR=1.92、1.42、1.19).每日户外活动时长>0.5 h与较低的各类可能屈光异常发生风险有关(调整OR=0.71~0.80).结论:9月龄婴儿各种可能屈光问题的检出率为8%~25%,散光比较突出.具有早产、父母屈光异常、较大体格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作为屈光筛查和随访的重点.

    婴儿屈光,眼儿童保健服务

    Corvis ST与常用眼压计及角膜测厚仪在测量眼压及角膜厚度中的应用

    黎长金李雪陆强
    27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与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非接触式眼压计(NCT)、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光学生物眼科测量仪(Lenstar)在测量眼压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8-1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屈光术前近视患者110例,将Corvis ST眼压(IOP)及校正眼压(BIOP)、NCT眼压与Pentacam对NCT的校正眼压纳入眼压指标;将Corvis ST的中央角膜厚度、Pentacam的最薄点中央角膜厚度、Lenstar的角膜厚度、A超的角膜厚度纳入角膜厚度指标.眼压与角膜厚度的差异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方法,一致性检验采用Bland-Altman.结果:眼压:Corvis ST分别与NCT、Pentacam所测量的眼压值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Corvis ST分别与NCT、Pentacam测量的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3).IOP与NCT眼压、Pentacam校正眼压呈正相关性(r=0.76,P<0.001;r=0.65,P<0.001),BIOP与NCT眼压、Pentacam校正眼压呈正相关性(r=0.66,P<0.001;r=0.69,P<0.001),IOP与BIOP呈高度正相关性(r=0.92,P<0.001).IOP与NCT眼压、Pentacam校正眼压、BIOP的95%一致性界限与最大差值绝对值分别为(-2.8~4.3 mmHg,3.8 mmHg)、(-3.1~4.5 mmHg,4.1 mmHg)、(-1.46~1.97 mmHg,1.9 mmHg),BIOP与NCT眼压、Pentacam校正眼压的95%一致性界限与最大差值绝对值分别为(-3.6~4.6 mmHg,4.2 mmHg)、(-3.0~3.9 mmHg,3.4 mmHg).中央角膜厚度:Corvis ST与A超、Lenstar、Pentacam所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值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P=0.046),其中Corvis ST与A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Corvis ST与A超、Lenstar、Pentacam所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值存在着高度正相关性(r=0.96,P<0.001;r=0.98,P<0.001;r=0.98,P<0.001).Corvis ST与A超、Lenstar、Pentacam对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值的95%一致性界限与最大差值绝对值分别为(-5.9~24.3 μm,23 μm)、(-6.4~18.7 μm,18 μm)、(-10.7~12 μm,11 μm).结论:Corvis ST的眼压测量值与NCT、Pentacam不可相互替代,并且Corvis ST的BIOP更接近真实眼压;Corvis ST的CCT测量值与A超、Lenstar不可相互替代,与Pentacam可相互替代.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眼压中央角膜厚度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植入术对波前像差的影响

    刘艳华陈豪张忠胜陈文辉...
    286-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植入术对全眼、眼内及角膜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拟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患者44例(88眼).使用角膜屈光分析仪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在3、4、6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波前像差、角膜波前像差及眼内波前像差值.手术前后全眼、眼内及角膜各波前像差值[如总像差、低阶像差Tilt(S1)值、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球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5±0.12和1.11±0.12.在3、4、6 mm瞳孔直径下,术后全眼总像差分别为(0.34±0.14)μm、(0.57±0.23)μm、(1.81±0.83)μm,眼内总像差分别为(0.34±0.11)μm、(0.52±0.16)μm、(1.74±0.68)μm,术后全眼总像差、眼内总像差均较术前明显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眼:t=14.67,P<0.001;t=16.68,P<0.001;t=14.35,P<0.001.眼内:t=15.41,P<0.001;t=13.89,P<0.001;t=13.21,P<0.001).在6 mm瞳孔直径下,术后全眼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01;t=-2.84,P=0.008;t=-2.94,P=0.006);眼内高阶像差、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13;t=-3.02,P=0.005).余像差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能降低全眼、眼内总像差,但角膜像差无明显变化.

    波前像差近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吻合的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前组筛窦过度气化的慢性泪囊炎

    蒋晓卉梅嘉慷孙兰芳余波...
    292-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组筛窦气化至上颌骨额突时的成年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吻合的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通过泪道CT造影(CT-DCG)确诊的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的成年慢性泪囊炎并接受En-DCR的患者.手术步骤:切开鼻黏膜的同时开放并扩大前组筛窦,再进行常规En-DCR手术,最后将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进行吻合.对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记录手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纳入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并接受En-DCR的成年慢性泪囊炎患者84例(90眼).En-DCR的成功率为87%(78/90).术后出现再次泪道阻塞12眼,其中肉芽阻塞造瘘口7眼,瘢痕闭锁造痿口4眼,泪总管阻塞1眼.术后均未出现眼眶脂肪脱垂、脑脊液漏、鼻窦炎、视力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开放前组筛窦完整暴露泪囊窝行En-DCR,通过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的吻合方法,对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是可行且有效的.

    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前组筛窦开放黏膜吻合

    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屈光状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冉宏运任建涛李姝婵韩海涛...
    298-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后的屈光状态改变,探讨ROP患儿屈光状态与注药次数、孕周、出生体质量、眼轴、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并诊断为"2型ROP阈值前病变"的患儿64例(127眼).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按需行IVC治疗,以治疗次数分为注药0次(A组)共22例(43眼)、注药1次(B组)共30例(53眼)、注药2次(C组)共18例(31眼),在其矫正胎龄3、6、12个月时,观察屈光状态,记录等效球镜度(SE)、散光、眼轴、视网膜血管分区等情况.3组SE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散光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SE与孕周、出生体质量、眼轴及视网膜血管分区的关系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矫正胎龄3个月和6个月时,3组SE及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矫正胎龄12个月时,3组SE及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9,P=0.002;H=7.39,P=0.025).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7),A组与C组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矫正胎龄12个月时,3组屈光不正发生率、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11).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8,P=0.008;x2=6.82,P=0.009).矫正胎龄3个月时,SE与孕周(r=-0.18,P=0.043)、出生体质量(r=-0.19,P=0.032)、眼轴(r=-0.26,P=0.003)、视网膜血管分区(r=-0.20,P=0.023)均呈负相关;矫正胎龄6个月、12个月时,SE与眼轴呈负相关(r=-0.30,P=0.001).结论:矫正胎龄12个月时,IVC治疗后ROP患儿远视储备低于自发消退的ROP患儿,重复注药对ROP患儿短期屈光状态无显著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屈光状态近视散光康柏西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眼铁质沉着症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徐冲冯超康雪琴吴建华...
    304-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由眼铁质沉着症(OS)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由OS导致的视网膜脱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例(12眼),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以及异物存留位置.视力的比较应用秩和检验.结果:末次随访时有6例术后视力有改善,5例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视力进一步下降.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P=0.037).4例合并存在视网膜裂孔的患者出现了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结论:OS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预后较差,存在视网膜裂孔易导致视网膜脱离复发.

    眼铁质沉着症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