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工程
有色金属工程

朱穗玲

双月刊

2095-1744

ysjsgc@bgrimm.com

010-63299751/52

100070

北京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有色金属工程/Journal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涉及重、轻、稀、贵金属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材料、环保、设备和过程控制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和交换28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重要检索机构收录。主要报导有色金属新材料、新技术、技术方向等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湖原卤提锂研究进展

    黄小卫张正钦李铮王诗嘉...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的迅速发展,锂产品的消耗量日益增大,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高度的关注.目前已工业化提锂方法生产周期长、锂综合回收率低,盐湖提锂产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从低锂原卤中直接提锂,可实现低品位锂资源高效利用,对于提高我国战略锂资源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我国卤水资源特点,概述了可适用于低锂浓度、高镁锂比原卤提锂的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以及其他方法,分析了不同技术方法的提锂特点及效果,展望了低锂浓度、高镁锂比原卤提锂技术发展趋势.

    盐湖原卤提锂吸附膜分离萃取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专题

    黄国杰
    14页

    Al-Mg-Mn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李杨郑贺矾郭家豪陈存广...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润滑铝基复合材料有着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低、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诸多民用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对Al-MnS复合材料的研究过程中,发现MnS与铝基体的界面存在润湿性较差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MnS颗粒与铝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问题,基于Mg元素在铝基体中具有较高的固溶度,在Al-MnS复合材料中加入Mg元素,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Al-Mg-MnS复合材料.讨论了不同Mg元素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电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润滑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Mg元素能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当Mg元素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抗拉强度为338 MPa,延伸率为10.9%;少量Mg元素的加入并不影响材料的导电率,可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Al-Mg-MnS复合材料.

    铝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摩擦磨损

    C18150合金冷轧时效过程中微结构及性能演化机理

    黎琦张学宾柳亚辉周延军...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能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多尺度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冷轧变形量及时效处理对C18150合金微结构的影响,并对过程中的力学和导电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冷轧变形和时效处理,C18150合金的硬度从141.0 HV增加到183.9 HV和186.5 HV,导电率从49.8%IACS提高到77.1%IACS和82.7%IACS.电子背散射衍射观察显示,侧面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处理后试样的变形织构强度提升,Brass织构占比增加,几何必须位错密度分布均匀化.析出相数量增多,呈椭球状和长条棒状,平均尺寸逐渐减小,析出相与基体逐渐从半共格转变为共格关系.

    C18150合金冷轧时效析出相

    Ge/ZnSe一维光子晶体设计及其可见/红外反射光谱调控

    王雅颖鲍学聪王长昊王冰...
    35-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子晶体因其光学隐身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但是在实际研究上,较少涉及到可见光与红外波段兼容的隐身结构.设计了Ge/ZnSe光子晶体在可见光(0.4~0.8 μm)、中红外(3~5 μm)与远红外(8~14 μm)三个波段兼容隐身的光子晶体结构.首先,通过调制光子晶体的膜层厚度与周期数,得到了在中红外(3~5 μm)波段平均反射率可达到83.63%的Ge/ZnSe光子晶体,并且在远红外(8~14 μm)波段该光子晶体平均反射率也达到83.2%,表明其具有优良的中远红外光谱高反射率特性.之后,通过在光子晶体结构最上层添加MgF2薄膜,可以使可见光反射率降低到20%,从而实现可见光高透明度、低可视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光子晶体最上层添加MgF2/Ge光子晶体结构,使可见光反射率增加到70.1%,从而抑制光照条件下材料对太阳光能量的吸收,抑制温度升高,辅助降低红外辐射特性.

    光子晶体红外发射率多波段兼容可见光反射率

    Sc对Cu-0.65Cr合金时效析出行为与强化作用的影响

    龚清华陈辉明周晨阳黄松炜...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EBSD、TEM、硬度及导电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 Sc对Cu-0.65Cr合金时效行为、强化作用与抗软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态Cu-0.65Cr和Cu-0.65Cr-0.2Sc合金在时效过程中会析出强化相,提升合金硬度与导电率.其中,Cu-0.65Cr-0.2Sc合金中会形成两种纳米尺度析出相粒子,即球状的面心立方结构富Cr相与短棒状的体心立方结构CuSc相.这两种析出相共同产生弥散强化作用要高于Cu-0.65Cr合金中富Cr相单独产生的弥散强化作用,致使峰时效Cu-0.65Cr-0.2Sc合金具有比Cu-0.65Cr合金更高的硬度值,其硬度值达到188 HV.此外,添加Sc能够提高Cu-Cr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同时减缓富Cr相的粗化.因此,峰时效态Cu-Cr-Sc合金的软化温度能够达到550~570 ℃,高于Cu-Cr合金的软化温度(490~510 ℃).

    Cu-Cr合金时效强化软化温度

    Ni微合金化对连续铸造和连续挤压6201铝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冯瑞发刘磊李斌钟华赞...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连续铸造和连续挤压工艺制备了 6201铝合金线材,并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硬度测量、拉伸实验和电导率测试等方法研究了 Ni微合金化对6201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i微合金化细化了连续铸造、连续挤压和固溶处理状态6201铝合金的晶粒尺寸,进而提高了强度.在时效过程中Ni微合金化加速了 6201铝合金时效硬化行为,在保留塑性前提下提高了峰值硬度和强度,但降低了合金的电导率,其原因是Ni元素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于合金中,增加了β"析出相的密度并细化了析出相尺寸.通过Ni微合金化及优化热处理工艺获得了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 295.33 MPa 和 326.12 MPa.

    铝合金连续铸造连续挤压显微组织性能

    基于氧化钒薄膜的双层红外焦平面阵列的设计与仿真

    行琳王晗王如志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红外探测器对高灵敏度、快速响应、低成本等性能要求日益增加,新型非制冷型微测辐射热计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与兴趣.设计了双层伞状镂空吸收层的微测辐射热计单元结构,对不同结构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吸收层厚度和面积对红外吸收率、热时间常数以及电压响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0 nm厚度的双层伞状结构吸收层红外吸收率达82.5%以上.优化后的设计模型,吸收层面积106.4 μm2、厚度70 nm,其响应时间为0.54 ms,展现出快速响应和高稳定性.电学仿真结果表明,在2 μA偏置电流下,该结构具备7.384×10-8 W/K的有效热导率和2.461×10 5 V/W的响应率,适用于制备高性能快速响应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为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制备和电路设计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指导.

    微测辐射热计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有限元仿真

    Ti-6Al-4V合金添加对原位合金化增材制造15-5PH不锈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赵宇冷坤赵春玲谢海铭...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T1-6Al-4V合金粉末添加对原位合金化增材制造15-5PH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金相及背散射电子衍射显微组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断口及拉伸实验分析了原位合金化增材制造15-5PH不锈钢的晶粒细化机制及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Ti-6Al-4V原位合金化后15-5PH不锈钢组织发生了等轴转变,显著细化晶粒的同时降低了织构强度,同时通过抑制马氏体相变使位错密度降低.15-5PH+0.8%Ti-6Al-4V和15-5PH+1.6%Ti-6Al-4V合金的屈服强度分别达1 069 MPa和1 021 MPa,远高于15-5PH不锈钢(680 MPa),且合金的延伸率明显提升,其较高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主要源于晶粒细化及内部位错密度的降低.

    增材制造15-5PH不锈钢原位合金化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Cu-15Fe-Ce轧制形变合金组织和性能研究

    黄雅盼邹晋胡强陆德平...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制备了 Cu-15Fe-Ce合金,并结合冷轧和时效工艺制备合金带材.通过电镜微观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拉伸性能和导电率测试,研究了不同Ce含量对Cu-15Fe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量稀土Ce的添加有利于细化Cu-15Fe合金的富铁相,减小轧制后铁纤维的间距,从而激发不同的强化机制,改善合金的机电性能和高温抗软化性能.然而,过量的Ce元素在晶界处形成网状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降低合金的整体性能.当Ce含量为0.005%时,Cu-15Fe-Ce经过500 ℃×60 min时效处理后,合金带材达到最佳综合性能.

    铜铁合金稀土机电性能高温抗软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