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工程
有色金属工程

朱穗玲

双月刊

2095-1744

ysjsgc@bgrimm.com

010-63299751/52

100070

北京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有色金属工程/Journal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涉及重、轻、稀、贵金属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材料、环保、设备和过程控制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和交换28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重要检索机构收录。主要报导有色金属新材料、新技术、技术方向等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镍浮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

    张海洋王旭王庆凯邹国斌...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某选矿厂镍浮选工艺来矿性质不稳定、精矿品位波动大、回收率不理想的特点,结合浮选生产现场检测设备不完备或者检测周期长、费用高的现状,设计了一套基于品位预测模型的浮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系统投入运行后,泡沫流速稳定性显著提高,精矿品位波动性明显减小,证明了系统的实用性.

    浮选工艺泡沫流速精矿品位检测设备预测模型智能控制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缓倾斜厚大矿体开采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薛田喜解联库袁阳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确定合适的开采方案是矿山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影响因素较多.针对山东某金矿矿体地质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在制定初步开采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优选开采方案.综合考虑影响开采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即三标度法计算出开采方案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函数法和二元比较排序法实现决策指标的标准化及确定隶属度矩阵,进而构建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针对缓倾斜厚大矿体,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得出待选开采方案的综合优越度分别为69.5%、67.6%和65.4%,从而确定上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为最优开采方案.

    开采方案缓倾斜厚大矿体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三标度法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CSSA-BPNN模型的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预测

    王小林梅佳伟郭进平卢才武...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填采矿法二步骤回采时胶结充填体稳定性受爆破扰动而降低.为快速准确地获得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进行了 40组不同应变率的单轴冲击实验,以灰砂比、充填体密度、养护龄期和平均应变率作为输入参数,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麻雀搜索算法(CSSA)优化BP神经网络(BPNN)的预测模型,并与传统BPNN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NN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SSA-BPNN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11%,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模型预测精度高.CSSA-BP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395 0 MPa,平均绝对误差为0.359 2 MPa,决定系数为0.995 2,均优于另外两种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的准确预测,可大幅减小物理实验量,为矿山胶结充填体的强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混沌麻雀搜索算法(CSSA)BP神经网络(BPNN)胶结充填体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动态抗压强度

    循环加卸载下岩石力学性能的加载速率效应研究

    郭启文李长洪
    10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岩石受周期性扰动影响,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为了解不同循环加卸载方式下岩石的加载速率效应,对矽卡岩试样进行不同加载速率的恒下限循环加卸载和变下限循环加卸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两种循环加卸载方式下试样的变形特征、能量演化规律以及破坏特性.结果表明:试样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变形具有不同加速率效应,但其峰值强度相比于常规单轴压缩试验均有提升;随加载速率增大,试样各阶段的输入能、弹性能和耗散能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形式有所差异;试样的破坏方式及形态均表现出加速率效应,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其破坏程度加剧.

    加载速率变形特征破坏特性能量演化

    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研究

    陈何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球形药包分层崩落采矿法落矿分层厚度小、采场生产能力较低的问题,基于束状孔爆破理论,研发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束状孔爆破具有增强破岩作用的爆破效应.4~5个炮孔组成的束状孔,采用当量球形药包装药,爆破分层高度为单孔球形药包爆破的2~3倍.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采用束状深孔当量球形药包漏斗爆破,束状炮孔间距7~8 m,采用普通工业炸药爆破.每次分层爆破落矿高度5~8 m,贫化率8%,损失率10%,大块率<5%,采场生产能力1 800~2 400 t/d.与单孔球形药包爆破VCR法比较,大块率降低10%~20%,采场生产能力提高1倍以上.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厚大矿体、中厚急倾斜矿体的大规模高效开采方法.

    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当量球形药包漏斗爆破分层爆破大规模采矿

    地下掘进巷道富水破碎围岩锚杆支护参数优化

    尹胜周宗红张晶乔木...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矿山掘进巷道富水破碎区支护方案不合理,出现冒顶、片帮等问题,以1 660 m水平YM-Ⅱ巷道迎头大理岩破碎区为工程背景,进行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为了合理有效地支护巷道和降低支护成本,结合现场实际建立巷道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支护方案,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计算,通过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锚杆长度主要影响巷道围岩变形量,锚杆间排距主要影响是巷道围岩破坏情况;最优支护方案为锚杆直径40 mm、长度1.8 m、间排距0.9 m× 0.9 m,可减少巷道围岩位移量70.77%、塑性区体积63.91%、垂直应力12.96%,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稳定性,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保证.研究结果可为富水破碎区围岩巷道支护设计和地压治理提供参考.

    富水破碎围岩巷道数值模拟锚杆支护参数优化

    目标情景下的电解铝行业低碳路径探究——以山西省为例

    姚茜贾永斌狄子琛杨凤玲...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背景下,铝冶炼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以山西省某电解铝企业为例,对2021年该企业各环节碳排放进行核算,识别影响电解铝行业碳减排的主要因素.采用情景分析法,对2021-2030年山西省电力结构调整、电解铝低碳技术升级及再生铝应用进行预测,建立电解铝碳排放多因素分析模型,探究在基准情景、政策情景下各控制变量对降低企业吨铝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力结构变化对该企业温室气体减排量贡献最大,2030年基准情景下减排量可占总排放量的31.63%,政策情景下减排量占总排放量的40.66%;电力结构变化及再生铝占比变量耦合时,减排效果最为显著,2030年政策情景中减排量占总排放量的67.82%;三耦合情况下,该企业碳排放逐步趋于零.

    山西省电解铝碳排放情景分析低碳路径

    含锌冶金尘泥还原焙烧-磁选分离试验

    施艳鸿李奇勇廖靖华李强...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钢铁企业含锌冶金尘泥低碳环保高效的资源化利用,对铁含量为30.38%、锌含量为4.79%的含锌冶金尘泥进行还原焙烧-磁选分离研究.结果表明,该含锌冶金尘泥直接磁选难以实现锌铁有效分离,在焙烧温度950 ℃、焙烧时间20 min、磁选强度100 mT等条件下,磁选精矿铁回收率为79.50%、铁含量为57.00%、锌含量为2.45%,磁选尾矿锌回收率为71.06%、锌含量为9.92%、铁含量为16.81%,锌铁分离效果较好.磁选产物中精矿主要以单质Fe为主,尾矿主要由SiO2与ZnO等物相组成.

    含锌冶金尘泥资源化利用还原焙烧磁选锌铁分离

    基于响应面法的碳酸钠活化铜尾矿胶凝性能机制研究

    刘怡彤伊元荣李春辉马静...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激发铜尾矿活性制备性能良好的胶凝材料,以铜尾矿为主要原材料,水玻璃和NaOH为碱激发剂,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开展胶凝材料配比优化实验,并通过方差分析以及三维曲线图研究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XRD、SEM、FT-IR、TG-DTG等对试样的矿相成分、微观形貌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实验获得最优配比为碳酸钠掺量50%、氢氧化钠掺量1%、水玻璃掺量22 g/100 g,此参数下铜尾矿胶凝材料28 d抗压强度为30.41 MPa.经过机械球磨40 min后,碳酸钠在适当的碱性环境下使铜尾矿的活性激发到较佳状态,铜尾矿经水化反应生成了大量结晶度较高的C-S-H凝胶与棱柱状钙钒石等水化产物,彼此相互连接构成网状结构,使胶凝材料保持较高的强度性能.

    铜尾矿胶凝材料抗压强度响应面法交互作用

    矿山工程地质勘查中岩土水文地质研究

    冯占龙马毅男
    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