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工程
有色金属工程

朱穗玲

双月刊

2095-1744

ysjsgc@bgrimm.com

010-63299751/52

100070

北京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有色金属工程/Journal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涉及重、轻、稀、贵金属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材料、环保、设备和过程控制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和交换28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重要检索机构收录。主要报导有色金属新材料、新技术、技术方向等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添加剂浓度对锌粉电沉积机理及晶体取向的影响

    谷怀迪欧阳伦熬潘明熙杨聪庆...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解法制备锌粉时晶粒生长择优取向问题,选择新型添加剂对沉积过程的晶体取向影响进行研究.以四正丁基氯化铵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化学分析和DFT理论计算推断锌沉积机理,通过SEM、XRD、粒度分析等手段对晶体取向、粒度分布和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600 A/m2、25 ℃及锌浓度为20 g/L的碱性溶液中进行电解制备锌粉的成核过程以瞬时成核为主,Zn(NH3)42+在(101)面和(002)面的吸附能分别为-3.56 eV和-1.84 eV,容易形成(101)面的择优取向.四正丁基氯化铵的加入促进了锌沉积阴极极化,其在(101)面的较大吸附能,吸附在(101)面后隔绝了对锌的吸附,当添加剂浓度为20 mg/L时,得到粒度为32.44 μm、(002)面织构系数为66.73%的片状锌粉,有望在锌离子电池中解决锌枝晶的问题而被广泛应用.

    电沉积碱性体系片状锌粉四正丁基氯化铵(TBACl)织构

    有机调整剂DP115添加顺序对Z-200在黄铜矿和闪锌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谭欣孙传尧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有机抑制剂DP115(改性聚丙烯酰胺有机大分子)及其与Z-200不同添加顺序对黄铜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先加入有机大分子抑制剂DP115时,DP115对闪锌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黄铜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当DP115后于Z-200加入时,对黄铜矿的抑制作用减弱,而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增强.黄铜矿-闪锌矿(1∶1)的二元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浮选条件下,与抑制剂先加相比,抑制剂DP115后于Z-200添加的浮选选择性分离指数提高10.09.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与单矿物浮选试验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单矿物的浮选试验结果.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Z-200强烈吸附在黄铜矿表面,DP115对Z-200在黄铜矿表面吸附的影响较小,而Z-200与闪锌矿表面作用相对较弱.DP115与闪锌矿表面作用较强并通过竞争吸附作用而解吸闪锌矿表面吸附的Z-200.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研究表明,与DP115先加时相比,DP115后加时,黄铜矿表面吸附的DP115亲水化合物更少、Z-200更多,而闪锌矿表面吸附的DP115亲水化合物更多、Z-200更少.因此,DP115后于Z-200添加时更有利于铜锌分离.

    黄铜矿闪锌矿Z-200有机调整剂DP115加药顺序吸附铜锌分离

    从微细粒铋精矿中回收铜试验研究

    李文恒李杰祁忠旭孙大勇...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原矿含少量铜资源,铜在"钼铋混合-分离浮选"过程中大部分富集至铋精矿中(Cu品位3%左右).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该含铜铋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和回收铜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铜回收的主要因素是前端作业大量硫化钠侵蚀铜、铋矿物表面,铜、铋、硫矿物可浮性大幅下降且更加接近,铋精矿中各金属矿物的粒度微细(-0.023 mm含量近70%);采用"浮选脱药(泥)排尾-粗选排尾-精粗选两精两扫选"浮选工艺,石灰+CK-DB组合抑制铋矿物,Z-200+F6选择性浮选铜矿物,实验室闭路试验获得产率7.22%、Cu品位23.41%、Bi含量1.12%、Cu回收率53.28%的铜精矿,铜精矿中Bi损失率0.27%,实现了低品位伴生铜的有效回收.试验结果可为企业进一步扩充金属品种谱系提供技术依据.

    含铜铋精矿铜铋分离浮选工艺抑制剂

    FFP卧式快开压滤机在锂云母精矿脱水系统中的应用

    郭伟陈一锋谢添唐立靖...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宜春地区的锂云母精矿普遍使用带式过滤机进行脱水,带式过滤机不仅设备占地面积大,而且脱水效率低,过滤后的锂云母精矿水分偏高,普遍大于18%,锂云母精矿水分偏高直接导致了运输成本及下游碳酸锂厂烘干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宜春地区某选矿厂采用某厂家生产的FFP卧式快开压滤机对锂云母精矿进行脱水,考察了FFP卧式快开压滤机滤布种类、循环时间、工作压力、锂云母精矿助滤剂类型、助滤剂用量对锂云母过滤时精矿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FFP卧式快开压滤机使用锦纶单丝透气率300 L/(m2·min)滤布、循环时间930 s、工作压力1.1 MPa、助滤剂使用聚合氯化铝450 g/t时,锂云母精矿水分为13.8%,明显低于宜春地区其他选矿厂的锂云母精矿水分.助滤剂聚合氯化铝有利于降低水分,这是因为聚合氯化铝分子链固定在不同的细颗粒或者极细颗粒表面上,各细颗粒或者极细颗粒之间形成聚合物的桥形成聚集体,在过滤过程中聚集体不会造成滤布的滤孔堵塞.相比带式过滤机,宜春地区某选矿厂使用的FFP卧式快开压滤机具有设备占地面积小、脱水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解决了宜春地区锂云母精矿水分偏高的行业难题,系首次在锂云母选矿行业中大规模成功应用,在行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FFP卧式快开压滤机锂云母精矿脱水

    不同耦合介质下岩石损伤特性数值模拟

    李昊明李祥龙王建国胡启文...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空气和水不耦合爆破的岩石损伤特性,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五组不耦合系数模型爆破后的岩石损伤演化过程、破裂范围以及孔壁峰值压力,最后开展现场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径向不耦合系数增大,空气不耦合爆破的岩石损伤区域范围衰减更加明显;水不耦合爆破产生的初始冲击波能量更大,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更高,且由于水介质的几乎不可压缩性,能量能够较平缓而均匀地作用在炮孔壁上;相同不耦合系数条件下,水不耦合爆破后的孔壁峰值压力更大,但水介质能够对孔壁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进行隧道光面爆破试验后效果更好.以上研究可为隧道光面爆破装药结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同耦合介质不耦合系数孔壁峰值压力裂纹扩展岩石损伤

    不耦合系数对切缝药包爆生裂纹扩展及分形特征的影响

    田栩帆王正雄陈浩万再春...
    130-13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切缝药包径向空气不耦合装药爆破下的孔周裂纹扩展和损伤演化规律,采用有机玻璃板(PMMA)介质模拟岩石材料,利用透射式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研究切缝药包径向不耦合系数为1.14、1.28、1.42、1.71、1.86时孔周爆炸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主裂纹扩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0~150 μs),在爆生气体和爆炸应力波的作用下,裂纹开裂时刻裂纹扩展速度达到峰值,随即立刻下降;第二阶段(150~330 μs),由于反射应力波的作用,裂纹继续扩展直至停止.K=1.71时,爆生主裂纹沿切缝方向扩展距离最长,产生的次裂纹数量最少,左右主裂纹形成夹角近乎水平;K=1.28和1.42时,主裂纹扩展长度和产生的次裂纹数量次之;K=1.86和1.14时,裂纹扩展长度较短,产生的次裂纹数量最多.K大于或小于1.71时,爆炸产生的能量得不到充分利用,爆生主裂纹的扩展速度峰值、动态强度因子峰值小.区域Ⅱ、Ⅲ的分形维数随着径向不耦合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变化率相对较大,区域Ⅰ由于靠近爆源,整体的分形维数大,变化率小;K=1.71时,炮孔周围形成的粉碎区损伤变量最小.

    动态焦散线切缝药包裂纹扩展分形维数损伤变量

    基于1DCNN-LSTM尾矿坝浸润线预测

    杨玉好杨斌胡军董文宇...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预测浸润线位置变化对尾矿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为充分挖掘浸润线数据提供的空间特征和时序信息,提出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方法预测浸润线.以辽宁省齐大山风水沟尾矿库主坝为例,使用历史浸润线、库水位、坝体内外部位移、干滩长度5个主要因素作为模型输入数据,预测未来1 d和未来3 d的浸润线位置.将1DCNN-LSTM模型与经典的LST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DCNN-LSTM浸润线预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以上,未来1 d的浸润线预测误差均值绝对值为0.004 m,最大误差绝对值为0.06 m,未来3 d的浸润线预测误差均值绝对值为0.003 m,最大误差绝对值为0.065 m,优于经典模型.这为短期浸润线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DCNN网络LSTM网络浸润线尾矿坝预测

    秘鲁邦沟铁矿自然崩落法矿岩崩落参数研究

    赵冰峰刘华武李邵东
    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需要准确预测岩体的崩落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作业.为了探究岩体崩落行为,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深入分析自然崩落法矿岩崩落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FLAC3D软件构建秘鲁邦沟铁矿实际地层三维模型,结合Burgers-Mohr本构模型,研究了矿岩初始和持续崩落拉底面积、矿岩持续崩落速度、全过程拉底地表沉陷以及矿岩崩落量等关键技术参数.结果表明:邦沟矿初始和持续崩落拉底面积分别在864~1 350 m2和5 400~6 534 m2;持续崩落速度为0.311 2 m/d;全部拉底完毕后,矿岩崩落总量为63 012万t,可满足设计产能需求.研究结果可为自然崩落法关键技术参数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自然崩落法拉底面积崩落速度崩落规律

    高砷废渣中砷的稳定化

    张鸽苗雨张弛林星杰...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湖南某铅锌冶炼企业高砷废渣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铁盐对废渣中砷的稳定化效果,选取了最佳铁基稳定剂,进一步研究了氧化钙和高锰酸钾对砷的强化稳定化作用,对不同稳定化药剂用量进行了优化,并揭示砷的稳定化机制.结果表明:七水硫酸亚铁对废渣中砷的稳定化效果最佳,且氧化钙和高锰酸钾对七水硫酸亚铁稳定化砷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在高锰酸钾用量2%、七水硫酸亚铁用量为3%、氧化钙用量1%的条件下,废渣中砷稳定化率达到86.07%,浸出液pH值为8.89,砷的稳定化机理包括氧化、表面络合和化学沉淀作用.

    高砷废渣稳定化

    钙改性虾壳生物炭处理高磷溶液后对铀的去除影响

    肖权津田婕罗旭贺珊...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钙改性虾壳生物炭(Ca-SBC)处理高浓度磷溶液制备了富磷-钙改性虾壳生物炭(P-Ca-SBC),探讨了钙改性虾壳生物炭处理高浓度磷后对于铀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时,P-Ca-SBC对U(Ⅵ)的去除能力最高,其平衡吸附能力达到969.768 mg/g,是Ca-SBC的三倍.BET结果显示,较于Ca-SBC,P-Ca-SBC比表面积增加了16倍以上,孔体积增加了14倍以上.XRD、FTIR结果表明,Ca-SBC在300 mg/L的高浓度磷溶液中形成了HAP.P-Ca-SBC表面的HAP对U(Ⅵ)的吸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与U(Ⅵ)接触后,在P-Ca-SBC表面的官能团与U(Ⅵ)络合,磷酸与U(Ⅵ)反应生成沉淀Ca(UO2)2(PO4)2·6H2O.总之,在高磷浓度溶液中回收的钙改性废弃虾壳生物炭可以作为去除U(Ⅵ)有效方法.

    钙改性生物炭U(Ⅵ)高浓度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