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工程
有色金属工程

朱穗玲

双月刊

2095-1744

ysjsgc@bgrimm.com

010-63299751/52

100070

北京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有色金属工程/Journal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涉及重、轻、稀、贵金属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材料、环保、设备和过程控制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和交换28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重要检索机构收录。主要报导有色金属新材料、新技术、技术方向等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月球冶金工艺流程探索与设计

    赵中伟袁靖茹李嘉怡孙丰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为探索月球,世界各国纷纷推进探月计划,其中月壤资源的勘探与研究对探索月球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月壤资源提取需要,地月运输成本及地月环境差异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菲涅尔透镜,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强光照环境下,在月球表面原位制备分离金属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地月表面物理化学环境的探讨比较,分析适合月表原位提取月壤制备金属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菲涅尔透镜加热熔化月壤,然后利用金属氧化物的稳定性差异制备金属.本文所研究的冶炼方法充分利用月表物理化学条件,为月球冶金提供新思路.

    月球冶金高真空低重力真空热分解

    不同固溶处理对亚共晶Al-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丁万武陈建超田旭东王昊...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态的亚共晶Al-Si合金中,粗大的a-Al晶粒和针片状共晶Si是造成其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Al-Ti-La和Nd细化变质后的Al-7Si合金进行了不同条件的固溶处理,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和时间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l-7Si合金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二次枝晶臂间距(SDAS)逐渐增大,共晶Si尺寸逐渐减小,并且共晶Si由长条状和纤维状向短棒状转变.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共晶Si的演变过程为:长条状→短棒状→粒状→粗化长大.当固溶温度为535 ℃、固溶时间为3 h时,合金的显微硬度为62.5 HV,相比于铸态提升了 10.5%,极限抗拉强度(UTS)和断裂延伸率(E1)由铸态的170.2 MPa和11.1%提升至174.0 MPa和13.1%,分别提升2.2%和18.0%,断口的解理平台小且出现大面积韧窝,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

    Al-7Si合金固溶处理SDAS共晶Si

    钛基掺SnO2-Ta2O5中间层复合阳极的制备及强化寿命研究

    宋贺庆杨海涛俞小花胡超权...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在350、400、450、500、550 ℃温度下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活性层原子质量比Ir∶Ru∶Ti=1∶3∶3,含钽-锡中间层数1、2、3、4、5的DSA阳极,通过直观的加速寿命试验探究了不同温度、不同中间层数和不同的钽-锡中间层原子比(Ta∶Sn=9∶1、8∶2、7∶3、6∶4、5∶5)对RuO2-IrO2-TiO2/SnO2-Ta2O5/Ti复合阳极在酸性析氧条件下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EDS)分析电极表面的物相和形貌变化,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探讨了 RuO2-IrO2-TiO2/SnO2-Ta2O5/T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重点考察了涂层溶液配比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的最佳中间层数为1且最佳温度为450 ℃;在中间层数为1、450 ℃条件下,当中间层Ta∶Sn=9∶1时,RuO2-IrO2-TiO2/SnO2-Ta2O5/Ti电极性能最佳,相比不含中间层的RuO2-IrO2-TiO2/Ti电极的寿命提升约53%.

    钛涂层电极Ta2O5-SnO2中间层析氧强化电解寿命

    6061铝合金均匀化处理及AlMnFeSi相的演变规律

    袁滔赵圆杰袁杰宋滋明...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OM、SEM、EDS、XRD等手段研究了 6061铝合金在540、560、580 ℃进行均匀化处理过程中,硬度变化及微观组织中AlMnFeSi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均匀化温度低于540 ℃时第二相不能充分溶入基体,均匀化温度高于580 ℃时会出现过烧现象,6061铝合金在560 ℃均匀化处理9 h后能获得最佳的均匀化处理效果.另外,在均匀化处理过程中,粗棒状的β-AlMnFeSi相会逐渐转变为弥散细小的α-AlMnFeSi相.通过统计第二相面积分数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表明,β-AlMnFeSi相向α-AlMnFeSi相的转变速率较高,而在均匀化中后期则逐渐减缓,并且温度升高有利于加速这一转变.

    6061铝合金均匀化处理AlMnFeSi相

    DD6合金组织退化表征及与疲劳寿命的量化映射关系

    崔文明李铸铁张晓辰王巍...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长时或热力耦合热暴露模拟其高温服役环境获得退化组织,研究组织退化机理以及对应的剩余疲劳寿命,并探讨合适的组织定量表征方法建立组织退化损伤程度与疲劳寿命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在热环境服役过程中,DD6合金中γ'相发生了粗化和筏化退化,降低了 980 ℃、应力比为0.1条件下的疲劳寿命.采用当下组织状态的γ相和γ'相尺寸参量可将DD6合金高温粗化和筏化组织与合金疲劳寿命建立相关系数较高的统一的量化映射关系式,且该表征方式无需获取初始的组织尺寸,更具有工程应用意义.

    DD6合金组织退化疲劳寿命量化表征

    新型Al-Ti-Nd中间合金制备及其对Al-10Si合金的细化变质作用

    余海存王昊吕玮安家志...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铝原位熔体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Al-3Ti-4.5Nd中间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分析了Al-3Ti-4.5Nd中间合金的组织,探究了 Al-3Ti-4.5Nd中间合金对Al-10Si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3Ti-4.5Nd中间合金的添加量为0.15%时,Al-10Si合金的宏观组织由粗大的柱状晶细化为细小的等轴晶,二次枝晶臂间距由16.69μm减小到13.44 μm;共晶硅由粗大的针状转变为短棒状,平均长度由26.75μm减小到16.47μm;抗拉强度由165.86 MPa提升到177.43 MPa,断后延伸率由4.21%提升到6.72%.合金的质量指标Q由259.50 MPa提升至301.54 MPa,提升了16.2%.Ti2Al20Nd相的能够有效细化a-Al相,稀土元素促进了共晶硅中孪晶的形成,改善了共晶硅的形貌及尺寸.

    Al-10Si合金Al-3Ti-4.5Nd中间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基于"SC_ISSA-BP网络"驱动的激光熔覆表面粗糙度优化

    马子煜孙耀宁罗建清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工艺参数多样化,导致结果控制表现出非线性关系.通过深入分析各参数对熔覆层的影响,可以快速获得最优工艺,提高熔覆层的性能,推动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基于正交实验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研究工艺参数对激光熔覆CoCrFeNiMo0.2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超景深扫描仪对实验样本进行微观分析,获得其表面粗糙度值.根据算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探讨激光功率、送粉速度、扫描速率和搭接率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对激光熔覆多道搭接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优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同时获得最优表面粗糙度.以拟合程度为指标对比优化模型,BP神经网络为94.79%,SSA-BP神经网络为96.981%,SC_ISSABP神经为98.528%.传统BP神经网络的误差指标均方误差根RMSE为58.385 8 μm,而SSA-BP神经网络的RMSE为51.297 4 μm,SC ISSABP神经网络为43.940 8 μm.SC_ISSABP神经网络的优化能力最为明显.

    激光熔覆技术工艺参数粗糙度优化人工神经网络麻雀优化算法

    黏结剂对铝基复合封严涂料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秦治平王江纪唯丽王彦军...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基复合涂料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低温部件封严涂层.采用机械混合工艺制备了铝基复合涂料并喷涂了可磨耗封严涂层,对比分析了四种不同密度的磷酸盐黏结剂制备的铝基复合涂料及涂层性能.结果表明:黏结剂密度对铝基复合封严涂料的黏度影响较大,涂料黏度适宜有利于喷涂施工,并获得组织结构均匀的涂层;采用密度为1.45 g/cm3的磷酸盐黏结剂制备铝基复合涂料黏度适中,喷涂工艺稳定,以此制备的涂层组织均匀,硬度为67.3 HR15Y,结合强度为6.18 MPa,作为封严涂层性能良好;磷酸盐加热脱水聚合形成网状的结构是涂层具有较强结合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磷酸盐的密度越大,分布于涂料中的磷酸盐分子数量越多,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越致密,有利于提升涂层的结合强度.

    黏结剂封严涂层喷涂

    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铜-氨-硫代硫酸盐浸金尾液中的氨氮

    杨清字富庭陈树梁胡显智...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代硫酸盐法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希望取代氰化法的提金方法,但浸金尾液中残留的大量氨氮具有潜在环境风险,成为该法产业化应用瓶颈之一.研究了磷酸铵镁沉淀法对硫代硫酸盐浸金尾液中氨氮的去除效果,考察了 n(Mg)∶n(N)∶n(P)、pH值、时间、硫代硫酸根和铜离子浓度对铜氨脱除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磷酸铵镁热解中NaOH投加量、热解时间和温度的影响及热解产物循环除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常温、pH=10,n(Mg)∶n(N)∶n(P)=0.9∶1∶0.9、反应时间为45 min条件下,硫代硫酸盐浸金尾液中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5.28%,所得沉淀物在120 ℃、n(NH4+)∶n(NaOH)=1∶2的条件下进行3 h热解反应可脱除99.80%的氨氮,该热解产物具有良好的循环除氨性能.

    磷酸铵镁沉淀氨氮硫代硫酸盐热解

    粗硫酸镍除锌新工艺

    陈轩立徐艳秋杨誉淞孟祥昊...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从硫酸镍溶液中除锌效率低、萃取流程级数高等问题,开展了以改性氢氧化镍进行前处理,后液再萃取的粗硫酸镍溶液除锌新工艺的研究.考察了改性氢氧化镍的过量系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前处理除锌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再萃取步骤的P204体积分数、相比(O/A)和前液pH值对除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氢氧化镍过量系数为200%,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60 ℃,溶液pH值为4的条件下,改性氢氧化镍对粗硫酸镍溶液的前处理可以有效的将溶液中Zn2+浓度从3.25 g/L降低至100 mg/L以下,同时不存在Ni2+损失;而在萃取步骤中,P204体积分数为10%,相比(O/A)为1∶1,前液pH值为4的条件下,P204萃取Zn2+效果最好,此时Zn2+浓度约为1.5 mg/L,去除率约为98.5%,Ni2+损失率仅为2.7%,除杂效果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硫酸镍除杂除锌前处理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