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I在游戏产业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阿力亲·马合木提
    171-173,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产业中的多种创新应用,主要涵盖游戏设计、玩家体验、游戏运营与营销方面的具体应用和效果,探析人工智能技术对游戏产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方法: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探讨智能NPC(非玩家角色)和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作用,分析智能客服和AI个性化营销给游戏产业带来的变革.结果:研究发现,AI技术显著增强了游戏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改善了玩家体验.通过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AIGC技术,游戏中的对话和任务变得更加动态和个性化,大大提升了游戏的可玩性和趣味性.智能NPC使游戏中的角色更加生动和逼真,个性化推荐系统则提高了玩家的满意度,增强了玩家黏性.在运营和营销方面,AI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通过个性化营销策略大幅提升玩家的参与度和忠诚度,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结论:AI技术在游戏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通过创新游戏设计、玩家体验以及运营与营销模式,游戏产业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将在游戏产业中创造更多的可能,为游戏厂商和玩家带来更加新颖的体验,进一步推动游戏产业持续发展和创新.

    AI游戏产业电子游戏游戏设计玩家体验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真琥严孟霞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遗产地旅游开发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宏观层面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的区域差异,对合理规划各类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各省响应水平,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解析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差异的来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空间分异形成的驱动因素.结果: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水平在省际尺度上呈现热集中、冷分散的特征,在区域尺度上呈现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格局.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的总体基尼系数为 0.325,区域间的差异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差异的主要来源.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的空间分异受多种因素影响,最核心的因素是遗产景观价值.结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的区域间差异明显,应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对弱势地区加以引导,加强对现有农业文化遗产尤其是景观型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弥合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响应的区域差异,增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旅游响应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费路径探索

    付丽萍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析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路径,以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拉动消费.方法:文章梳理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现实背景和发展现状,指出图书馆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路径.结果:文章研究发现,通过完善图书馆相关法规、优化图书馆服务和功能、延伸图书馆文旅相关产业链,可创造新的文旅消费场景、产品和业态,进而全方位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品质,同时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结论: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产业对目的地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图书馆必须积极融入文旅融合进程,可以围绕旅游和地域文化,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优势、文旅融合发展优势和图书馆行业优势,实现文化赋能旅游产业,履行多元化职能,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优化文旅消费体验.

    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图书馆消费

    跨文化视域下中德酒文化差异探究

    魏远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在人类历史中既是物质存在,又是精神文化存在.酒在中西方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与德国都是有着深厚酒文化的大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酒文化影响着中德人民的生活习惯、民族性情.文章比较中德两国酒文化的差异,了解酒文化背后的中德民族思想差异,旨在正确对待中德跨文化交际问题,促进中德人民友好交流,缩小文化差距,促进来华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推动酒文化传播.方法:文章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法,分析中德酒文化的起源、酒器发展及风俗礼节,分析中德人民的民族心理及成因.结果:在跨文化视域下对比中德酒文化,发现中德酒文化存在共性,如两者同样注重礼仪和菜酒搭配.但也存在个性,中国酒文化受儒家影响和集体主义影响,注重酒礼与社交,在饮酒方面含蓄、内敛、克制,把握时机,饮酒不随意且张弛有度,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像是社交工具,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与工作时的严谨态度不同,德国人受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影响,在饮酒方面自由随性,喝酒时没有过多礼节,放松愉快,酒是德国人的情感寄托.结论:通过酒文化差异可以了解中德民族性格,中德人民交流时要正确看待中德酒文化背后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尊重两国酒文化.德国汉语学习者也可在酒文化交流过程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而积累汉语知识,促进汉语文化传播.

    中国德国酒文化跨文化交际汉语学习

    中国传统色彩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邵嘉琪孙琦
    184-18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的传统色彩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演变不仅映射出历史的脉络,还深刻塑造了社会文化的多个层面.历代以来,这些色彩及其象征意涵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各个时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是某一时代的主流色彩,还作为文化记忆的一部分,记录并体现了历史的轨迹.文章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色彩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如何提升摄影作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首先,文章详细回顾中国色彩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阐明色彩如何反映和塑造历史和社会.其次,采用摄影技术,探索这些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表达中扮演的新角色和意义.方法:对比分析传统色彩在历史文献与现代摄影作品中的使用,评估色彩在传达情感和文化故事方面的效果.结果:传统色彩不仅增强了摄影作品的视觉吸引力,还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层次,使其更具教育和审美价值.结论:通过结合传统色彩和现代摄影技术,艺术家能够创作出既富有深厚文化内涵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这种融合不仅拓展了摄影的表达范围,还提供了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美学的新视角,展示了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巨大潜力.

    摄影艺术传统色彩传统文化视觉审美

    湖南省扇车设计特征探析

    肖鹏臧兴强吕九芳
    18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通过对湖南省扇车的调研分析,总结湖南省扇车的设计特征,为以后的扇车研究提供参考,维护农业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地调研法,通过整理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的地方志等文献资料,对湖南省木匠、铁匠和农村居民的实地访谈,以及对数十台扇车的实地测绘,从多个角度为读者勾勒出湖南省扇车的历史沿革和设计特征.结果:在造型特征上,湖南省因地制宜,全部采用立式扇车,而非虎头扇车,使扇车主体离地更远,与湖南潮湿多雨的气候相适应.在材料特征上,就地取材,以本地盛产的杉木与松木为主要制造材料,主要辅材也是本地常见的毛竹和湖南传统特产桐油.在结构特征上,因材施用,木材的连接方式以实用为核心,不追求榫卯复杂度,尽量少施斧斤、省工省料.在装饰特征上,朴实无华,只倒圆倒角,不制作复杂线脚,木材表面不作装饰,扇车整体多为素白坯,仅涂敷桐油防潮防蛀.结论:湖南省扇车制造自古繁荣的经济基础是种销两旺的稻作农业;湖南省扇车有因地制宜的造型特征、就地取材的材料特征、因材施用的结构特征和朴实无华的装饰特征这四大设计特征.文章旨在为未来的扇车保护、传承与转化提供参考,维护中华农业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扇车湖南经济基础设计特征

    实验性设计和体验验证在食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建省松溪县万前村传统蔗糖食物为例

    李婧欣何颂飞
    192-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优化产品体验;推动乡村农副产品、食品行业创新发展;转变人们对食甜食的矛盾心理,实现健康食甜和快乐食甜的平衡.方法:整理蔗糖食物功能,总结甜食对人们的吸引力,梳理合理膳食、适量食糖对人们健康的重要性.从设计角度出发,结合对传统蔗糖食物田野调研的结果,探究设计赋予传统蔗糖食物转机的入手点.找准目标用户,分析年轻群体对甜食的主观看法,利用设计实验思维重构人与甜食的交互模式.通过分析实验性设计的策略和体验验证的方法,结合蔗糖品类进行消费者感官测试,洞察消费者真实的食用体验.验证实验性设计和体验验证对食物设计的重要性,由此导出年轻群体对甜食的新型体验角度.结果:通过体验者的反馈绘制主观感官散点表格,凭借实验性设计和体验验证的结果导出设计实践,通过实体食物设计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结论:构建食物设计下的实验性设计方法和模型,为设计更符合现代消费者期望的食物提供参考.

    食物设计实验性设计体验验证蔗糖食物

    地域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张方杰
    19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地域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既能够丰富文创产品的文化底蕴和表现形式,又能够推动地域文化传播与发展.对此,文章对地域文化融入文创产品的路径进行研究,旨在帮助设计师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符合现代审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创产品.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解析地域文化、文创产品两个概念,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将地域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具体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地域文化和文创产品之间具有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关系,二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凝练代表性地域文化元素;创新地域文化表达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增强地域文创产品趣味,迎合现代年轻人审美需求;坚持线上线下联合宣传,促进文创产品进一步传播等策略,可将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

    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融入设计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产品交互设计研究——以《姑苏繁华图》为例

    金旻
    19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增强现实技术的优越性日益显现,为产品交互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能性.方法:文章以《姑苏繁华图》为例,探究如何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展示设计,以丰富展示设计的形式和功能.结果:文章提出一系列《姑苏繁华图》AR交互展示设计策略,积极探索新技术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结论:本研究有助于推动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的应用,为未来的数字化展示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增强现实技术产品交互设计《姑苏繁华图》

    论视觉艺术图像中的人称视角

    李渝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视觉艺术图像中人称视角的应用及其对艺术体验的影响,分析不同艺术形式中视角的演变及其与身体认同的关联.方法:文章首先界定视觉艺术中人称视角的概念、特点及运用.通过比较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视角差异,分析艺术发展规律、技术发展和身体介入方式的变化对视角差异产生的影响.结果:绘画图像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电影以第三人称视角为主,第一人称视角作为补充;电子游戏则是两种人称视角并重,虚拟现实技术是第一人称视角的全感官沉浸.结论:人称视角在视觉艺术图像中的发展和应用反映了文化艺术和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人类对身体认同的深化.

    视觉艺术图像人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