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钢琴教学中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王菁滢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引导与辅助音乐表演的重要手段,对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与引领作用.文章探究高职钢琴教学中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有效地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方法:采用理论研究、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高职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提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策略.结果: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十分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理念,提升学生钢琴演奏的有效性,促进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情感感知能力全面化、综合化发展,为学生进行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即兴作品创作等提供支持与帮助.要借助钢琴即兴伴奏理论知识讲解、钢琴即兴伴奏训练,利用钢琴即兴伴奏实践活动,包括即兴演奏活动、模仿演奏活动、音乐竞赛活动等,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让学生掌握即兴伴奏理论知识、即兴伴奏技巧和方式方法.结论:即兴伴奏能力非常重要,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促进作用,在高职钢琴教学中要提升对其的重视度,科学合理实施高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活动,健全即兴伴奏教学体系,让即兴伴奏教学的作用得到高效发挥.

    高职钢琴教学即兴伴奏能力培养

    钢琴教学中青少年音乐表演与赏析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覃勤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挖掘钢琴这一乐器的丰富表现力,使其在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关注青少年的音乐素养培养,以增强青少年在钢琴演奏和音乐赏析方面的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艺术基础.方法:首先对青少年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青少年音乐基础薄弱、家庭音乐艺术启蒙教育匮乏、学校音乐教学模式单一、音乐表演与赏析能力专项训练失衡、钢琴学练与表演环境缺失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策略:营造良好的钢琴学练环境,夯实青少年演奏钢琴的基本功,加深青少年对钢琴曲的赏析理解,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增强青少年的舞台驾驭和表演应变能力.结果:实施上述策略,能够提升青少年的钢琴演奏水平,使音乐表演更加自信、更富有表现力,同时能够更好地赏析和理解音乐作品,全面提升音乐素养.结论: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强大的表现力对培养青少年的音乐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改进钢琴教学,培养青少年的音乐表演和赏析能力,对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钢琴教学青少年音乐表演赏析能力

    高中舞蹈教学策略探析

    赵蕊宏
    225-227,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分析舞蹈教学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旨在通过舞蹈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表现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方法:文章提出多种教学策略.首先,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包括对身体柔韧性、肌肉力量等的培养.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分组练习、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注重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传统舞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结果:通过实施上述教学策略,学生的舞蹈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审美素养等也明显提高.此外,舞蹈教学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结论:高中舞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

    高中舞蹈教学教学策略

    音乐审美感知教育的现状及教学实践探究

    娄颜
    228-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音乐审美感知教育的现状以及对学习者发展的影响,推进高校落实音乐审美感知教育,培养个体对音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形成个性化音乐审美,并促进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全面发展.方法:文章首先分析音乐审美感知教育的性质,阐述其现状,探究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落实跨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包括其艺术价值、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与艺术感知能力.加强音乐审美感知教育,学生的音乐素养、专业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能得到显著提升,情感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也将进一步发展.结论:音乐审美感知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可忽视.通过改革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质,有助于学生在艺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音乐审美感知教育性质教学美育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融入高职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究

    张素霞
    23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特点,以及其与高职音乐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和具体的融合策略,旨在利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丰富高职音乐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融合途径,提升高职音乐教学效率,同时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传承和发展.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等,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融入高职音乐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研究发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都不够完善,导致高职音乐教学的开展受到影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难以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受限.结论:要进一步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实践发现,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展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知,促进传统音乐发展.同时,要通过教学组织体系、教师队伍及多元化课程等方面的改革,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更好地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高职音乐教学融入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例

    任波
    234-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例,将课程思政与舞蹈教学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形式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从而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调研国内外新文科现状,整理、归纳课程思政和舞蹈教学相关文献,建立课程思政和舞蹈教学之间的联系.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云南艺术学院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特色课程和学科前沿.云南艺术学院致力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结果:学校努力将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与民间舞教学专业紧密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优秀舞蹈作品.结论:课程思政与舞蹈教学的交融,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还能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流.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创新培养体系,应用先进科技,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新文科舞蹈教学课程思政云南艺术学院

    职业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刘晓娇武肃程佳佳
    23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主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服务社会文化传播还是职业院校课程发展改革层面,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其应尽的责任.想要实现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提升大国工匠的人文素养,应探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方法:文章借鉴中国古代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援引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学"的学习理论,结合多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打造由书法、绘画、汉服、茶艺、剪纸、鲁班锁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训课程模式.结果:将教育学理论作为内在逻辑支撑,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可实施、易操作的特色内容为实践对象,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结果导向的课程依托下,形成了一套适应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模式.结论:将该实训课程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实施路径加以整合,能为职业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新思路和新路径.

    职业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训课程

    新媒体在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曾烨
    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分析新媒体飞速发展对我国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的积极影响,并探讨传统的舞蹈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层出不穷,为舞蹈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采用文献梳理、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现状,综合分析其发展前景.结果:新媒体使舞蹈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以更灵活、多元的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媒体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可以模拟虚拟舞台,让学生适应舞台环境.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用来收集学生的训练数据,形成个性化的提升方案,采集教师课堂素材,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及自我纠正,等等.这些技术能使舞蹈艺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对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结论:新媒体在高职舞蹈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新一代舞蹈人才,从而推动舞蹈艺术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舞蹈教育新媒体动作捕捉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高质量文化艺术类社团建设赋能高校美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陈玉
    24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化育人是新时期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使命.为提升文化育人的美育实效,高等中医药院校应以全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发挥文化艺术类社团的育人优势,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环境中浸润中华文化、赓续中华文脉,实现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的多维连接与融合,使中华传统文化在高品质的社团美育浸润中"活起来""动起来""燃起来",为实现美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方法:文章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文化艺术类社团美育工作实践,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艺术类社团的美育价值,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痛点,提出转变文化艺术类社团管理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团美育"1+3+5"建设模式,即坚持"文化引领、崇德尚美"宗旨,深化三大模块课程,推广五个文化精品项目,从而实现审美的生活化、人生的艺术化,推动美育工作取得突出成就,为高校美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文化艺术类社团美育"1+3+5"建设实践,通过润物无声、渗透式的实际行动传承了"美善合一"的中华美育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在高品质的美育浸润中,要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结论:文化艺术类社团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和建设,能有效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文化艺术类社团高校美育管理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澳大利亚家庭暴力法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探究

    朱浩铭
    246-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暴力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发生频率高,会对家庭成员造成严重的心理和身体伤害.虽然各级法院和其他有关组织正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防范和处理家庭暴力,但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因此受害人在向法院申请救济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在解决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人工智能时代澳大利亚家庭暴力法在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案件,关注女性受害者和儿童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旨在帮助受害者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减少家庭暴力造成的伤害.

    人工智能澳大利亚家庭暴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