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武警后勤学院特色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邢泽群王德强贺超群
    62-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章充分挖掘武警后勤学院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武警后勤学院特色文化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从而提升学院文化的影响力,为其他高校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首先深入剖析高校文创产品的功能,以及特色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明确特色文化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关键地位.其次深入挖掘武警后勤学院的特色文化元素,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最后结合校情提出文创产品设计理念,厘清设计方案的整体脉络,确保设计方向与文创产品风格统一.根据产品特性和作用,确定产品制作材质、工艺,为后续的产品推广规划路径.结果:打造文具套装、手绘笔记本等具有独特魅力和教育意义的文创产品,提升学院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结论:将学院特色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既能提升学院文化的影响力,又能为其他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提供经验借鉴,推动高校文创事业发展.但当前还存在诸多不足,包括设计理念未完全突破传统思维,现代技术应用不充分,对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也不够全面深入.未来应更加重视特色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结合,不断改进和完善文创产品设计,以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武警后勤学院特色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校园文化

    智慧农业视角下植保无人机产品设计研究——以甘肃陇中地区为例

    杨亮闫翔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探讨如何通过设计优化植保无人机产品,旨在为智慧农业设备设计积累宝贵的经验,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首先,阐述智慧农业和植保无人机的概念;然后,总结当前植保无人机存在的问题,包括技术不够成熟、标准规范不统一、缺乏智能化的植保管理等;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农业视角下植保无人机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原则、用户友好原则、精准有效原则.结果:根据上述研究,提出植保无人机的设计方法,分别是挖掘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功能以及增强人机交互,并以甘肃陇中地区为例,从目标用户定位与需求确立、设计造型与功能、材料与色彩、界面等方面入手,设计一款新型植保无人机.结论:针对甘肃陇中地区特殊的环境需求,设计考虑了用户操控便利性、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及成本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智慧农业植保无人机产品设计甘肃陇中

    陶元庆书籍封面设计美学研究——以《苦闷的象征》为例

    曾敦义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研究陶元庆书籍封面设计美学,探究其保留了传统绘画中哪些美学特点,并发掘该作品的社会性表现,旨在帮助读者积累审美经验.方法:文章列举部分中国古代绘画案例,如《女史箴图》《八十七神仙卷》和汉代石刻画等,并以传统绘画中"线的韵律""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美学术语进行主体分析.结果:《苦闷的象征》充分利用线条的韵律、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画面表现来彰显苦闷的内涵.结论:《苦闷的象征》封面绘画作为具有社会批判性和现实性的作品,极具美学价值、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陶元庆书籍封面设计美学《苦闷的象征》

    "厕所革命"背景下农村厕改优化设计策略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博峪村厕改实践为例

    牛晓强侯庆丰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厕所改造成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公共卫生水平的关键举措.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博峪村的厕改实践为例,研究在特定地理和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农村厕所改造的可持续性与适用性,旨在为其他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类似的地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农村厕改深入发展与长效实施.方法:基于"厕所革命"政策背景,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博峪村现有厕改实践的优缺点,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设计理念,探索适应当地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结果:研究发现,传统厕改方案在博峪村存在技术上的不适应、民俗文化的设计脱节及后续维护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基于生态技术的地域本土化设计、基于藏族文化的空间一致性设计、基于民俗文化的功能协调性设计这三种优化设计策略.结论:在"厕所革命"背景下,农村厕改需要基于生态友好和文化尊重,充分考虑到地方环境和文化特性.

    "厕所革命"农村厕改优化设计策略甘南藏族自治州博峪村

    基于艺术实践的赣州老城区数字融合设计与空间重塑研究

    吴梓铭
    74-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基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背景,探讨赣州老城区如何通过艺术实践实现数字融合设计与空间重塑,旨在解决文化传承与现代功能、数字艺术与传统风貌的融合难题,弥合居民参与与艺术创新的鸿沟,促进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方法:文章从艺术视角出发,通过创新艺术设计理念,构建文化与科技共生的空间,引领老城区空间布局,重塑城市肌理与视觉美感.同时,利用智慧艺术平台促进文化体验与社区参与,结合艺术与可持续性理念,打造绿色艺术空间.结果:通过艺术设计实践,赣州老城区成功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合、数字艺术与传统风貌的和谐共存.智慧艺术平台的建立促进了居民的文化体验和社区参与,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艺术与可持续性的结合为老城区打造了绿色、生态的艺术空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魅力,优化了居民的居住体验.结论:艺术实践在赣州老城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文化传承与现代功能的融合难题,还促进了数字艺术与传统风貌的和谐共生.通过创新艺术设计理念和方法,赣州老城区实现了空间重塑和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为其他历史城区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智慧城市艺术实践赣州老城区空间重塑数字融合

    装饰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应用探究

    李晓静闫承恂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 世纪以来,装饰受到各个艺术流派的冲击,传统的装饰从基本概念到设计样式都发生了变异,需要传承和创新.文章通过梳理我国装饰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色彩、建筑、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探究装饰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文章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分析装饰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应用.结果:装饰应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加以创新,简洁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装饰作为一种艺术,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结论:要使装饰符合现代设计的总趋势,承袭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是不二之选.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二者融合,不断推陈出新,为现代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装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现代社会

    南京国家级森林公园游客游憩情绪评价——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视角

    刘骁璐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森林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旅游空间,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因此,森林公园的建设成果能否得到游客的认可尤为重要,关注游客的游憩情绪,不仅能提高森林公园旅游的满意度,也能为森林公园后续的建设和维护指明方向.文章以南京市 5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对游客游憩情绪进行分析.方法:文章采用网络爬虫工具,获取社交媒体上森林公园点评文本数据,构建多维度游客游憩情绪评价体系,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游客游憩情绪进行分析,得到游客的情绪分布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词处理和词频分析,获得能够反映每个公园不同特色的高频特征词词云图,并进一步运用IPA(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对南京市 5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在游憩区位、环境、服务、体验 4 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南京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游憩指标总体情绪偏向积极且满意度较高,其中老山和紫金山森林公园游客游憩情绪表现最好;二是无想山森林公园在游憩区位和游憩体验方面,游子山森林公园在游憩环境和游憩服务方面,栖霞山森林公园在游憩体验方面,均存在重要性高、满意度低的问题,后续应着重加以改善.结论:网络文本分析法可从多维度、多层次挖掘用户情绪特征,且准确度较高,可用来拓展游憩服务研究的深度.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网络文本的数据量会更加庞大,网络文本分析法相较于传统问卷调查的优势将更加凸显.因此,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森林公园游客体验满意度分析会更具可行性和普适性.

    南京国家级森林公园游客游憩情绪网络文本分析IPA

    环境美学视角下苏州狮子林景观设计研究

    张子佳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城市环境是居民生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美丽中国建设不可忽视的要素.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高度密集的住宅、水泥森林等使城市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居城市成为迫切需求.园林景观是具有环境美学意义的特殊类型,是造园时代人文历史、环境意识及思想情感的体现.苏州狮子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标准,使其不仅具有自然生态性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与当今乐居的理想城市环境建设需求相符.文章研究环境美学视角下苏州狮子林景观设计,以解决当代城市环境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彰显中国古典园林环境美学的独特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方法:文章基于狮子林丰富的环境审美资源,结合传统造园技术、环境美学思想对其景观设计进行探讨.结果:环境美学较之传统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可以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创造宜人的美好环境.结论:中国古代环境美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为当代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古典园林狮子林环境美学造园景观设计

    基于互动视角的老年人新媒体使用与社会参与研究

    王晶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提出,老年群体的新媒体素养与社会参与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文章研究老年人新媒体使用与社会参与的互动关系,旨在建设老年人友好的数字包容社会、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方法:由于老年群体具有特殊性,国内外学者通常以老年人的新媒体使用行为为基础,通过探讨其对人际交往、社会文化活动、社会经济发展活动、政治活动等社会参与的影响,拓展建设老年人友好数字社会的思路.结果:现有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注重量化研究,缺乏质性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比较注重互联网上的传统应用形态,针对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态的研究未全面展开;研究群体集中在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老年人,对农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的研究相对缺乏.结论: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拓展:一是在人口学、社会学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传播学理论视角,深入探讨老年人新媒体使用与社会参与之间的互动关系,拓宽老年社会学的具体思路和理论方向;二是进一步开展老年人使用新媒体的社会参与整合机制研究,帮助老年人主动利用新媒体,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从而维系、整合社会的精神纽带和社会共同意识,使老年群体结合成为社会生活共同体.

    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社会参与互动

    游戏场景美术的时空建构与画意生成探究——以《原神》璃月地区为例

    徐义傅恋群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游戏场景美术中的时空构建与画意生成,旨在为游戏设计实践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发现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在游戏艺术媒介中发展的可行路径.方法:基于当前游戏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玩家需求的不断变化,对游戏场景美术的营造,不仅应聚焦于各个物体的艺术形式,而且要重视在空间的游观体验方面展开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探索.文章以开放世界游戏《原神》璃月地区为例,剖析其关键景致中场景美术的形式语言与内容叙事,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塑造手法,从空间布局、面与点的组合方式、装饰与肌理三个角度探索相关艺术语言的同构可能与发展规律.结果:璃月地区的场景美术在时空建构和画意表达方式方面的突破与创新,主要作用于叙事性与空间中的符号、时空压缩方式和情景交融方式三个方面,以实现主题建构、意义生成及审美体验.结论: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游戏场景美术中的画意并不只是静止的图示符号,而是致力于展现时空复合体的动态游移.具体的空间手法呈现出与中国古典艺术中空间审美规则高度一致的追求.同时,这种画意空间有赖于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汲取,以风格化的色彩和肌理,结合山水画的经典图示和历史空间的营造传递叙事,丰富了游戏场景美术的审美体验.

    游戏场景美术时空建构画意生成《原神》璃月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