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品牌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方法研究

    王晶晶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全面推进乡村繁荣发展.文章聚焦品牌设计,深入探索乡村品牌创新设计策略与实践路径,旨在通过提升乡村品牌形象与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方法:通过分析乡村品牌设计现状及其相关案例,系统研究其前沿理念、创新方法及实施路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乡村品牌创新设计体系,确保乡村品牌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同时保持其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结果:乡村品牌设计首先应明确定位和推广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体现品牌品质,并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其次,要把握设计趋势,在表现形式、思维模式上寻求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再次,应根据乡村实际情况,深入调研当地现有的各种资源,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最后,要运用整体思维,统筹品牌形象,构建完整且系统的设计体系,确保品牌设计内容在风格上保持高度一致,有效提升乡村品牌的整体调性.结论:对乡村品牌打造进行系统性研究,使品牌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有助于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和知名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持,使乡村不仅在物质层面得到发展,更在精神文化层面得到提升.

    品牌设计乡村振兴地域特色

    基于红色文化的朱瑞将军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吴凡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朱瑞将军纪念馆红色文创产品为例,探讨红色文创设计策略.方法:以红色文化的深层内涵与价值内核为基础,从红色文化传播现状、审美趣味的引导、红色符号语言提炼等层面出发,探讨朱瑞将军纪念馆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结果:可从红色基因的提炼、地域符号的融合、设计理念的创新、实用功能的考量、互动性设计的尝试等方面入手,提升朱瑞将军纪念馆红色文创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结论:红色文创设计要顺应时代需求,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属性.红色文创设计对推动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与价值提升,促进文创产业向上发展,实现文旅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红色文化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朱瑞将军纪念馆

    基于群众文化的平面设计理念与方法探讨

    郭旷怡
    101-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基于群众文化的平面设计理念与方法,分析如何通过提取与创新文化符号,将地方性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平面设计中,以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价值与市场竞争力.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如何利用平面设计推动地方文化传播与传承.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群众文化的背景,分析基于群众文化的平面设计理念.然后,深入探讨如何提炼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进行视觉表现,确保设计作品能够准确传达文化信息,并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结果:研究表明,群众文化与平面设计相结合,能够有效增强设计作品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对地方性文化符号的提取创新,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进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例如,"福瑞龙"这一福建省新年IP成功地将传统龙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融合,既传递了新年吉祥的祝福,又强化了地方文化的传播效果.结论:基于群众文化的平面设计,有助于提升作品的市场竞争力,更能推动地方文化的保护发展.设计师在进行文化符号提取和视觉创作时,应注重文化深度的挖掘,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基于群众文化,平面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传播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平面设计群众文化理念方法

    三孩政策下多代居适老化空间设计研究

    卢娜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我国积极推行三孩政策的宏观背景下,文章深入且系统地剖析在多代居住宅空间内,老年人呈现的特定需求.随着家庭结构的逐步演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创新性的空间规划与设计理念能为多世代共同居住的养老模式打造具有示范意义与实用价值的空间范例,从而推动家庭养老模式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多代居案例以及我国多代居家庭人口模型类型及现状的分析,得出多世代共同生活的空间功能需求.同时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主线,以独栋同居型多代居家庭模型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适老化需求下的理想家庭空间,构建理想的共养空间结构模型,探索共养型家庭空间的多元可能性.结果:通过空间的利用划分满足各世代人的需求,有效助力老年人达成居家养老的传统心愿,并在多世代人共同居住的住宅空间内,获得适老化需求下的理想家庭空间以及共养空间结构模型等成果.结论:在三孩政策背景下对老年人共养家庭住宅空间需求进行剖析是有价值且可行的,多代居适老化空间设计对居家养老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构建的模型及探索的多元可能性可为共同居住养老模式提供范例与参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家庭养老模式发展与完善.

    三孩政策居家养老多代居适老化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与城市记忆表达研究——以南京金陵饭店为例

    董兴杭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公共空间设计对城市记忆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旨在探讨城市建筑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通过设计语言,表达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需求,塑造和传达时代记忆.方法: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文献研究法,以南京金陵饭店为例,分析公共空间设计对城市记忆表达的重要性.从近现代旅馆的建筑形式演变、城市地标与城市意象建构的需求、空间与室内装潢的设计入手,分析金陵饭店的设计及其对城市记忆表达的重要作用.结果:金陵饭店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对南京城市意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其成了市民们有关改革开放和城市快速发展记忆的重要载体.结论:公共空间设计对城市记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是城市中重要的意象物,还是市民们记忆的承载体.

    公共空间设计金陵饭店城市记忆

    多元价值导向下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研究——以马钢(合肥)钢铁厂为例

    李静
    111-11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马钢(合肥)钢铁厂为例,探索多元价值导向下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以实现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推动城市发展和转型.方法:文章探讨马钢(合肥)钢铁厂工业遗址资源再利用面临的文化记忆断层、物质空间割裂和生态污染严重等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包括:多元叙事空间再现工业记忆,通过将工业遗址博物馆、线性遗址和人作为工业精神的传递者来实现;文化创意廊道整合工业空间,通过文化资源整合、功能区规划和区域联动发展来实现;坚持绿色发展修复遗址环境,通过土壤污染修复、生态功能提升和特色景观营造来实现.结果:通过实施上述策略,马钢(合肥)钢铁厂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能够再现工业记忆,整合工业空间,并修复遗址环境,为城市提供社会文化、空间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多元价值.更新改造不仅能够恢复和美化遗址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增强城市的宜居性.结论:马钢(合肥)钢铁厂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文化、空间、生态等多个层面,需要综合考虑历史、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马钢(合肥)钢铁厂的更新改造,不仅是对过去工业文明的致敬,也展现了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期待.聚焦工业遗址的活化利用、文化价值挖掘和社会功能重塑,实现工业遗址的可持续发展,能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和特色.

    马钢(合肥)钢铁厂工业遗址更新改造空间

    社区型服务设施与现存空间的复合模式研究

    郭希晞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承担社区型服务设施功能的新型空间与现存空间的有机复合,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社区服务空间,从而满足所服务小区的功能需求.方法:首先明确"复合"与"复合模式"的概念,并引用相关文献,结合已有案例,分类型进行探讨,即根据功能属性,将已有空间分为交通道路相关空间,如街道、地铁等,废弃历史空间,闲置绿地、操场等户外活动空间,社区服务中心等建筑空间,老旧居民楼等空间五类,针对每一类提出对应研究参考与案例,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总结已有研究和案例,提出三种复合模式,即垂直与水平模式复合、功能主导联合复合以及大小空间组织复合.它们有各自的优劣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取利用.结论:要在避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解决社区功能不足、空间使用效率低下、空间零散、居民生活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实现社区型服务空间与现存空间有机复合是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填补功能空白,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城市整体结构更加紧密、土地资源利用率更高.在具体实施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复合模式,因地制宜解决相关问题.

    社区服务设施现存空间消极空间复合模式

    基于五感设计的植物疗愈空间规划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张博韬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索将具有疗愈效果的植物元素融入五感化空间设计,以期在图书馆这一重要学习场所,通过对人的心理状态、精神情绪和行为逻辑的干预,打造一个能够帮助用户更专注于学习和工作的绿色空间环境.方法:文章将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作为基础设计框架,以服务设计理念为先导,从五感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植物的疗愈功能,结合植物疗愈的空间设计理念对馆内的部分区域提出新的规划方案.结果:经过对用户旅行图的梳理和对实际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用户在图书馆的学习状态和情绪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性因素影响,出现学习专注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心情焦虑压抑等负面表现,从而做出频繁性刷手机、倒水、上厕所、外出饮食等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图书馆内部缺少疗愈元素介入及释压环境辅助的问题.在视觉上,可引入多层次植物景观,营造连接室内外生态景观的流动性空间;在听觉上,可利用植物特性,或主动或被动制造环境白噪声,以舒缓用户情绪;在嗅觉上,可沿袭芳香治疗的自然疗法手段,辅助改善用户生理状态;在触觉上,可创造交互性场景,选择与配置触感植物,增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在味觉上,可提供以馆内自种自采的植物果实为原料制成的特色茶饮等.结论:创新性的植物疗愈植入不仅能美化环境,更能实现对用户情感需求的深层关怀.对五感进行全面考量,可有效提升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五感设计植物疗愈服务设计空间规划

    环境艺术设计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苏春文
    120-12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关注建筑空间的审美与功能,更致力于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环境艺术设计既能保留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又能创造出独特的精神意蕴,并且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影响使用者的心理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书籍和网络资料,对环境艺术设计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与行业专家访谈,获取对环境艺术设计未来发展趋势的见解和建议.结果:环境艺术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忽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需求;设计方式陈旧;缺乏地方特色,千篇一律.今后的环境艺术设计将更加专注于人性化、可持续发展、地域性与民族特色的凸显、VR技术的应用.结论: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技术应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未来,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环境艺术设计现存问题发展趋势

    阿尔瓦罗·西扎的诗意空间建构探究——以Iberê Camargo Foundation博物馆为例

    陶涛黄梓栋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信息时代,媒体传播的"媒介缺失"现象使大众对建筑空间体验的兴趣锐减,部分设计师将设计重心转向图像化表达,对空间的实际建构和体验的态度冷漠.文章旨在通过对建筑师西扎作品的分析,探索具有体验感知的空间建构方法.方法:以Iberê Camargo Foundation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文献及图像资料,剖析西扎在设计中对场地、空间、光影、景观等问题的回应.同时,总结西扎的空间建构方法,探讨其理念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结果:西扎在该博物馆设计中体现出以下空间建构方法:将设计逻辑基于场地自然条件推演,刻画出具有雕塑感的外部形式,凸显建筑张力;通过塑造空间的现象透明构建建筑漫步行径,将建筑从静态的物理图像转化为动态的叙事空间;通过光线和开窗精准的克制设计,使光、景与建筑相互交融,赋予空间宁静深邃的氛围.结论:西扎的实践表明,建筑空间的建构需要结合形式、功能与感知,创造兼具情感共鸣与实用价值的诗意体验.针对我国当代建筑中过度图像化的倾向,西扎的经验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设计应回归对空间本体的关注,注重场地与人文需求的结合,推动建筑设计体验与意义的统一.

    空间阿尔瓦罗·西扎ICF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