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师范认证标准下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构建探究

    刘洋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如何具体制定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方案以及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构建以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整合为中心的一体化专业课程格局,以此深化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发展.方法:审视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内在理念和原则,分析目前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原则、课程设置模块重置、教学内容深入契合、多元化课程评价等方面,改进和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模式.结果:针对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构建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建立音乐教育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科学推动和完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结论: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构建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作为一体化链条,综合构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有效提升音乐教师培养质量.

    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一体化课程模块多元化课程评价

    基于全媒体视域分析高校档案文化传播

    刘岩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档案文化是指以档案为基础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模式,是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的融合,在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相关单位越来越重视档案文化.全媒体时代,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相关人员应当分析全媒体时代传播档案文化的方法和策略,推动高校发展.方法:文章简单介绍档案文化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切入点,从多个角度分析高效传播高校档案文化的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利用全媒体传播高校档案文化的现实意义.结果:全媒体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出现、发展并融合,为档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个平台和渠道,创新了开展档案文化传播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文化传播效率,充分发挥了档案文化的作用.结论:在传播档案文化的过程中,高校相关人员应关注人员建设,全面分析全媒体时代的有利条件,基于良好的时代背景扩大高校档案文化的影响力,结合全媒体时代的优势条件助力高校档案文化的传播,推动高校文化建设.

    全媒体高校档案文化传播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艾锦超
    101-10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时代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变化,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应着重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所以,在新文科背景下,思考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体现高素质、创新性和复合性,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文章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特点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变化,梳理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方式单一、理论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专业教学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探讨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的改革思路.结果:以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的高质量设计人才.结论: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其跨学科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实现艺术设计与科学、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践,满足市场对设计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对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率发挥积极作用.

    新文科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

    基于文化体验视角的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

    王文中陶颖
    104-10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深挖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导视系统构建现状和用户体验进行梳理与归纳,探索陕西历史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的方式以及实践过程和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导视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基于案例分析法,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提供指导.结果:研究发现,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合理有序的经营与情感化内涵的表达,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参观需求,推动了本土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但也存在未与文化内涵紧密结合、信息排布不合理等问题.结论:陕西历史博物馆应注重参观者的文化体验和策略定位,遵循系统化原则、通用性原则、规范化原则、个性化原则以及美观性原则,结合丰富的展示形式,优化博物馆文化体验.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要素地域文化

    符号消费视域下AI写真用户的身份建构与认同研究——以"妙鸭相机"小程序为例

    丁梦颖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AI技术的加持下,以"妙鸭相机"小程序为代表的AI写真不仅拓宽了写真拍摄的途径,创造了新的符号消费方式,还引发了用户对身份建构与认同的新思考,因此研究AI写真用户在数智时代的身份建构与认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拟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异同,把握用户的需求和心理,为未来的技术应用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文章从符号消费视角出发,以"妙鸭相机"AI写真小程序的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智时代AI写真用户的符号消费机制如何形成、拟像世界中AI写真用户身份如何建构等问题,并由此深入探讨AI生成的图像对他者的目光吸引和自我形象的反思.结果:研究发现,AI写真的用户将理想的自我通过AI技术投射到虚拟场景中,从"镜中我"到"雾中我"来构建自身形象,对于外在形象的过度重视,使AI写真用户陷入了一种精神乌托邦的世界.结论:AI写真本质上属于流水线式的生产,其标准化制作、个性化输出的生产方式,让用户所得到的写真图像的差异性仅仅体现在面部特征的个性化,用户过度沉溺于虚拟的建构当中,很可能成为资本的附庸.此外,当前AIGC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未来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符号消费身份建构AI写真"妙鸭相机"

    视知觉张力理论在过场动画中的应用探究

    王语谦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视知觉张力理论在游戏过场动画中的应用,为游戏创作者提供指导,以创造出与游戏交互截然不同的过场动画体验.方法:首先,基于视知觉理论,分析视知觉动力形成的过程和张力的产生机制.其次,梳理过场动画的发展历程,结合过场动画的特性,探讨当下过场动画面临的问题,以及过场动画的视觉语言和视知觉张力理论的契合点.最后,结合游戏过场动画的案例进行分析,从动画视觉语言的角度分析视知觉张力理论在游戏过场动画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视知觉张力理论在游戏过场动画的应用中,从倾向性的视觉张力、意向性的构图动力和物理力到视觉力的转换,都能够借助景别、动态构图和镜头运动等视觉语言来充分发挥视知觉的能动性,以此达到传达信息和渲染情绪的目的.结论:过场动画不仅仅是电影般的镜头语言,还需要为玩家带来视觉和情感上的补偿,与游戏体验相辅相成.应用视知觉张力理论设计视觉语言,能够积极发挥视知觉的作用,在调动情绪、吸引玩家注意力的同时,通过过场动画给玩家带来交互所不能带来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满足玩家的审美期待.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游戏过场动画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过场动画创作提供科学指导.

    过场动画张力理论视知觉视觉语言

    《三峡好人》:城市转型期人的心理症候书写

    杨卓雨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三峡好人》是贾樟柯现实主义影像中具有典型性的作品,其创作时正值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影片中,贾樟柯以宁静且平和的叙事空间,默默地书写着底层社会的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人生问题与内心境况.方法:文章通过对影片空间叙事的研究,从转喻空间、权力空间、女性空间三个方面论述城市转型期人的心理症候特征.结果:在转喻空间,诸多城市符号转喻了小城中不同的本土居民对即将消逝的故土饱含着相同的乡愁之情,寓示着传统文明与现代化进程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权力空间,异乡人在废墟的城市中漫游,一方面将奉节城外化为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一方面城市对外来者的天然隔离象征着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被时代抛弃所产生的自我困惑与迷茫;在女性空间,影片则展现出 21 世纪以来全新的女性叙事方式,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建构与自我价值的找寻过程,映射着在城市转型期底层社会普通女性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后呈现的行为表征.结论:影片塑造出三种不同人群在时代环境下的心理症候特征,对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追问.

    《三峡好人》空间叙事城市电影贾樟柯

    抖音平台乡村民宿短视频的创作优化路径探析

    褚容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抖音作为我国最大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之一,已成为信息传播和社交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乡村民宿账号通过抖音平台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联动,以提升知名度和关注度.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调查分析,旨在探究如何通过优化短视频创作,为乡村民宿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交媒体.方法:以"乡村民宿"为关键词,于 2023 年 10 月 4 日在飞瓜数据平台检索 2023 年 9 月 5 日至 2023 年 10 月4 日的活跃账号及视频数量,对检索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对乡村民宿短视频传播情况及内容的初步认识.结果:通过调查分析抖音平台乡村民宿账号的短视频,发现存在创作缺乏特色内容易令人产生审美疲劳、专业制作水平有待提高、互动广度和深度须拓展这三个问题.并提出挖掘特色主题、重视标题封面设计、增强互动性这三条创作优化路径,如巧用方言、创建挑战活动、上传全景交互视频等.结论:这三条创作优化路径能为乡村民宿短视频创作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短视频是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新媒体形式,关注和研究乡村民宿短视频创作,不仅能塑造乡村民宿形象,丰富其内涵,提高民宿知名度,增加线上订单,而且能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对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具有重要价值.

    乡村民宿抖音乡村振兴短视频创作

    制造同意:网络文学平台对作者的劳动控制研究

    胡子祥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数字网络文学平台与网络文学作者之间的新型劳动关系,阐明劳动关系博弈过程中的一些新特点.方法: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出发,以迈克尔·布若威的《制造同意》和数字灵工理论为切入点,通过研究网络文学平台对网络文学创作者的劳动控制,从考核、技术、监管和观念四个层面对网络文学平台的劳动控制进行分析.结果:从考核层面上看,网络文学平台对作者的劳动控制,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来达到隐性劳动控制的目的;从技术层面上看,网络文学平台运用算法等数字技术,将劳动矛盾从平台方与读者转移到作者与读者之间,加强了对作者的劳动控制;从监管层面上看,平台以自由工作的方式,通过节点化的管理,将工作场景打碎,完成了人力管理的杠杆效应;从观念层面上看,网络文学平台通过技术赋能,打破了文学话语权,推动了平民草根"微名人化"的进程,为"人人皆能成为作家"赋魅,强化了作者参与生产的劳动动机.结论:网络文学平台通过技术、考核、监管、观念等层面的劳动控制,使作者的劳动自由转为隐性的劳动自由,导致作者进一步被剥削.文章从平台主体性和作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挖掘制造同意背后的逻辑,并提出相应措施,以帮助作者群体提升劳动声量,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网络文学平台制造同意数字灵工劳动控制

    移动短视频跨媒介叙事特征及策略研究——以故宫博物院相关短视频为例

    周言乔袁超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叠加并影响,跨媒介叙事已成为常态.移动短视频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新媒介,凭借内容精简、叙事紧凑高效等优势备受青睐,与传统媒体共存共生,在跨媒介叙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短视频个案研究,从特殊性中寻求普遍性,为今后短视频在跨媒介叙事时代的创作路径提供参考.方法:以故宫博物院相关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从跨媒介叙事理论出发,结合相关热门短视频,从叙事内容、方式和主体三个方面,分析短视频跨媒介叙事特征并归纳叙事策略.结果:从传统媒介到移动社交媒介,从单一媒介到融合媒介,故宫博物院已基本形成完整的跨媒介传播矩阵,尤其是在短视频领域的大力探索,弥补了传统影像在流动性和交互性方面的不足.其始终秉持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性理念,在叙事内容上再衍生,在叙事方式上大众化,在叙事主体上多元化.同时,根据特征研究不断寻找突围路径,优化短视频的跨媒介叙事策略及创作方法.结论:跨媒介叙事时代,移动短视频应在媒介联动、内容深耕、横向拓展和技术推进等方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创新相关叙事模式与融合形态,实现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移动短视频跨媒介叙事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