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文字冒险模式的科普游戏设计探索

    彭立肖小月
    137-139,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市场上的科普游戏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平衡产品的娱乐性和科普性,为解决当前科普教育类游戏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基于文字冒险这一游戏模式针对科普类游戏提出设计策略,为科普游戏研究者和开发者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科普游戏现状,分析科普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梳理文字冒险游戏模式在科普教育中的潜在优势,探讨其在科普游戏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果:文字冒险游戏具有开发难度低、玩法丰富、剧情时长可控等优势,作为一种科普类游戏,有潜力实现高效科普,游戏开发者可在此基础上注重内容优化,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定制游戏细节,提升科普游戏的教育价值.结论:游戏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其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将科普内容融入游戏的剧情、玩法和关卡设计,搭配精良的美术设计,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一边享受乐趣一边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文字冒险游戏注重情感交流,交互形式简单却不枯燥,可塑性强,将这一模式应用于科普游戏中,开发者可以设计出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游戏与任务,提升科普游戏在教育推广中的效率和吸引力.

    科普游戏文字冒险游戏教育性游戏设计

    玩家情感体验与设计元素的关联性研究——以角色扮演类游戏为例

    王玥李剑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游戏产业不仅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具象化产物,还是一种能为用户提供价值体验的娱乐方式.文章从开发者视角入手,分析游戏设计中能够激发玩家情感体验的相关元素,为设计者传达给玩家更丰富的游戏内核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文章从游戏角色、剧情叙事、交互体验和游戏社群四个角度对玩家的情感体验进行研究,并以情感导向为核心的角色扮演类作为研究对象,更直观地研究元素设计对玩家体验产生的重要影响,探索如何利用这些元素引导玩家对游戏投入情感.结果:在角色设计上,设计者需要明确角色为玩家赋予的个人身份,进一步引导玩家对角色产生身份认同;在剧情叙事上,文章对比三种不同类型的叙事会产生的情感体验;在交互设计上,介绍角色扮演类游戏常见的互动式剧情和游戏机制在情感体验方面的运作;在游戏社群上,从玩家的群体特征入手,论述游戏设计过程中玩家从个体逐渐进入社群,再以群体生活为导向从而进行游戏体验的过程.结论:游戏内相关元素的设计对玩家的情感体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文章能为国内游戏设计者在未来设计出更符合玩家心理、更能够获得玩家认同的游戏提供思路.

    角色扮演类游戏情感体验游戏叙事设计元素

    论中国动画百年来的创作流变——以《中国奇谭》为例

    李红坦刘梦琦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奇谭》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大量关注,好评无数,豆瓣评分高达 8.7.文章以《中国奇谭》为例,深入探析中国动画百年来的创作脉络,为中国动画行业的创作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文章通过对《中国奇谭》创作风格与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中国动画百年来的创作流变.结果:以《中国奇谭》创作团队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创作者,在传承中式美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风格、传播策略等,这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中国奇谭》备受好评,不仅与中国动画创作者这些年不断的摸索创新有关,而且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根基的思想的重新确立有关.虽然要实现国漫崛起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中国动画的推陈出新和中国动画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动画终会迎来新的辉煌.

    《中国奇谭》中国动画创作流变

    当代国产动画中的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研究

    陈昌盛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当代国产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密切联系,重点分析二者在造型、色彩、构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在当代国产动画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当代中国动画产业的推动作用.方法:首先,从"画以载道"方面入手,探讨当代国产动画如何通过继承传统绘画的立意追求,将文化内涵融入画面中,成为传达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媒介.其次,着重分析动画在形象创作上的处理,强调国产动画如何秉承传统绘画的"以形写神"原则.最后,通过对色彩和画面布局的研究,凸显当代国产动画在审美追求上体现的"气韵生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韵味.结果:当代国产动画在造型、形象创作、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的影响,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这种传承不仅能使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当代国产动画通过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扬,成功地将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实现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结论:中国传统绘画与当代国产动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二者在美学精神上血脉相连.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借鉴与发展,当代国产动画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还在文化内涵上展现了深刻的思考.因此,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对当代国产动画的发展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中国传统绘画当代国产动画美学精神

    论卡通渲染技术在动画创作中的艺术特征与表达

    熊阳茹
    149-15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数字化时代创新融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创作团队或动画公司开始将技术与艺术进一步结合,尝试利用卡通渲染技术将二维与三维融合,进行风格化的动画创作,在动画、游戏等领域产出了别具一格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画面效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英雄联盟:双城之战》《蜘蛛侠:平行宇宙》等.文章通过对比三维动画与传统二维动画,从审美的角度分析卡通渲染技术的优势,从而达到理论研究的目的.方法:文章首先简要阐述动画相关的概念以及分类,随后从卡通渲染技术的概念与特征出发,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归纳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比运用了卡通渲染技术的三维动画与运用传统制作方式的二维动画,通过文献归纳总结,发现利用卡通渲染技术制作的动画具有更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兼具二维画面效果的同时拥有三维画面的立体感,具有镜头语言和动画风格多元化等优势,并依托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同时指出卡通渲染技术受限于计算机逻辑算法的本质,对动画动态以及动作的表现力不足,以及二维与三维动画因构建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和画面表达效果的差异.结果:卡通渲染技术能创新性融合二维与三维动画的优势,压缩制作流程,节约制作时间和成本,但是制作出来的动画并不能与传统二维动画等同,仍有许多未解决的缺陷.结论: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动画创作中的问题,是数字化时代创新融合背景下动画创作者必须面对的议题之一.文章分析卡通渲染技术在动画创作中应用的利弊,为动画创作者提供制作动画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卡通渲染非真实渲染动画

    电影符号学视域下《妙先生》的意象研究

    魏梓涵田星瀚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当代国产动画电影以改编神话传说为主,在动画种类多元化上仍有很多的可能与很大的探索空间.2020 年 7 月上映的《妙先生》在动画电影多元发展上进行了勇敢尝试.文章分析动画电影《妙先生》在影片叙事风格、角色塑造、内涵等方面的大胆创新,以期为国产动画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文章从电影符号学视域入手,研究《妙先生》中出现的影视符号及其隐喻,并对《妙先生》相较于目前主流国产电影的创新之处进行研究.结果:经过一系列研究与探索,发现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的题材仍以神话改编居多,缺少纯原创的架空世界故事脚本,叙事风格也较激情热血,影片题材同质化严重.可见,国内动画影视行业从业者需要尝试创作更多类似《妙先生》的实验先锋类动画电影,从而使国内电影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增强国产动画电影的生命力.结论:纵观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创作者们在不断探索将民族风格与时代创新相结合的路径,《妙先生》作为一部将东方美学与暗黑叙事巧妙融合的实验性力作,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妙先生》彼岸花暗黑美学电影符号学道家意象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中文说唱的互动研究

    李河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22 年 7 月,爱奇艺的说唱IP在产业化思维的指导下,完成了模式迭代,并成功推出了独家在线综艺节目《中国说唱巅峰对决》.截至 2023 年 7 月,该节目累计播放量已达 4.1 亿.Cool Cloud Interactive的数据显示,在 2022 年暑期档,《中国说唱巅峰对决》以 18.57%的全端播放市场份额夺得冠军.文章探究互动仪式链如何影响中文说唱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互动模式,分析互动对中文说唱文化的意义和功能,以及如何塑造身份认同、社会互动,旨在为中文说唱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方法:文章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深入探究《说唱巅峰对决》构建完整互动仪式链的过程.融合深度访谈和网络民族志,形成一套综合的虚拟民族志研究方法,为研究亚文化提供多种视角,为类似说唱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文章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探讨用户的虚拟在场行为.互动仪式扮演桥梁的角色,将集体情感转变为个体情感能量.通过持续的虚拟互动,个体情感能量逐渐累积,从而培养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群体认同.结论:《中国说唱巅峰对决》是一档专注于说唱音乐的亚文化综艺节目,其成功归功于精心设计的互动仪式链.研究表明,具备互动功能的在线视频平台将独立的个体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网络化的亚文化社群中,用户在虚拟情境下进行节奏感十足的对话,从而产生了更强烈的情感凝聚力和瞬间的集体愉悦感.有效的互动仪式充当了一种媒介,将集体的情感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能量.在持续的虚拟互动下,个体情感能量不断累积,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度黏着力的群体认同.

    互动仪式链身份认同中文说唱

    温暖现实主义电视剧的纪实性影像叙事研究——以《县委大院》为例

    宋佳音李忠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县委大院》自开播以来,以工业化的制作水平、泥土性的叙事风格、亲民性的人物群像、时代性的基层治理以及真实的细节还原取得了高口碑、高收视的成绩.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显示,该剧每集平均收视率达 1.941%,截至 2022 年 12 月 22 日收官时,收视率达到了 2.059%,收视吸引力持续保持强劲势头.《县委大院》以近乎写实的手法展示了基层干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区域治理的真实图景,以强烈的纪实性影像风格刻画叙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叙事策略.在经历疫情变化、国际局势紧张、全球经济面临考验的过程中,当下缺乏面对改革阵痛与反映人民心理的精品力作,缺乏经历时间检验的影视作品.《县委大院》尝试在现实主义的表达中作出回应,这一回应既不是玄幻现实主义,又不是阴暗现实主义,而是找到了一个中间点——温暖现实主义.方法:文章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若斯特和戈德罗在电影叙事中的研究成果,从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和叙事空间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试图探究当下我国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叙事路径.结果:《县委大院》在叙事上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克制的温情化,在生活真实和艺术审美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值得深耕.结论:《县委大院》对我国新时期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县委大院》温暖现实主义叙事学内聚焦

    跨国翻拍下的符号"变装"与意义解码研究——以丹麦和土耳其两版《谋杀》为例

    葛欣童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跨国翻拍的电视剧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文化输出,其影视文本符号处于与不同文化语境对话的过程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象征与意义生成.如今,电视剧跨国翻拍现象盛行.但是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创意枯竭的问题愈演愈烈."抄袭""拿来主义"一直是翻拍片难以撕下的标签,其发展任重道远.方法:基于此,文章以被评为"目前电视上最好的电视剧"的丹麦电视剧《谋杀》以及翻拍版本中最成功的土耳其版为研究文本,以文化符号论为理论依据,从画面环境、人物行为、声源音效三个方面观察丹麦版和土耳其版两个影视文本之间的符号转变,继而对土耳其翻拍丹麦版《谋杀》这一行为进行意义解码,从商业的新颖性和安全性、环保主义立场以及文化普适性三方面入手,充分展示跨国翻拍行为背后的多重价值.结果:丹麦版《谋杀》具有典型的"北欧黑色"特征,忧郁和冷静的基调贯穿全剧.相反,土耳其版《谋杀》通过本土化影视符号"变装"表现出了符合土耳其文化的夸张风格.结论:文章为电视剧跨国翻拍走出"复制粘贴"的困境指明方向,即深度理解原版内容,深刻体会其艺术内涵,在严格遵循原版核心剧情的基础上,以及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找到新的闪光点.

    跨国翻拍《谋杀》文化符号意义解码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自媒体时代网络微短剧"破圈"之路探析——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

    陈宁熙
    165-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几年,兼具剧情和快节奏的微短剧蓬勃发展,已成为自媒体时代内容市场的新风口.然而,微短剧虽然产量大、热度高,但存在题材同质化、内容浅薄化、制作粗糙化等问题,真正走入大众视野的"破圈"之作寥寥无几.2023 年 8 月,由个人自媒体博主创作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打破了这一局面,成为突出重围的黑马.为促进微短剧产业的未来发展,须对该剧的"破圈"现象加以研究.方法:文章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依据,研究发现基于虚拟在场、他者设限、关注焦点与共享情感四要素同在,围绕剧集一次次的互动仪式得以持续建构与展开,循环往复形成互动仪式链,造成群体团结、情感能量、社群符号与道德标准等结果,推动着"小作坊"出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逐步成为现象级的奇迹.结果:从创作端平台用户的价值共创,到接收端中华民族的情感共鸣,再到传播端多重媒体的营销共振,尽管《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破圈"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助力,然其仍可能成为自媒体时代微短剧行业谋求剧集精品化、类型多元化转变的拐点.结论:微短剧的发展任重道远,仅靠"甜宠玛丽苏""逆袭爽文"的套路难以为继,必须提高对剧集文化价值的重视度,在其传播属性和艺术属性中觅得平衡,方能长久.

    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互动仪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