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大别造山带是由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而形成的,出露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种类最齐全的各类超高压岩石,全面深刻地记录了大陆深俯冲过程.然而,对于该造山带"浅层"(地壳层次)俯冲折返过程的研究则较少涉及,这制约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全过程的整体理解.为此,本次研究以大别造山带最南缘经历绿帘-角闪岩变质的宿松杂岩为研究靶区,针对该杂岩别河地区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展开了精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温压评价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该岩石记录了三个变质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可进一步分为a和b两个亚阶段,具体的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①阶段Ⅰ:T=562±12℃、P=1.03 ±0.05GPa;②阶段 Ⅱ-a:T=663±8℃、P=1.09±0.04GPa;③阶段 Ⅱ-b:T=508~584℃、P-设定=0.5~0.7GPa;④阶段Ⅲ:T=396~472℃、P-设定=0.1~0.3GPa.其中,①→②表现为近等压增温型式,反映了一个俯冲迟滞过程,暗示了"浅层"俯冲止于莫霍面附近,并受下伏岩石地幔热源供给导致其持续增温,而②→③→④则显示降温降压样式,表现为缓慢抬升的过程.显然,大别造山带"浅"地壳层次的俯冲属于"暖"俯冲类型,并表现为一个缓慢变质演化过程,明显不同于大别造山带"冷"俯冲类型的大陆深俯冲的快速演化过程.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石榴斜长角闪岩的锆石均为具振荡环带结构,测定的37个谐和年龄范围数据范围为1470±80Ma~1258±101Ma,Th/U比值均大于0.4,加权平均年龄为1381±25Ma,该年龄应为其原岩结晶年龄,代表了哥伦比亚超大陆最终裂解时限.此外,侵入于石榴斜长角闪岩中的富石英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9 ±5Ma,反映了中国东部中生代伸展事件.结合前人的年龄资料,可以推测1.38~1.30Ga为哥伦比亚超大陆向罗迪尼亚超大陆转换的时间节点.同时,可以明确宿松杂岩则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岩石类型构成的单元,是探究扬子板块自新太古代至中生代漫长复杂的演化过程最佳的场所变质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