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立音乐院幼年班的建设者吴伯超——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人才培养学制拓宽的首次尝试

    李睿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1945年成立的青木关(常州)国立音乐院幼年班为焦点,对主要创建者吴伯超在幼年班招生选才、课程设置、教师延聘、事务处理等方面的主要贡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国立音乐院幼年班是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人才培养启动本科以下学制的首次尝试,此举不但实现了专业音乐教育向中等及初等教育延伸、培养出具备扎实基本功技能和音乐素养的专业音乐人才,而且为日后新中国的中等专业音乐教育学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口述史采访和史料爬梳,对国立音乐院幼年班的建设过程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客观、正确地对吴伯超的功绩进行评价.

    吴伯超专业音乐教育国立音乐院幼年班专业音乐人才培养

    扬州八怪之罗聘"仕女图"研究

    任政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聘是"扬州八怪"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以画作题材怪异、创作手法多样而闻名.而今,国内博物馆或海外藏家藏有传为罗聘"仕女画"题材的同类型作品.据此背景,本文以《指画纨扇徘徊图》(旅顺博物馆藏)、《纨扇仕女图》(天津博物馆藏)、《指画唐人诗意图》(扬州博物馆藏)为研究对象,通过题款、印章,以及笔墨风格、创作动机考据画作真伪,在结合绘画风格和对比现存作品的基础上,认为以上三幅作品应是罗聘在不同时间创作而成.

    扬州八怪罗聘仕女图笔墨风格古书画鉴定

    新疆细密画中的人物服饰研究

    梁婧周鑫隆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世纪,大量细密画随着丝绸之路商队传入新疆,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新疆细密画综合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图像比较法,分析新疆细密画中的人物服饰及头饰造型及特点,同时对细密画中的服饰图案绘制手法和审美特点进行总结,探寻其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疆细密画服饰头饰丝绸之路

    "琴高乘鲤"图像考

    王锦华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琴高乘鲤"是典型的汉代神仙故事,从文学叙事到图像叙事,"琴高乘鲤"图像广泛应用在汉画像石、明画、明珐华器和明瓷中.从汉魏的玄学思潮到唐宋追求现实自由,再至明代追求功名利禄,该图像意指丰富.在经历原始宗教文化、儒学文化、玄学文化、佛教文化等多次转型与交织浸润下,该图像在嬗变过程中呈现世俗化趋势,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琴高世俗化神仙形象

    绿如蓝——铜绿与石绿的颜料特性及其应用

    祝彦春孙雪琦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铜绿的特性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首先定义铜绿并回顾了其国内外的起源与发展;再则分析铜绿的廉价属性,包括获取与生产,应用及商业性价值;最后通过对铜绿与石绿的比较揭示二者的差异,为理解传统艺术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深入见解.

    铜绿石绿制作市场

    保罗·克利的中国文艺精神

    曾分良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保罗·克利的艺术中,有不少作品受到了中国文艺精神的影响.有评论认为:在音乐和诗歌之后,克利艺术中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是东方精神,表明他与东方的亲和力是显而易见的.而在东方精神对克利的影响中,来自远东,尤其是中国文艺精神,对克利的艺术创造影响很大.克利通过对中国哲学、诗歌、书法、绘画等文艺形式及其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创作出各种具有中国元素或受中国文艺精神影响的作品.

    保罗·克利艺术作品中国精神

    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中国乡土题材油画创作现状研究(1980-2020)

    曹阳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中央针对我国农业农村问题在新时代所提出的指导性政策.文章从搜集整理战略确立以来表现乡土题材的油画作品入手,对其进行阶段划分与类别研究,试图较为细致地梳理出特定历史时期此类题材油画作品与以往同类作品相比较所呈现出的新面貌与新特点,同时也会从投身乡村题材油画创作的众多艺术家中选取优秀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尝试挖掘出画家的选题意图、创作经历以及艺术语言的独特之处,探寻此类题材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乡土题材油画创作现状

    末日科幻的中国式想象——以电影《流浪地球》系列为例

    王群张浩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如今"想象力消费"的时代,《流浪地球》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本土市场的空缺,彰示着中国式的科幻想象正步入世界舞台.不难发现,该系列电影对于末日情景的想象暗含着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探索和回应,显现出科幻电影民族化道路上对于国族的自我身份定位、人物角色的行为路径、科学技术的超经验预测和灾难图景的自我整饬等不同维度的时代设想,以未来式的中国视野,置于大国叙事与未来叙事并置的交合空间,打造了"中国科幻"的想象样板.

    末日题材科幻电影中国式想象《流浪地球》

    理性的反叛:当代亚文化视域下的时尚、风格与自我

    曹珺滢刘元风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当代亚文化"出发,分析和总结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亚文化发生的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与时尚、风格和自我间的关系.文章说明了当代亚文化风格作为一种对主流文化的叛逆的补充,为时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个体对特定亚文化风格的运用是一种满足自我需求的主动选择,千变万化的风格以反叛的形式将现存的事物重新组合,在帮助人们实现个性差异与群体归属的统一的同时也拉开了个体与枯燥现实的距离.作为同构的风格融合了特定群体及个体的形象,而时尚在风格的影响下则成为一种自我意识的载体,由此,时尚、风格与自我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当代亚文化时尚风格自我意识

    大陆黑色电影中霓虹元素的演变与隐喻——以刁亦男导演作品为例

    蓝佳滢胡星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抗战前后国产黑色电影中出现的霓虹元素到中国第六代导演围绕边缘城镇空间描绘的霓虹世界,大陆黑色电影中的霓虹元素在发展与嬗变.电力工业的发展、霓虹灯产生的特殊视觉感受与特定历史变迁语境下心理感受的相似性使霓虹元素得以使用与流行,而随着大陆黑色电影类型的日益成熟与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创作进入旺盛期,原本暗自滋长的霓虹元素逐渐占据了电影中的破败城镇.中国第六代导演中,闪烁着高饱和色光的霓虹元素已成为刁亦男黑色电影的美学标识,从其电影里霓虹灯下的生存空间可以窥见转型中国语境下底层人物城市生活的困境.

    霓虹黑色电影刁亦男符号学理论空间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