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舞蹈生态学视角下"猴呱嗒鞭舞"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李吉祥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猴呱嗒鞭舞"作为山东兰陵一种极具民间特色的传统舞蹈,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意识与审美观念,为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艺术画卷增添一抹色彩.本文通过定位山东兰陵"猴呱嗒鞭舞",以舞蹈生态学作为方法论,对其进行解读与挖掘,分析其审美形态与文化意蕴,探索其社会功能与艺术价值,以期能够为其传承与保护的实践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助力艺术乡建、振兴乡村文明.

    猴呱嗒鞭舞舞蹈生态学发展路径文化传承

    新文科交叉下五育在培养艺术人才中的模式研究

    赵浩隋欣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五育教育融入学科交叉教学中,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跨界交叉视域下,梳理了五育在艺术学科中的思维,在艺术融合与人文关怀,及艺术类学科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应用潜力与交叉模式.通过分析五育教育在艺术模式过程和研究构建的剖析,旨在于艺术学科融合背景下,为培养艺术人才的实践规律和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为借鉴.

    新文科五育教育技术层面实践规律

    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下安徽民俗灯舞洋蛇灯的传承与发展

    陈晨韩丽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富强民根本、民族复兴看脱贫.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键节点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需要重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安居乐业.然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力发展文化振兴作为"灵魂"所在,要抓紧非遗助力脱贫攻坚、两者相互赋能的小辫子不能松懈.因此安徽民俗灯舞洋蛇灯融合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同时在此战略部署下优化自身传承路径与绵延发展之路是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乡村振兴策略和非遗保护手段的新路子.

    乡村文化振兴安徽民俗灯舞洋蛇灯传承与发展

    数字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影响——光的艺术

    杨志勇帕维尔·叶夫根耶维奇·舒古洛夫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效利用,提升城市光设计的智能化、高效与数字化,是数字化城市光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作为打造科学、数字化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城市灯光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公共照明需求,还能美化城市夜景.要想提升数字化城市光艺术质量,工作人员可以从科学控制对比照明;重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科学转变灯光设计中心;提升光艺术设计文化底蕴等方面入手,科学解决现阶段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统一指挥难度较大等光艺术设计弊端,为数字化城市发展背景下,光设计艺术性、欣赏性的稳步提升,提供有效服务.以此促进城市的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城市光的艺术设计路径

    高迪建造方法对参数化建筑设计创新的启示——以圣家族大教堂为例

    陶洁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经典代表作品圣家族大教堂,对其设计观念和建造方法展开研究,为当代参数化建筑设计创新提供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究圣家族大教堂与当代建筑意识、新技术手段的异同之处.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当代建筑现状进行整合,从而进一步探讨高迪设计方法对当代建筑创新的启示.通过对圣家族大教堂的建造方法展开研究,为当代冰冷的有机建筑走向自然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同时在如何传承地域文化以及创造出更富有人文内涵的建筑问题上,给予更深层次的思考.

    高迪建造方法参数化建筑创新

    媒介考古学视域下的3D电影——一场视觉"外延型增长"的未来考古

    朱琳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介的出现对媒介研究带来了很多挑战,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即成"的事实,作为新的假定对象,重新以"考古"维度进行探讨,而媒介考古学正是以客体为导向,使重点重新回归于"物"自身,对"物/技术"进行重新的审视的新视角.①本文以媒介考古学异质性和复现性为切入点,探讨了3D电影的发展和艺术史中关于"视觉强化"逻辑的关联性,以把握事件的"重现"以及"起作用的不同时间与时空",发掘它们在不同时间和场合的作用,为3D研究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更好地认识当下,为未来探索提供可能.

    媒介考古3D电影塞尚康定斯基复现性

    徽派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积善堂"民宿为例

    宋博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建筑设计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建筑设计应该综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层面,而不是仅仅关注于元素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以传统徽州建筑符号化的形式为依托,将传统徽州建筑设计文化、形式与当代生活观念融为一体,使传统的徽州建筑设计与生活的审美、应用得到有效的结合.本文以徽派传统建筑设计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视角对传承中国传统徽州文化进行深入剖析.运用徽州建筑文化元素突显地域特色与设计理念运用到民宿当中,有效保护和开发地域元素,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民宿设计徽派建筑传统文化

    作品选

    封2,封3-封4页

    黑龙江省实验艺术邀请展作品选登

    后插1-后插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