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文化空间中禅意美学的功能透视

    胡晶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空间的禅意表达,流露出未知、不确定性美的意境,将禅意概念思想里的美学特征、美学意境和审美境界与茶文化环境需求、审美需求结合,赋予茶区别于其他世俗物质的功能和灵性.禅意茶文化强调物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种文化中,蕴含人生存的禅意品格,形成特有的令人深思顿悟的情调和境界,彰显了物在人的不同实践行为下,人把物打上自身烙印后再实践的价值,物品不再是被动的存在,而是通过人的实践行为获得了新的意义.这种价值不是简单的功能性,而是物品与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的交融,是人与物共同实践的结果.

    茶文化空间构建意境感知禅意美学

    探索三维水墨动画的设计之道:新、异、变、不同

    鲍仕莲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水墨动画的奇观景象与艺术风格,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自上世纪70年代起便已开始搬上银幕.然而,受限于艺术形式的技术创新,三维水墨动画并未能展现出其应有的魅力.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性能的飞速提升,三维水墨动画升级呈现及精细化构建更加真实.本文探索三维水墨动画的设计在不断介入"新"是三维水墨动画设计的核心;"异"是三维水墨动画设计的特色;"变"是三维水墨动画设计的动力;"不同"是三维水墨动画设计的追求之上突破创作动机与思考.

    水墨画三维动画人物设计美学研究

    油画创作的精神之源——时代性、主题性、传统民俗文化的连接点

    张逸恬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油画创作中,将时代性、主题性、传统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融合,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时代所需和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可以为我国油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从油画创作的时代性、主题性、传统民俗文化连接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到油画创作的视角对油画精神之源的融合进行探讨.

    油画创作主题性时代性审美特征

    大众需求的耦合:《敦煌艺术通识课》书评

    万梅子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大学教授杨琪著《敦煌艺术通识课》一书,一经发行为艺术、历史乃至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打开了一扇通向华夏文明千年艺术的窗口.这本书不仅是有对敦煌艺术的解读,更是一次对华夏文明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反思.值得一提的是,看完这本书的体验是从"美的艺术"这一角度入手,引领读者重新审视和理解艺术关系到关注文化身份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物"作为审美存在的路径逐渐显现,为我们揭示了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对历史艺术本质和审美价值的深入探讨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审美素养,是潜移默化地陶养人的精神心灵,真善美本然性之养成.

    《敦煌艺术通识课》中国美学审美文化大众通识激活图像

    "中原书风"研究综述

    高涵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美术馆的成功举办了首届"河南省中青年书法家15人墨海弄潮展",这是当代书法复兴、书法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以群体形式推出了河南省中青年书家张海、王澄、李刚田、周俊杰等15位书家,在全国尚属首次.此后,"墨海弄潮"展览相继应邀到杭州、乌鲁木齐、苏州等地展出,在书法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催生出"中原书风".这种地域概念的书法风格几乎成了当年书坛的主流书风,让书坛各方人士迷恋、仿效."中原书风"作为一种书法现象,值得深入探究.近年来,关于"中原书风"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研究"中原书风"的焦点所集中在"中原书风"溯源、发展得失,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地域书风的比较研究,还有对"中原书风"代表性书法名家进行的个案研究等方面.

    中原书风河南综述书法

    音乐启蒙与生意:《新少年》杂志中"音乐故事"专栏的音乐社会学研究

    张陈爽子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少年》杂志由开明书局于1936年出版发行,是近代重要的一本综合性教育科普类杂志.其中由丰子恺主编的"音乐故事"专栏于1937年设立,该栏以讲故事的手法为高小、初中一二年级及乐于音乐的读者提供音乐启蒙空间,在文本内容、文本框架、编排思路中却窥见"音乐启蒙"的另一面是"生意".本文以微观史学的证据范式,从生产、传播、接受三个方面构建"音乐故事"专栏中音乐启蒙思想的社会综合运动的历史"景观",探寻"音乐故事"栏目诞生之时"艺术场"与"生意场"的关系.以助立体化审视"音乐启蒙""生意"的内在张力,为音乐出版物研究寻求音乐社会学诠释.

    音乐社会学音乐启蒙生意《新少年》丰子恺

    《陶庵梦忆》与大运河文化

    马甜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庵梦忆》与中国大运河有着紧密的联系.张岱一生主要寓居及游历于江南运河流域,深受运河文化熏陶,书中涉及了扬州、苏州、绍兴等多座运河城市,从园林建筑、民间艺术、民间习俗、运河商业等方面生动具象地展现了大运河文化;同时,大运河也影响了《陶庵梦忆》的成书、刊刻及流通过程.当下,联系研究《陶庵梦忆》与大运河文化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也为新时期大运河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陶庵梦忆》大运河文化张岱运河书写当代价值

    中国流行歌曲创演思维的性质进入文化力传播机会

    张楚格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行文化是一种具有广泛传播和影响力的文化形态.它通过电影、音乐、电视剧、网络等媒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影响人们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中国流行歌曲相比较其他形式有自身的易实现、成本低等价值,其文化传播对群体认知和理解中国形象的影响机制的程度密切相关,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递.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出发,对百年来中国流行歌曲创演思维特征进行了归纳,又在对文化自信视域下对中国流行歌曲演唱思维范畴的分析,来阐释不同文化生态下,音乐属性和文化属性融合趋势观念体系.

    文化力文化自信中国流行歌曲创演思维

    徐州梆子戏的影像化创新策略

    江浩强孙慧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州梆子戏是淮海地区的著名剧种,融汇多种经典地方戏曲,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风格独特、韵味深远,早已成为徐州地区人们生活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环境与人们审美的变迁,徐州梆子戏同众多传统地方戏曲一般,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发展困境.面对这一发展困境,创作者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戏曲艺术与影像艺术相结合,探讨徐州梆子戏的影像化创新策略.从互联网影像传播到戏曲电影摄制,探寻徐州梆子戏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的发展变革新途径.

    徐州梆子戏戏曲电影影像化

    梁绍基"以蚕为艺"的东方观念艺术内涵探析

    刘一新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来自西方语境的观念艺术从最初的重形式创新,到如今对观念艺术的阐释常走入"过度"与"私人",甚至被诟病为"虚无".而考察中国古代艺术思潮,便能发现"观念性"在中国语境下的生发过程.本文从梁绍基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出发,总结梁绍基以蚕为媒介的艺术作品具备的艺术特色.梁绍基的作品不仅是前卫的,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虚静美学的影响,有一种意境之美.梁绍基以拙诚的态度,将东方哲思与文化基因转换为当代语言,运用于重在将哲学内涵合理外化的观念艺术中,努力摆脱当代艺术中东方艺术的"他者"标签.梁绍基的艺术创作也启示我们,虽然"观念艺术"并未起源在中国,但是古代与此相似的观念意识,帮助艺术家将东方性自洽于当代艺术之中,在虚静之美中完成东方性的视觉表达与观念传递.

    观念艺术梁绍基存在主义当代艺术东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