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书画同源再考论创作自由

    陶智贤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画同源这个观念是一个被广泛接受且众所周知的共识,长期以来关于书画同源的论证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河图洛书到张彦远提出的书画同源概念,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得以不断丰富和深入.然而,近代有学者发现过于强调书画同源,反而对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他们开始反思书、画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同源"的合理性,并认为这可能限制了创作的自由发展.因此,反复思索书、画两者的关系得以思考"同源"是否合理到局限性,又感到有值得再作进一步研讨之处,是否桎梏了创作的自然风貌和形式表达.

    书画同源张彦远赵孟頫创作

    从《杏园雅集图》看明代文人活动

    刘馨蔚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谢环的《杏园雅集图》是明代美术史上相对成功的一幅明代文人雅集主题画作,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思考,本文根据图像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幅画卷从历史背景、画面人物和场景的刻画所展现的明代文人生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这一幅画生动地展示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图景,也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文化活动内容.画中的文人们在休息日聚集在一起从事着一些娱乐活动,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明代文人业余生活的一种轻松氛围,同时也能看出明朝士人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所隐藏的人生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这幅绘画作品是由艺术的表现形式逐渐转向了对当时政治生活的表现.

    谢环《杏园雅集图》明代文人活动雅集

    "南北宗论"书画理论的衍化:世风转变下的艺术嬗变

    曹珈鸣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北宗论"在绘画艺术历史长河中的流行,是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受到广泛关注与追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其理论与当时时代精神的紧密贴合,另一方面则在于文人画家们对其进行的深入阐释与不断创新.在董其昌之后,许多文人画家对"南北宗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发挥,其衍化是世风转变下艺术嬗变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艺术的不同理解和追求,也展示了艺术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今天的艺术领域,我们仍然可以从"南北宗论"中汲取灵感和智慧,推动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董其昌南北宗论书画理论精神追求

    地域视野下的当代山西山水画创作

    卢兴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当代山水画创作与地域自然因素、地域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中国整体山水画创作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地域因素带来的制约和困惑,又在不断借鉴、融合和提升的过程中努力创新和突破,逐渐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山西山水画创作者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深化,加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感知和表达,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的作品;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当代艺术思潮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吸收和融合,拓展山西山水画创作的视野和思路,推动其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当代山水画地域自然因素地域文化传统创新途径

    马尔库塞的"艺术救赎说"

    张玉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尔库塞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描述成"单向度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受控于以技术理性为组织原则的社会系统,失去否定的向度,造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为了使人类摆脱技术理性的控制,他主张从感性的角度,即通过艺术审美达到爱欲的解放以完成人性救赎.艺术形式凭借疏离现实的"异在性"成为颠覆现存秩序的有力武器,形式变革旨在激活人的感觉经验,恢复鲜活感受力."艺术救赎说"从个体感性之维规制理性膨胀,赋予艺术变革的作用,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由于其过于抽象和理想化,难免沦为脱离现实的空想乌托邦.

    技术理性单向度社会爱欲解放艺术形式

    身体的爱欲书写:安德烈·祖拉斯基的电影美学分析

    闫亢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德烈·祖拉斯基是一位波兰电影大师.和许多欧洲电影巨匠一样,祖拉斯基热衷于用电影传递哲思,将宇宙万物囊括进其充满后现代意味的影像之中.在他的作品里,身体成为展现作者风格的载体.经由身体,祖拉斯基探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美学,并与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的"爱欲"理念相遇,用爱欲勾勒出身体的意义.在爱欲的雕刻下,祖拉斯基电影中的身体获得自由,迈向至尊,彰显癫狂,生成了其独特的异质性风格.

    安德烈·祖拉斯基乔治·巴塔耶身体爱欲波兰电影

    宗白华艺术美学思想中的"空灵"观探究

    闫亮有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美学中,空灵既指一种艺术风格,又是一种审美境界,宗白华立足于艺术美学的角度,将空灵与充实称为艺术精神之两元,并多次挖掘空灵的美学内蕴.在对宗白华空灵观的内容进行梳理之后,文章第一节对空灵和宗白华的人格理论构建进行了说明,空灵和充实相统一的审美人格,正是宗白华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第二节论述空灵和宗白华虚实理论的建构,宗白华的空灵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其虚实理论的内涵,一虚一实中流露着含蓄蕴籍的空灵美,第三部分论述宗白华《流云小诗》中"空灵"境界的具体呈现,最终明晰宗白华空灵观所具备的现代价值意义.

    空灵意境宗白华人格

    民族性本质化:《人生大事》的生与死

    韩梦涵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江江的《人生大事》在继承"死亡"主题对生与死问题的反思的同时,也为中国"死亡"主题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现代化的重新书写.中国电影"民族性"的提出与发展,不仅是对中国特殊环境的展示,也是国民加深地方情感,实现民族价值认同的窗口.《人生大事》影片中有中国所特有的民族性表达,对电影创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面临精神危机时实现自我价值认同有积极的意义.

    电影"死亡"题材《人生大事》民族性

    北方岩画的地域性特点分析

    孙一丹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方岩画被视为学术探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这些岩画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保护,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通过对岩画的精确测绘和详细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出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发展演变,通过了解北方岩画与南方岩画在具体区域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以及对于岩画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明.本文通过研究阐述北方岩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从而推动北方岩画研究领域的发展.

    北方岩画地域特征文化遗产

    赛博时代的一面镜子:《黑镜》中的后人类景观解读

    刘子璇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镜》系列剧集深入探索了未来社会在高科技生物技术广泛"浸入"下的后人类形态演变.剧中频繁出现的赛博格形态"人"以及无处不在的赛博空间,揭示了现代性危机,这是对后人类生存图景的深刻探究与思辨.这种科技文化现象让人类愈发依赖媒介科技,进而造成人格的异化,同时揭示了当虚拟意识空间与现实世界高度虚拟化后,可能引发的多重危机,这些都是后人类时代可能面临的生存困境.《黑镜》系列剧集警示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迎接后人类时代的到来,在技术进步的背后要始终坚守人类的主体性.

    《黑镜》后人类赛博格赛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