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Journal Asia-Pacific Security and Maritime Affairs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年变局之变、历史启示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王鑫
    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的历史大势与国际体系加速转型相互叠加演进,而中国也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客观冷静地厘清世界百年变局的内涵要义,是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逻辑起点.中国未来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大国关系、全球治理、世界矛盾的新变化进行战略运筹谋划.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百年发展走过的道路与取得的经验,有助于更加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本遵循和道路方向,进一步增强在新的动荡变革期把握战略机遇、驾驭战略风险的能力.

    百年大变局历史经验国际关系大国关系中国外交国家安全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李文
    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把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转化为本国现代化内生动力,把本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转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的"双重属性说",是现代化学说发展中一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说",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明确了根本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彰显着鲜明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双重属性两个结合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创新世界意义

    从东盟到"东盟世界":东南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全球意义

    翟崑
    3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东盟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大国竞争势能持续增加,东盟致力于打造的包容性地区秩序同样处于正增长态势.回顾东南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历程,东盟从被动参与者逐渐演变成为地区秩序塑造者,形成了"东盟世界"的空间形态与理论雏形."东盟世界"的兴起不是凭空产生,亦非东盟纯粹自发性的结果,而是东盟国家之间、东盟与大国、东盟与全球三大维度的复杂系统合成."东盟世界"在认知层面来源于东盟对内外部世界的体悟与反思,在实践层面来源于东盟国家之间以及东盟与外部世界互动的经验逻辑."东盟世界"不是单一静态概念,而是动态的概念集合,可以从宏观层面展现东盟建立的跨区域全球网络的搭建过程,为世界政治呈现动态的东南亚区域概念系谱图变迁,也为"全球南方"参与国际秩序构建提供范例.

    东盟东盟世界东南亚地区秩序全球南方全球意义世界政治

    功能化和安全化:大国战略竞争与亚太经济合作的双向演进

    管传靖
    6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美国拜登政府加快了"印太经济框架"谈判,亚太地区经济秩序发展方向之争趋向激烈.随着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亚太地区经济关系的战略意蕴日益复杂,大国如何利用经济合作影响战略关系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贸易协定的战略效应不仅包括其对合作者之间的"战略稳定效应",还包括对非参与者的"战略外部性",它们受到经济合作深度的调节,构成了"功能化"和"安全化"两个基本路径.近十年来,中国支持东盟引领地区经济合作,贸易协定的"战略稳定效应"推动着经济合作的功能化演进,美国则基于地缘利益考虑而利用贸易协定的"战略外部性",刺激地区经济合作不断趋向安全化,亚太地区形成了"功能化"与"安全化"并行的双向演进格局.

    地缘经济竞争亚太经济合作贸易协定战略外部性功能化安全化

    南海地区新局势、新挑战与新思路——2023年度"南海论坛"综述

    常娜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南海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危机频发,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和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应对亚太海洋安全新形势,相关问题亟须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3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南海维权维稳斗争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美国与小多边机制干涉南海的挑战与应对、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历史视角和法律斗争新态势与新挑战,以及增进南海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面对法律、认知、话语斗争等诸多形势变化,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证据链建设和话语权构建,结合具体条件重塑相关实践的规范性,增进南海合作和共同开发.

    南海论坛南海地区南海政策中美战略博弈海洋权益南海合作

    "发展中国家"概念何以引发争议?——GATT框架下的概念史考察

    张桐
    9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治理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近年来却成为国际话语场域中的争议性概念.考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框架下"发展中国家"概念的历史,对于厘清相关争议的缘起和进一步理解国际话语竞争具有重要价值."发展中国家"概念在GATT框架下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修订GATT1947第18条为代表的概念孕育阶段,60年代以增加GATT1947第四部分为代表的概念萌芽阶段和70年代以后以普惠制、差别优惠待遇及"毕业原则"等为代表的概念流行阶段.GATT框架下的"发展中国家"概念展现出模糊甚至混乱的特征,为 日后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争议埋下了隐患.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概念的塑造过程中注入了自身的价值观,而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却十分有限,这也为当今的国际话语竞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GATTWTO国际话语竞争

    印度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沿革、逻辑及趋势

    蔺晓林
    10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独立至今,以相关决策过程是否具备机制化特征及其发展程度为判断依据,其国家安全决策机制大体呈现三个阶段性沿革:独立后较长一段时期,威权型决策是其主要特征,并随多届政府改革尝试向机制化缓慢演进;瓦杰帕伊政府重建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形式上确立以战略政策小组、国安会秘书处和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为中枢的决策机制;近年莫迪政府的改革则在多个具体环节推动印度国家安全决策朝着机制化拓展.在现代化发展和国家建构模式探索的双线逻辑推动下,印度国家安全决策主体不断扩大,决策过程和内容渐趋科学化,决策影响力不断拓展渗透向各领域,推动印度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朝着机制化运作、整体长远规划和系统化综合协调的方向不断演进.

    印度国家安全决策机制威权型决策机制化莫迪政府

    Abstracts

    前插1-前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