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烟台大学

郭善利

季刊

1004-8820

xuebao@ytu.edu.cn

0535-6904913 6902699

264005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烟台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8年创刊。烟台大学副校长张瑞丰教授任主编。我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国家级重要文摘刊物累期转摘,并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和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四家权威检索机构的检索期刊。我刊199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g掺杂ZnO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邓田田田雪孙元平
    207-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微波水热法在80~140℃的生长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银(Ag)掺杂的氧化锌(ZnO)样品,掺杂液中Ag+质量分数分别为 0、0.2%、0.5%和 1%,并采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室温荧光(PL)等方法详细研究了Ag的掺杂对ZnO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在低温条件下,高浓度Ag掺杂的ZnO结晶质量最好,而在高温条件下,纯ZnO的结晶质量优于Ag掺杂样品;SEM结果表明,ZnO为空心纳米结构,纯ZnO样品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形貌由中空的棒状结构逐渐转化为多层的片状结构,而随着Ag掺杂浓度的增加,中空的六方柱状结构逐渐解体,样品颗粒减小,这一现象符合介孔形成的基本理论——柯肯达尔效应;PL光谱表明,随着Ag掺杂浓度的增大,ZnO的可见光发光强度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能带的带隙则逐渐变窄.Ag的掺杂浓度和样品生长温度对于ZnO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起了关键性作用.

    微波水热法ZnOAg掺杂柯肯达尔效应光学性质

    基于Co-N-C改性隔膜的高性能锂硫电池

    崔洪涛王哲曾涛李婧...
    213-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制备了一种钴嵌入式叶片状氮掺杂碳(Co-N-C)材料改性隔膜用于锂硫电池,借助高分散单质钴提供的活性位点实现对正极侧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化学锚定,抑制其溶解导致的穿梭效应;利用氮掺杂碳材料的微纳结构加快离子传输速率,提高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使改性隔膜实现吸附-催化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改性隔膜组装的锂硫电池,首圈比容量高达1408 mAh/g,且在1C倍率下稳定循环400 圈,衰减率仅为每圈0.05%,电池性能明显提升.

    锂硫电池改性隔膜穿梭效应催化转化

    含抗泥功能单体的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及抗泥性能

    王光阳宋远明周正
    223-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聚乙二醇400(PEG400)合成了一种新型抗泥功能单体(FM),并将其引入到聚羧酸减水剂(PCE)的分子结构上,制备了几种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AC-PCE).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FM和PCE进行表征,分别通过净浆流动度和砂浆流变性试验考察PCE在含蒙脱土(MMT)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中的分散性能,并研究了PCE在MMT上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与不含FM的聚羧酸减水剂相比,AC-PCE减少了在MMT上的吸附量,抑制了MMT的插层吸附,降低了含MMT水泥净浆经时流动度损失以及含MMT水泥砂浆的屈服应力.研究表明,AC-PCE具有良好的抗泥性能.

    聚羧酸减水剂抗泥功能单体PEG400

    输入饱和下水面舰艇的时变编队控制

    梁煜祺李健
    230-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艘水面舰艇编队控制中,为了弥补较强的不确定性,并降低控制器对系统信号的测量负担,提出水面舰艇编队的时变控制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引入光滑函数来处理饱和约束,同时通过构造含有时变增益的状态变换,将原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新的时变系统的镇定问题.然后,结合向量反推控制设计方法,给出时变反馈控制器的显式形式,保证闭环系统所有信号都有界且所有跟随船以期望的时变编队队形渐近跟踪到领导船.最后,仿真算例验证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时变编队控制不确定性输入饱和时变反馈

    UPLC-Q-Orbitrap HRMS法结合分子网络分析吴茱萸汤的化学成分

    迟呈林李彩红李文静李宗超...
    240-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UPLC-Q-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分子网络,全面快速地分析和鉴定吴茱萸汤中的化学成分.使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型色谱柱(150 mm×2.1 mm,1.8 μm)进行色谱分离,离子源为H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随后,将质谱数据导入GNPS平台生成分子网络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再将质谱数据导入 Compound Discover 3.2 软件进一步对化合物进行鉴定.最终在吴茱萸汤中共鉴定出 100 个化合物,其中以黄酮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萜类、糖类化合物为主,还有少量的苯丙素类、苯酚类、苷类化合物.其分析方法和结果对中药复杂体系的成分表征具有借鉴价值.

    吴茱萸汤高分辨质谱分子网络成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