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太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Journal Asia Pacific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师院校少数民族新生学习适应与社会工作介入问题研究综述

    张凤荣张征然包丽娜
    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是学生从生活依赖期走向成熟期的主要社会化场所,少数民族新生如果不能尽快适应高校的环境,不仅会阻碍他们自身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学校培养人才的整体质量,更会涉及到民族地区发展后备人才的供给和国家的繁荣稳定.本文探究此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以后此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少数民族新生学习适应社会工作介入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赵蕊
    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些年来网络技术以及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大规模普及,当今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新的传播主体出现,对于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样,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构建出了师生之间的新的沟通方式,打造了新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主题地位以及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传播力度.

    自媒体大学生德育工作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研究

    王瑞
    226-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高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是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下,受网络技术、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途径,从而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高校学生党建创新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闫琳
    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上、特别是政治思想上的积极转变,最终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全面发展关系

    论抑郁症大学生积极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刘伶俐
    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97年Seligman在就任APA主席一职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思想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本文将对近几年抑郁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咨询与实践研究的方向与进展进行综述,提出积极心理咨询与治疗值得借鉴的意义,为丰富抑郁症大学生的研究手段和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抑郁症大学生教育积极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自尊与适应性的相关调查

    米晶晶李红党飒沈海珠...
    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大学生自尊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统一发放自尊量表、大学生适应性问卷,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自尊水平在是否担任班级职务上存在差异,学生干部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的.(2)适应性总体水平在是否担任班级职务上存在差异,学生干部的适应性高于非学生干部的;在是否独生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的适应性高于非独生子女的.(3)自尊与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与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与效度量表这几个适应性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大学生自尊适应性

    基于高职院校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方”联动为例

    赖启财
    23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相关教育理论以及学生技能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素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致于高职院校的管理类学生不能完全很好的适应社会对职业需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此,相关高职院校应该深入研究当前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根据学院特点,形成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的互动机制(下文简称三方联动),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通过介绍高职院校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指出了问题的所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式.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管理类学生三方联动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内主体分析

    王辉骆彬
    23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前提,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校内各部门主体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须协调好高校管理者、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学团工作部门和资源管理部门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发挥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确保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有效的实施.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执行主体

    “微公益”——蓝丝带在行动传播影响研究

    葛荣亮
    23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公益社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的重要平台,更是提升大学生认知和素养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机制需要完善,社会的信任度需要提高.以笔者学校为例,通过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获取大学生公益社团长期建设的有力支撑,从“发起动因”、“保障系统”、“管理平台”和“激励制度”四个环节出发,以达到蓝丝带公益社团可持续发展.

    微公益蓝丝带传播影响

    太行山精神指引下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与对策研究

    郁冠华黄长春
    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才成为国家竞争的关键.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和思想根基的稳定,关系到“中国梦”和“两个百年”目标的早日实现.由于自身和环境的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等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太行山精神”是高校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对于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太行山精神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