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太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Journal Asia Pacific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5-2015年中国远程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成本效益研究的量化分析

    郑茗兮张云祥
    284-285,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近十年(2005年-2015年)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中国远程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其作者、研究单位及其归属地、研究方法、引用数等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以总结最近十年中国远程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趋势与特点,以期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远程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成本效益量化分析

    1=?+?

    徐婉羚
    286页

    1/21+∞

    英国执政党网络报对中式教育纪录片评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张露茜
    287-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期BBC中式教育纪录片的语料库分析研究发现报道中存在一定偏见.但无法断定这是否是英国媒体为达到戏剧性效果的制作手段还是刻意为之的制作.因此,需进一步采用批评话语分析,对英国执政党报刊《泰晤士报》的网络评论进行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的分析,了解西方国家对中式教育的认知如何.研究通过对中式教育的不同意见与英方校长话语的分析,发现该报倾向反对中式教育,不希望发生教育权利的变更.建议结合中式教育当代理念,在国际化教学中使用不同学科的分层教学模式、中式说教式课堂、中式实践式课堂等.

    中式教育“走出去”搭配范例对比批评话语分析

    “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石婷
    289-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界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一,将其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二,将其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三,将其理解为一种课程组织形式.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以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为特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问题

    从“飞娥扑火”到“嫦娥奔月”——田小娥形象分析

    庄翠霞
    29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品,改编后的话剧,结合地方特色更直观地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田小娥是《白鹿原》塑造的众多女性人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在旧社会黑暗礼教制度的榷残下,依然为幸福、为爱情、为生存不断地抗争着,虽然这抗争在当时男权强权下仍然无力回天,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从历史长河来看,田小娥这一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女性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落后礼教制度的反抗.

    《白鹿原》田小娥话剧自由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党校法治教育问题研究

    曹瑞丽
    293-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校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党校主要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在党校开展法治教育,是落实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对于提升广大普通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法治大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党校法治教育问题的必要性,进而探索一些党校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党校法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党校法治教育必要性途径

    沈阳市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犯规动作的调查与分析

    李飞飞
    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名少儿运动员要想成长为一名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的优秀运动员,就必须在多方面能力上加以全面培养.体能、专项技术等多方面能力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而比赛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在训练中不断培养,更要重视比赛过程中的培养与形成.本文主要就沈阳市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犯规动作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犯规动作

    从文化学角度看心理健康观

    娜日
    296-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条件、不同社会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系统与思维方式建构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观.但是,心理健康的本质是心理系统的自动调节的平衡机制的正常运作,是由平衡——不平衡——平衡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本文认为从文化学角度看心理健康观不仅要看到心理健康观的文化多样性、历史时代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层次性,还必须要看到其本质上的相通性.

    心理健康观多元文化适应性

    浅谈大教育观下的语文改革

    邓生清
    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观需要大教育观,大教育观需要大语文观.大语文观需要大教材观,大课堂观,大教法观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新定位.

    大语文观大教材观大课堂观大教法观教学能力重新定位

    “互联网+”究竟会给教育带来什么?

    吕森林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