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课内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课内外
语文课内外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语文课内外/Journal YUWEN KENEIW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礼拜二午睡时刻》解读研究文献综述

    徐菁雯
    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礼拜二午睡时刻》(以下简称《礼拜二》)选自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同名小说集《礼拜二午睡时刻》.本文以相关研究文献及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先对《礼拜二》的研究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后归纳已有文献,总结研究存在的不足是缺少对《礼拜二》全面解读和汇总,此外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总体局部两手抓.

    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意义多元角度

    鲁迅乡土小说中的民俗现象

    周凤娟
    2页

    写好中国字传承中华魂

    贾芸蔚
    3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并有一定的速度,是帮助少先队员顺利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基础.学会了写字,就能用文字表情达意,就能完成作业,这对于队员当前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少先队写字传统文化

    管子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花凤莹
    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华夏文明的大地上,涌现出很多传奇的人物.有幸的是我们颍上出了位名相-----管仲.他的"管鲍之交"和"一匡天下",倾倒了无数人.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本着对先贤文化学习和弘扬的精神,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如下的努力.

    硬核整合创新

    灵魂的拷问——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之追凶

    梅思斌
    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鲁迅的作品从中学语文课本删减,但是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仍然没有过时,人们对于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与探讨越来越深入.本文从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发生根源进行深入的拓展性研究,通过对文本中人们容易忽视的细节信息发现,冲破现在已有的解读定论,深化作品的主题,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和鉴赏作品.

    《祝福》悲惨命运拷问灵魂

    痴情染成梦中梦——谈《湖心亭看雪》文本矛盾中的痴情

    马双龙
    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九上中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教学中心素来以体味作者之痴为重.因此,理解痴在何处是教师研读文本以及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痴情何在,仅从雪夜独往这一层面着手,显然是不够的.在通过发现文本矛盾,分析矛盾的方法之下,作者内隐于写作内容中的痴情显露了出来.这份痴情,不仅在于作者当夜的行文,更在于作者写作本文时对当时内容的修改或者说美化.这是一位痴人,通过一篇痴文,点染出的一片痴情.

    初中语文文言文研读《湖心亭看雪》矛盾分析痴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

    陈小兰
    7页

    轻叩诗歌的大门

    李彩芳
    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还原"为路,探寻真情——《背影》文本解读

    崔兆云
    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在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以其朴实的文风、真挚的感情而享誉文坛,也是现代中学课本的必读课文.多年来,围绕此文的情感,语文界和评论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展开了很多的争论.在这些解读中,我更倾向于孙绍振教授的观点:"爱的错位、爱的隔膜是《背影》之所以不朽的原因."背影里有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更有儿子对父亲无法言说的忏悔.他提出的"还原法"文本解读策略也是很有效的解读思路.

    刻意描写品析语言

    呐喊中的温情——《社戏》文本解读

    罗敏
    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在统编版教材中只选取了童年看戏的部分,删去了原文中在北京看戏的相关内容,小说的语言童趣而又诗意,刻画了一个个童年记忆中纯真的孩子们,最后向我们道出了心中的美和希望.

    矛盾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