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雷寒

月刊

2095-1485

zhyxjyts@126.com

023-68485014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刊名《医学教育探索》,是医学教育专业期刊,杂志主要反映国内外最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传播医学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导学术研究,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作者、读者遍及我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部分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视野下全球卫生教育及启示

    侯建林
    57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卫生教育是一个以跨国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健康问题为重点的教育领域。目前,全球卫生教育迅速发展,国外高校纷纷设立全球卫生教育机构,开展通识教育、学位项目教育和非学位项目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全球卫生教育,并且采取了提供经济资助、学分认定等扶持性措施。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该支持并推动全球卫生教育的发展,加强高校全球卫生教育机构建设,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全球卫生教育活动,并提高全球卫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

    医学教育全球化全球卫生教育教育机构教育形式

    认知风格和气质类型对儿科学翻转课堂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杜雨茜乔莉娜闫昱江杨雪...
    582-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认知风格、气质类型的医学生在儿科学翻转课堂中的表现。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85名学习《儿科学2》课程的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儿科学翻转课堂集体教学。采用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cognitive style figure test)调查学生的认知风格,采用气质自我测试问卷调查学生的气质类型,通过聚类分析、ANOVA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卡方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认知风格、气质类型学生翻转课堂成绩的分布及差异。结果 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多血混合型、多血黏液混合型、少抑郁型、少胆汁型4类,占比分为28。24%、23。53%、27。06%、21。18%。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占比分别为51。76%和48。24%。在分类比较上,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翻转课堂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5),但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翻转课堂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P>0。05)。在测试各维度得分相关性上,黏液质类型得分(r=-0。283,P<0。05)和认知测验得分(r=0。346,P<0。05)与翻转课堂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儿科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气质类型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可灵活运用互动及评价方法;需注意把握好合作学习与独立自主学习的关系;儿科学翻转课堂不同环节设计需进一步改善。

    认知风格气质类型翻转课堂儿科学

    人工智能在儿外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郑超翟瑄
    589-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儿外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剖析儿外科医学教育的现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从辅助临床决策、辅助教学、虚拟仿真训练、题库建设等多个角度探讨其在儿外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并对人工智能在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儿外科医学教育

    儿科护士标准化家长自我评价及培训需求的调查

    张彩云王晓军王秀娟王爱华...
    594-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护士标准化家长参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后自我评价及培训需求,探讨儿科护士作为标准化家长的可行性及培训、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儿科护士标准化家长的自我评价,影响其表现的因素及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37名护士标准化家长的调查问卷,36人(97。30%)认为能够很好地胜任标准化家长工作;36人(97。30%)对自身责任心和公平公正满意度最高;26人(70。27%)对自身表演能力满意度最低;23人(62。16%)认为承担非本专业疾病的考核会影响考核过程中的发挥;34人(91。89%)对问诊内容和技巧的培训需求最高;16人(43。24%)认为"讲授"及"给出案例由医生和标准化家长进行考核模拟演练"是更适合的培训方式;护士参加培训及考核多利用自己时间,愿意参与标准化家长的认证考核。结论 在儿科护士标准化家长培训中,要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合理安排培训考核时间,加大政策支持,使护士标准化家长管理更规范。

    护士标准化家长培训评价

    儿科专业基地指导教师床旁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

    郭凌云刘琳琳刘钢王爱华...
    599-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儿科专业基地指导教师床旁教学的现状,分析儿科床旁教学现存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儿科床旁教学有效开展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参加2022年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培训班的475名指导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科床旁教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按医疗职称将指导教师分为主治医师组、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指导教师一般资料、床旁教学比例、床旁教学困难、需加强的能力等情况。采用SPSS 21。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共有475名指导教师参与调查问卷。96。84%(460/475)的指导教师来自三级甲等医院,其中54。11%(257/475)的指导教师从事临床教学的工作时间大于10年。日常临床教学中97。26%(462/475)的指导教师进行床旁教学,但床旁教学占日常临床教学的时间比例低,大于50。00%的占30。11%(143/475)。儿科床旁教学中的主要困难为儿科病房或门急诊环境嘈杂[75。58%(359/475)]、教学时间少[71。16%(338/475)]、临床压力大[64。63%(307/475)]、患儿配合程度低[54。95%(261/475)]、儿科病房或门急诊有家长陪同[44。84%(213/475)]、住院医师背景差别大[41。68%(198/475)]、科研压力大[30。11%(143/475)]等。主治医师中有41。20%(96/233)的指导教师床旁教学时间小于30。00%,而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则为28。57%(68/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指导教师从事床旁教学的时间占比过低,与儿科就诊环境嘈杂、儿科指导教师临床压力大等诸多因素有关。

    儿科床旁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研究

    党红星罗蓉李静
    606-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了解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使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中文版(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形式,对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轮转的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分析。通过(均数±标准差)描述CTDI-CV得分,采用SPSS 23。0软件用t检验、F检验、趋势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批判性思维倾向分布情况。结果 共收集到130份有效问卷。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CTDI-CV总体平均为(235。76±30。73)分,男性得分为(224。40±28。50)分,低于女性的(242。86±30。08)分(P=0。001);"5+3"一体化学生[(244。18±30。33)分]较统招硕士[(232。02±30。32)分]得分高(P=0。037);研究生三年级学生[(254。77±18。97)分]比二年级[(229。21±27。19)分]和一年级[(219。79±37。41)分]得分高,且随年级增加而增加(H=30。34,P<0。000 1)。全部学生寻找真相子维度的平均分为(39。52±6。86)分,是所有子维度中最高的;最低的是批判思维的自信心,得分为(28。65±7。23)分。女性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P=0。027、0。025、0。031、0。016、0。005、0。013);求知欲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结论 大多数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上呈现多元化或不太倾向于批判性思维。他们愿意寻找真相,但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较低。其中,女性、"5+3"一体化和高年级研究生相对更倾向于批判性思维。这些发现突显了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医学教育

    基于OSCE年度考核的设计及评价反馈

    王雨嘉焦莉平
    613-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自2004年起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应用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全面评估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随着住培工作对"分层递进"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北京儿童医院根据不同年级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要求,开展了基于OSCE考站的年度考核方案研究,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年度考核内容及相应培训课程,为进一步有效提升儿科住院医师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年度考核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儿科教学实践研究

    陈凤余更生张志勇华子瑜...
    618-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成性评价强调信息的及时反馈,重视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改进,通过"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学相长。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将形成性评价广泛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在本科院校教育中探索该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成性评价工具进行教学实践,建立具有专科特色的、可推广的儿科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新医科时代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儿科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适应于高等教育的要求和目前医学教育的新形势。

    形成性评价儿科教学模式

    临床问题引导的集成教学在《儿科学》的应用研究

    张志勇窦颖郭艺华子瑜...
    623-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儿科学》课程存在关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高阶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问题,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基础上,以"学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临床问题引导"的集成教学,形成"集成整合和一体三化"的创新特色,探索和实践符合临床医学生学习规律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创新,学生教学满意度明显提升,教学成效显著。并在西部儿科联盟积极推广,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儿科学教学创新集成教学

    LPC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儿科外科学总论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国强吴鸿伟谢学虎刘宁...
    627-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PC即以课堂授课为基础的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模式(case-based learning)综合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儿科外科学总论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见习外科学总论的首都医科大学2019、2020级五年制儿科专业6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33名学生作为试验组,采用LPC综合教学模式;3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LBL传统教学模式。分期完成授课及考核。对比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评分、临床思维能力、见习的积极性、对见习带教的满意度。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LPC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评分为(99。91±0。29)分、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为(91。06±5。93)分,都高于LBL组的(84。72±10。21)分和(84。31±7。98)分。见习的积极性良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C组学生掌握外科学技能操作比例(100。0%vs。63。9%)、掌握外科学无菌原则比例(100。0%vs。69。4%)、增强临床能力比例(97。0%vs。66。7%)、提高沟通能力比例(93。9%vs。72。2%)、增强查阅文献的兴趣比例(90。9%vs。63。9%)、增强科研的兴趣比例(93。9%vs。69。4%)、满意教学氛围比例(100。0%vs。72。2%)、满意见习带教方法比例(100。0%vs。63。9%)均优于LBL组。结论 LPC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儿科外科学总论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LBL教学模式好,值得推广。

    LBL教学模式LBL+PBL+CBL儿科外科学总论见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