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雷寒

月刊

2095-1485

zhyxjyts@126.com

023-68485014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刊名《医学教育探索》,是医学教育专业期刊,杂志主要反映国内外最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传播医学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导学术研究,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作者、读者遍及我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部分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重症监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郭春玲熊杰谢晓玲冯占春...
    1009-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对于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深入探讨国内外ICU专科护士培训及其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在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总结性评价模式,而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研究相对较少。这导致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并且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一套科学、实用且符合我国国情的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需要制定统一、合理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结果导向的质量评价基础上,加强对培训过程的质量评价。同时,应充分考虑并综合评价主体各方的需求,以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服务质量。

    重症监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基于工作场所的评价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马赛李天乐王富高婧...
    1015-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以胜任力为导向"医学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发展,考核理念发生了从"对学习的评价"向"为了学习的评价"的转变。基于工作场所的评价(workplace-based assessment,WPBA)是一类适应上述转变的、对教和学具有双向促进作用的考核工具。本研究通过论述WPBA的内涵与核心、具体测评工具、应用优势、应用现状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探讨WPBA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积极意义,进而推广应用。研究建议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构建并应用多种WPBA工具结合的全程考核体系,以促进口腔医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培养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口腔医学临床教学考核基于工作场所的评价

    医学技术本科生教育满意度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

    陈玮周怡馨黄乐佳王彦玮...
    1021-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国内不同院校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受教育满意度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培养对策与建议。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及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医学技术在读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人口学特征、专业选择动机、教育满意度等方面,共计54个变量,其中包括21个名义变量和33个连续变量。运用SPSS 2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调研结果显示,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对教育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4。02分。其中,课程与教学获得最高满意度,而学术氛围成为最不满意的因素。此外,培养管理因素与教育满意度之间呈现出最强的相关性。不同院校、专业选择动机与教育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技术本科生的教育满意度水平较高,"双一流"院校本科生教育满意度低于应用型普通院校本科生。应当重点关注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与管理,营造积极学术氛围,提升报考院校和专业吸引力。相较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处理好培养目标与学生期望、行业需求乃至国家战略所需之间的关系。不同院校可在课程与教学、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整,促进医学技术人才错位、多元、有序发展。

    医学技术本科生教育满意度人才培养

    儿科护士对死亡教育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朱淑贞诸纪华周红琴林楠...
    1026-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护士对死亡教育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儿科病房开展死亡教育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 采用张炎改编制的医护人员死亡教育认知评估量表,以问卷星形式对全国15家儿童专科医院的827名护士进行死亡教育认知调查,分析影响死亡教育认知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3。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ANOVA分析,并采用多元回归方程对儿科护士死亡教育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儿科护士死亡教育认知总得分为(35。61±5。64)分,低于中位数得分的36分,儿科护士对死亡教育认知程度处于中下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士职称(回归系数0。064,P=0。045)、对死亡教育的培训需求(回归系数0。300,P<0。001)和了解途径(回归系数0。018,P=0。003)是儿科护士死亡教育认知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儿科护士死亡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有待通过专业的培训获得并提高。医院应把死亡教育列入儿科护士继续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儿科护士的死亡教育认知水平;促进死亡教育活动在儿科病房临终关怀中的开展和应用;降低死亡事件对护士自身情绪的冲击;减轻家长的焦虑和痛苦体验,提高就医满意度。

    儿科护士死亡教育认知水平临终关怀

    麻醉学科临床科研进修培训体系建设探索

    李程玉李茜李晓强
    1032-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进修医师对临床科研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当前进修培训体系仍不完善。本研究于2020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以需求为导向,设计了"全程导师制"培训模式,搭建了规范的理论培训框架,构造了多元化的学习模块,从而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麻醉学科临床科研进修培训体系。经实践,该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麻醉学科进修培训中存在的医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标混杂等问题,有效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科研能力。在已结业的42名进修医师中,所有进修医师均能独立完成1份临床研究方案,并有14名进修医师以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学术论文。未来,将通过继续加强人文教育、丰富培训考核维度及建立培训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并通过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吸纳基层人才,带动基层共同发展。

    麻醉学进修医师科研进修培训体系

    OBE理念下研究生生化技术课程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陈宁刘湘帆李莉吴洁敏...
    1037-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研以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为理念指导下的研究生生物化学技术课程建设效果,分析研究生群体实验技术需求,提出整合优化的教学方式及举措。方法 采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自编问卷,利用网络问卷发放形式以上海某高校医学院2021级120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抽样调研。采用Excel及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调研可知,OBE理念指导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生化技术课程在教学框架、课程设施、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综合方面评价效果良好。112名学生(95。2%)认为,课程对实验技术拓展及实验操作能力很有帮助。但课程安排上仍需拓展实验种类、增加实验操作。结论 OBE理念指导下研究生生化技术课程建设已逐步收获成效。后期将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优化课程教学安排。

    生化技术研究生基于成果导向教育课程建设

    临床医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视角下的问卷调查研究及启示

    龚清歌王岩蒋宁郭亚楠...
    1042-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重庆医科大学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招收的学生为对象,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自制问卷,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办学体系对中国临床执业医师考核的适应性,以及国外交流学习的方式与收获等方面进行问卷反馈,数据以百分比表示。结果 接受调查的75名受访者中,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方面,学生对课程整体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比为42。67%(32人),对中外合作办学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满意或非常满意占比为29。33%(22人)。在办学体系对中国临床执业医师考核的适应方面,学生认为有必要对中外合作办学体系的医学专业教育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或改进的占比为98。67%(74人):有70。67%(53人)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体系的教育内容与中国执业医师考核要求一般或者不太相符,73。33%(55人)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体系在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方面学科结构不够完善。在国外交流学习方式方面,76。00%的学生(57人)认为在国外学习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 本校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借鉴英国理念,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针对学生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学校将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贯彻创新培养理念,聚焦学科融合;梳理课程,增加辅导;推广案例式小组讨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视角临床医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问卷调查

    "参与式"双语教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段东潘晓梅庞华管丽丽...
    1046-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参与式"双语教学在核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以相同的《核医学》课程章节为教学内容,对重庆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及五年制的学生采用传统"灌输式"双语教学,对2015级采用"参与式"双语教学,以阶段性小测试、问卷调查及期末测试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 在阶段性小测试中,"参与式"双语教学的平均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和英文题目成绩[七年制:(82。13±10。72)分、(35。74±4。13)分、(23。03±3。40)分;五年制:(78。66±12。75)分、(34。30±5。59)分、(22。45±2。91)分]均高于"灌输式"教学[七年制:(79。21±11。31)分、(33。86±5。23)分、(22。12±2。75)分;五年制:(75。29±10。81)分、(32。70±6。04)分、(21。36±3。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式"教学总满意度优于"灌输式"教学。期末测试中"参与式"教学组的成绩亦优于"灌输式"教学,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核医学教学过程中,"参与式"双语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参与式教学双语教学核医学

    《伤寒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杨军牛锐陈丽名谭颖颖...
    1050-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伤寒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采用三结合为抓手(理论与临床结合、科教结合、思政与专业教育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行课上与课下、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内容及组织实施、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考查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近3年,累计10人次获得省市举行的、与伤寒论相关的创新大赛一、二等奖,收集整理经方治疗病案70余份、研究性小论文82篇、学习心得155份,跟随学校附属医院以及校医院前往5个社区医疗下乡,进行中医诊疗活动20余次。学生课程总评成绩平均87分,94。00%(141/150)的学生对本课程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课程建设对《伤寒论》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应用很有帮助,提高了学生经典阅读、医案评析、辨证论治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可度提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中医教学《伤寒论》线下一流课程建设

    微视频作业在护理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柯妍妍杨海丽张帆
    1055-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护理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人才培养目标的产出为导向,本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视频作业作为课程思政环节的补充。通过在课堂全过程进行思政融入的讲授、微视频主题选择、任务的发放、教师全程跟踪辅导、评价奖励等环节开展工作。此教学改革将传统的微视频引入教学,从"教师录给学生看"转变为"学生录给大家看",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拓展了微免课程创新教学的新维度。

    课程思政微视频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