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食疗与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食疗与健康
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
医学食疗与健康

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

半月刊

2096-5249

yxslyjkzzs@163.com

0731-83577619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

医学食疗与健康/Journal Medical Diet and Health
查看更多>>《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国家级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3-1545/R,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5249,国内邮发代号42-206,国外邮发代号M2827。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共同主办,半月刊、大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Medical Diet and Health。本刊为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期刊,办刊宗旨为:反映国内外医学与食疗的研究成果,促进医学与食疗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传播健康饮食方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由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周晓兰
    1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就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发症,恢复质量,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文章究通过评价当前护理流程,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主要包括加强早期识别和快速响应系统、优化临床路径、提高护理团队专业技能、加强患者及家属教育和扶持等。这些建议是为了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以改进治疗结果。

    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流程生存率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周蕾
    18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讨急诊重症监护室对其采取SBAR沟通模式管理在护理交接班中的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共计有82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41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交接班管理,干预组实行SBAR沟通模式管理,干预组与对比组的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交接班指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交接班纰漏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急诊重症监护室管理前护理质量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急诊重症监护室管理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有差异。(2)急诊重症监护室管理前交接班指标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急诊重症监护室管理后交接班质量评分、医护合作质量评分较高、交接班时间短于对比组,P<0。05,有差异。(3)干预组(95。12%)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78。05%)的患者,P<0。05,有差异。(4)干预组(7。32%)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内容不准确、交接项目遗漏、住院史遗漏、用药错误等纰漏低于对比组(26。83%),P<0。05,有差异。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对其采取SBAR沟通模式管理在护理交接班中效果明确。

    急诊重症监护室SBAR沟通模式护理交接班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咸立园
    18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所接诊的9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主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作参照组与康复组,对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在伤后3个月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而康复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即可循序渐进开始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以上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预后效果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5。56%)明显比参照组(82。22%)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050,P<0。05);康复组治疗后Fugl-Meyer得分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参照组治疗后(P<0。05);康复组治疗后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等得分比本组治疗前及参照组治疗后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甚佳,不仅可以改善其肢体功能,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脑外伤早期康复治疗肢体功能

    分析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唐芙荑
    18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血压的危害很大,为找到改善高血压预后的有效方法,就饮食营养护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研究时间是:2021年03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是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合对照两个试验小组进行对比研究,前者用饮食营养护理方案,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营养护理效果好,能够起到控压效果,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临床推广性更好。

    高血压饮食营养护理血压控制血压水平

    全面引导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程度,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杨晓岩朱文玲
    189-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针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应用全面引导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22。06-2023。06于本院行乳腺癌放疗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红蓝信封法分设组别。参比组(常规护理,n=40),分析组(全面引导护理,n=40)。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分析组干预后皮肤损伤情况较参比组轻,并且参数差异成立(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分析组心理状态各量表评分低于参比组,并且参数差异成立(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分析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参比组,并且参数差异成立(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应用全面引导护理,既可降低患者皮损程度,同时也利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及生活质量提升,可推广。

    乳腺癌皮肤损伤全面引导护理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整体护理在急诊观察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姚娜娜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就急诊观察室中整体护理实施的重要性及运用进行了探究。研究指出整体护理在优化资源分配,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等方面可显着提高病人处理速度及精度。从患者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疼痛管理,心理及情绪支持,家属及社区整合等方面对整体护理进行了详细说明。研究同时对整体护理在量化指标,患者满意度,护理流程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讨论其制约因素和今后发展方向。

    整体护理急诊观察室患者处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点评在合理用药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观察

    姚雪花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合理用药持续改进中,施行处方点评,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设置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随机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开具的处方2800张,在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区间未进行处方点评的处方数据涵括1400张作为对照组,在2023年2月至2023年8月区间进行处方点评涵括的处方数为1400张作为观察组,旨在比较两个组分的处方问题发生率、不良反应率、处方合格率、治疗相关指标、药房工作质量评价。结果:比较两组分的处方问题发生率,发现观察组在重复给药层面、配伍禁忌层面、用法用量不合理方面、联合用药不合理方面等总的发生率为更低趋向(P<0。05)。对两组的处方不良反应率予以观察,得出观察组在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等总发生率上为更低趋向(P<0。05)。比较两组处方合格率,得出观察组总合格率为更高(P<0。05)。统计两组的处方治疗相关指标,得出观察组在治疗费用、治疗时间、用药种类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药房工作质量,发现观察组在药品管理、管理满意度、处方审核、药物调配方面的评分数据更高(P<0。05)。结论:在合理用药持续改进中施行处方点评,可有助于降低方问题发生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率,提高处方合格率,减轻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用药种类,促进药房工作管理的提升,效果突出。

    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处方问题发生率不良反应率处方合格率治疗相关指标药剂科工作质量

    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肠道菌群分析

    孙凤杰陈清泉刘飞兵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04月至2023年04月期间入院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收集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比较肠道菌群特征。结果:多样性水平上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上高胆红素血症组的大肠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雷伯菌属、葡萄球菌属丰度在对照组较高。结论: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健康正常组的新生儿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存在差异,但在多样性上无明显差异。

    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肠道菌群分析

    同期植入颈动脉支架对急诊血管内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的影响

    孙润前
    19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同期植入颈动脉支架对急诊血管内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82例为主体,通过交叉分组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血管内治疗;观察组加用同期植入颈动脉支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及血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较对照组的24。39%更低(P<0。05)。结论:在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施行同期植入颈动脉支架的急诊血管内治疗有显著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卒中情况,优化血流动力学情况,并可积极预防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整体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同期植入颈动脉支架急诊血管内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血流动力学

    问题导引-目标链接式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

    宋秀菊
    19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问题导引及目标链接式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100例有低血糖事件历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问题导引及目标链接式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问题识别、行为目标设定、目标实现方案的连接及目标实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干预期为4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vs 18。00%,P<0。05)。此外,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27±2。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9。02±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问题导引及目标链接式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并改善血糖控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护理模式。

    2型糖尿病低血糖问题导引目标链接式护理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