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

王晓良

月刊

0513-4870

yxxb@imm.ac.cn

010-63035012,63026192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药学学报/Journal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综述与学术动态等。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2年为第2届国家期刊奖百名重点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间苯三酚注射液有关物质的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

    刘佳明陆宇婷宋敏杭太俊...
    20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间苯三酚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以HSS T3(250 mm × 4。6 mm,5 μm)为色谱柱,1。36 g·L-1磷酸二氢钾(稀磷酸调节pH调至3。0)-乙腈为一维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实现间苯三酚注射液有关物质的分离。各分离成分经多通道切换阀分别被捕集于截留管中,然后输送到BDS C18(100 mm × 4。6 mm,2。4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二维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实现快速脱盐。电喷雾负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高分辨质谱检测各有关物质母离子及其子离子的准确质量和元素组成,通过质谱解析、有机反应机制分析,甚至对照品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在所建立的分析条件下,间苯三酚及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首次检测并鉴定出间苯三酚注射液及其强制降解实验样品中17个主要有关物质,鉴定结果可为间苯三酚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间苯三酚注射液有关物质结构鉴定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基于UPLC-Q-orbitrap-MS技术探究西黄丸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

    王婧瑞陶蕊马学莉王俊亮...
    214-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UPLC-Q-orbitrap-MS与生物网络分析工具系统分析西黄丸改善乳腺组织增生的作用机制。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大鼠模型,采用LC-MS的组织代谢组学探索西黄丸改善乳腺组织增生的关键代谢物和代谢途径。整合生物网络分析工具对西黄丸调节的关键代谢物进行网络分析,聚焦关键代谢通路,挖掘西黄丸改善乳腺组织增生的潜在靶点。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组织中有49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丸能显著回调L-丙氨酸、苏氨酸、吲哚-3-羧酸醛、赖氨酸、精氨酸、丙氨酰亮氨酸、甘氨酰络氨酸、γ-谷氨酰亮氨酸、维生素B3、丝氨酰亮氨酸、苏氨酰亮氨酸、异亮氨酰谷氨酸、γ-谷氨酰酪氨酸、癸酰-L-肉碱、2,6,8-三羟基嘌呤、亮氨酰亮氨酸、S-腺苷-蛋氨酸等17种代谢物。对西黄丸调控的关键代谢物进一步网络分析及文献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可能是西黄丸改善乳腺组织增生的重要通路之一,AGE-RAGE信号通路上的STAT3、MAPK1、EGFR、CASP3、CASP8、PRKCA、JUN等7个蛋白可能为西黄丸改善乳腺组织增生的潜在作用靶点。本文涉及的动物实验操作均遵循甘肃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并通过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批号:2022-705)。

    乳腺增生UPLC-Q-orbitrap-MSAGE-RAGE信号通路西黄丸

    载精氨酸和葡萄糖氧化酶的聚乳酸纳米粒子制备与体外评价

    杨美洋陈伟军邱立朋陈敬华...
    225-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由于其在生理环境中的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肿瘤靶向性差和全身不良反应限制了它们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超声乳化-纳米沉淀法合成了载有L-精氨酸(L-arginine,L-Arg)和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的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idecyl dimethyl ammonium bromide,DDAB)/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纳米粒子(GADP),并考察了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静电吸附作用使其表面吸附GOx,对纳米粒子的粒径、电位、包埋率、产生H2O2/NO的能力等性能进行考察,同时采用人肝癌细胞(HepG2)进行体外抗肿瘤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L-Arg-DDAB/PLA(ADP)纳米粒子为粒径225。7± 6。33 nm的球形粒子,电位为+23。5±0。12 mV,GOx的吸附率为87。23%±0。02%,L-Arg的载药量为15。6%±0。22%。通过测定葡萄糖溶液pH值的变化和H2O2的量表明,GADP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空白纳米粒子DDAB/PLA对细胞毒性较小,载药纳米粒子GADP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并能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低剂量的纳米级NO递送系统GADP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杀伤肿瘤细胞,从而产生治疗益处。

    L-精氨酸葡萄糖氧化酶聚乳酸过氧化氢一氧化氮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的氧化苦参碱-黄芪甲苷共载脂质体处方工艺研究

    韦良银李霞王虹黄琳清...
    232-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为核心,优化氧化苦参碱-黄芪甲苷共载脂质体(oxymatrine-astragaloside Ⅳ liposomes,Om-As-Lip)的处方工艺并对其进行放大验证。采用乙醇注入联合pH梯度法制备Om-As-Lip,通过双重风险评估工具、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对其关键物料属性进行优化,建立设计空间;进一步考察Om-As-Lip的放大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高压匀质的关键工艺参数,并对其终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研究结果发现,黄芪甲苷药脂比、胆脂比和混合磷脂比例(氢化大豆卵磷脂:大豆卵磷脂)是影响Om-As-Lip质量的关键材料属性,Box-Behnken设计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并确定Om-As-Lip的最佳处方为:黄芪甲苷药脂比为1∶40,胆脂比为1∶10,氢化大豆卵磷脂:大豆卵磷脂为51∶9。设计空间内的胆脂比可控制在1∶12~1∶5,氢化大豆卵磷脂:大豆卵磷脂比例可控制在1∶7~17∶3。Om-As-Lip高压匀质的最佳压力为600 bar,循环次数为6次,温度为4 ℃。基于QbD理念制备的Om-As-Lip质量评价符合预期,建立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有望为其今后的开发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质量源于设计脂质体高压匀质黄芪甲苷氧化苦参碱

    桔梗特异DNA条形码筛选、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馨石玥满金辉黄钰莹...
    243-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材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是常用的大宗中药材。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对6份来自不同产地的桔梗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筛选特异性DNA条形码,基于特异性DNA条形码对不同产区的桔梗样品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6份桔梗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72 260~172 275 bp,均呈现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编码141个基因。根据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扩增效率分析发现trnG-UCC和ndhG_ndhF可作为潜在的桔梗种内种质资源鉴定的特异性DNA条形码。对来自9省15个产地305份桔梗样品的trnG-UCC和ndhG_ndhF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rnG-UCC和ndhG_ndhF分别有5和11个变异位点,分别鉴定到5和7个单倍型;两段序列联合分析鉴定13个单倍型(Hap1~Hap13),其中占比最多的是Hap4,其次是Hap1。3个产地拥有的特异单倍型,可作为该产地的DNA分子标签与其他产地的桔梗种质资源进行区分。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4、4。79×10-3和0。000 0~0。020 3,表明桔梗在物种水平上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内各单倍型之间亲缘关系比较接近。本研究为桔梗产地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分子育种等工作奠定基础。

    桔梗叶绿体基因组DNA条形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白木香纤维素合酶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米芯雨邱海玲关范圆郑语嫣...
    253-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素合酶(cellulose synthase,CesA)是纤维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类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防御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白木香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白木香纤维素合酶家族成员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蛋白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启动子区域等进行预测分析。系统分析鉴定了21个白木香AsCesA基因,并发现AsCesA蛋白主要分布于质膜,氨基酸数目为390~1 261个,分子质量为43。35~142。58 kD,等电点分布在5。67~8。86,均含跨膜结构域,数目为6~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1个AsCesA分为3个亚组;保守基序分析表明,不同AsCesA蛋白的motif组成有一定差异,但均含有motif2、motif6、motif7和motif10。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AsCesA基因家族具有响应植物激素作用、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进程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NaCl诱导不同时刻的白木香愈伤组织的转录组数据,选择了 7个具有差异表达的AsCesA并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盐、低温、干旱和重金属胁迫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白木香中7个AsCesA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AsCesA1、AsCesA3和AsCesA20均能响应低温、盐胁迫、干旱胁迫和重金属胁迫,推测这3个基因可能在白木香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纤维素含量进行测定,白木香愈伤组织中纤维素含量变化与纤维素合酶的表达量趋势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纤维素合酶在白木香中防御反应中作用奠定基础。

    白木香纤维素合酶生物信息学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基于靶标治疗干眼症的首创药物立他斯特

    郭宗儒
    265-268页

    《药学学报》投稿须知

    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