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

王晓良

月刊

0513-4870

yxxb@imm.ac.cn

010-63035012,63026192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药学学报/Journal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综述与学术动态等。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2年为第2届国家期刊奖百名重点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物化学视角的双功能分子

    郭宗儒
    2677-2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分子药物包含有多维属性,新药创制须满足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和患者顺应性等要求。这些属性可概括为药理活性和成药性,都隐含在药物的化学结构之中。药理活性和不良反应是药物分子与向靶(on-target)或脱靶(off-target)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活性(毒性)强度和选择性是由药物的微观结构所决定。药代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性质是由药物的宏观性质所决定,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交织融合在分子结构之中。构建双功能分子是实现"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统一"的一个途径,是从结构上理顺药效-药代、药效-不良反应(选择性)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以成功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的药物为例,对抗体偶联药物、蛋白靶向降解嵌合体、分子胶、多肽修饰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从药物化学视角诠释双功能分子的结构特征。此外,笔者将共价键结合药物和过渡态类似物以及前药也归纳到双功能分子范畴,强调在分子设计和结构优化中功能基团双功能性的区分和重要意义。

    双功能分子抗体偶联药物蛋白靶向降解嵌合体分子胶共价键药物过渡态类似物前药

    抗体偶联药物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泓璇王莹王菊仙
    2697-2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是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现有的手术切除和化疗手段均未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亟需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利用化学连接子将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细胞毒药物偶联而成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选择性高、效力高、毒副作用低等优势。近年来,ADC在多种肿瘤治疗中的成功应用掀起了抗胰腺癌ADC的研究热潮。本文就ADC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及其在抗胰腺癌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今后抗胰腺癌ADC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抗体偶联药物胰腺癌靶点连接子有效载荷

    宿主蛋白酶在流感病毒进入阶段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博颜海燕李玉环
    2709-2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是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因素,涉及病毒与靶细胞的结合及膜融合过程。宿主体内的蛋白酶对HA进行裂解和激活,是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及启动膜融合的先决条件,也是病毒感染宿主的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及其他宿主蛋白酶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HA的蛋白水解激活作用,并对其作为潜在抗病毒治疗靶点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血凝素宿主细胞蛋白酶流感病毒膜融合抗病毒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药物学学科合成药物化学研究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述评

    张青扬张泉韩立炜
    2717-2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药物学学科合成药物化学相关申请代码H3401和H3407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了 2023年度申请项目的研究热点,并针对申请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为合成药物化学项目申请人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合成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作用,持续推进我国原创新药研发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药物学合成药物化学科学问题项目分析

    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智能化转型:挑战与未来趋势

    黄丽玲孔玉琼马恒元
    2723-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品检验涉及的分析仪器与检验项目众多,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且当前行业智能化水平不高,导致药品检验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然而,在工业4。0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下,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实验室的智能化转型已成为行业焦点。同时,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集采政策的推动,制药企业竞争加剧,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对实验室智能化的内在需求。本文结合制药工业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了如何构建数字化和自动化的QC实验室,并指出为了适应连续制造工艺,需从传统的中央实验室模式逐步升级为智能化的分布式质量控制模式。同时还深入剖析了实施过程中的潜在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构建智能化QC实验室的思路。

    质量控制实验室数字化自动化连续制造分布式质量控制

    膜仿生纳米载体在肺部疾病靶向治疗中应用研究进展

    白文静郭蓉熊淋朱冷静...
    2730-2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部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针对肺部疾病的临床治疗药物普遍存在肺部递送效率低、清除速率快及毒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近年来,膜仿生纳米载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其具有靶向性高、循环时间长、生物相容性好和免疫逃逸能力强等优势,己成为肺部疾病靶向治疗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膜仿生纳米粒的主要制备方法、不同细胞来源的膜仿生纳米载体的特点及其在肺部疾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此外,结合不同膜的性质特点分别讨论其缺点,并讨论当前的技术局限性及未来的展望,为膜仿生纳米载体的设计及其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参考。

    肺部疾病肺靶向细胞膜膜仿生纳米载体药物递送系统

    DNA折纸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殷曾琳王曦维车津晶刘楠...
    2741-2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DNA折纸术是一种产生具有动态特性和智能可控纳米结构的强大技术。精确的几何形状、高度可编程性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使得DNA折纸纳米结构成为一种新兴的药物递送载体。载体材料的形状、大小及药物的负载和释放是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介绍了可控设计DNA折纸纳米结构、高效负载药物及智能释放药物,归纳总结了 DNA折纸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前沿应用,最后讨论了研究人员可以在哪些方面为进一步推进DNA折纸载体的临床应用作出贡献。

    DNA折纸可编程性药物递送可控设计生物医学

    微针递送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刘寒杨国忠杜菀人张锁慧...
    2751-2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系统,能够显著改善皮肤的渗透性,增强药物的透皮递送效果,在突破皮肤角质层屏障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这一特性使得微针给药系统在生物技术药物的递送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传统的生物技术药物递送途径主要是注射给药,这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疼痛、皮肤红肿等问题,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此外,生物技术药物的生产、运输和储备都需要严格的低温条件来保持其活性,增加成本。相比之下,微针给药系统具有诸多优势,为生物技术药物的递送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解决方案。本文对递送生物技术药物的微针给药系统进行概述,总结了微针体系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微针经皮递送生物技术药物分类稳定性

    巴戟天环烯醚萜苷下调GSK-3β抑制JAK2/STAT3和NF-κB通路减轻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骨破坏的机制

    沈燚孙艺琦李鹤鸣叶欣园...
    2763-2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巴戟天环烯醚萜苷(Morinda officinalis iridoid glycosides,MOIG)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骨丢失的治疗作用,并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破骨细胞功能和活性的作用机制。应用牛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ype Ⅱ collagen-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 rats,CIA)为模型(实验中所有操作均获得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IACUC-20180410-03),灌胃给药8周,显微CT观察CIA大鼠的骨小梁微结构变化,LPS诱导破骨细胞模型进一步观察体外抗炎症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OIG显著增加CIA大鼠骨密度,改善骨小梁微结构。体外实验表明,MOIG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分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和F-actin环的形成,抑制TNF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的募集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IκBα]的降解及p65的磷酸化表达,从而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同时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和c-Fos(cellular oncogene fos)的表达,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组织蛋白酶 K(cathepsin K,CtsK)的活性;MOIG还抑制 Janus激酶2(Janus activating kinase 2,JAK2)/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 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从而抑制 JAK2/STAT3 通路的激活。进一步研究发现,MOIG显著抑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的活性,GSK-3β基因沉默显著抑制破骨细胞F-actin环的形成、p65的磷酸化以及STAT3信号的激活,且MOIG和GSK-3β基因沉默同时作用后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因此,MOIG可通过调控GSK-3β抑制JAK2/STAT3和NF-κB通路的激活来减缓RA的骨破坏。

    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风湿关节炎骨丢失破骨细胞NF-κB通路JAK2/STAT3通路

    荜茇酰胺衍生物C12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龙海洮雷雪陈佳宜孟娇...
    2773-2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E)-1-(4-(3-(5-氯-6-氧代-3,6-二氢吡啶-1(2H)-基)-3-氧代丙基-1-烯-1-基)苯基)-3-(4-氟苯基)脲(以下简称C12)是课题组前期合成的一个新型荜茇酰胺衍生物。本研究以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C12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划痕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C12对H129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12对H1299细胞周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蛋白印迹实验检测p21、CyclinB1、CDK1、Bax、Bcl-2、JNK、p-JNK、Erk1/2、p-Erk1/2、p38和p-p38的表达,探讨C12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显示,C12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1299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结果显示,C12能阻滞H1299细胞周期于G2/M期,升高ROS水平,降低MMP并诱导细胞凋亡;蛋白印迹结果显示,C12通过下调CyclinB1和CDK1蛋白表达将H1299细胞阻滞于G2/M期,上调Bax/Bcl-2水平诱导细胞凋亡,上调MAPK通路中p-JNK、p-Erk1/2和p-p38的表达。综上所述,C12能够显著抑制H1299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MAPK信号通路有关。

    荜茇酰胺衍生物H1299细胞增殖凋亡MAPK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