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

王晓良

月刊

0513-4870

yxxb@imm.ac.cn

010-63035012,63026192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药学学报/Journal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综述与学术动态等。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2年为第2届国家期刊奖百名重点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离子色谱法测定注射用阿糖苷酶α糖原水解动力学关键参数

    胡馨月孔嘉浩孙悦王绿音...
    3361-3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 Dionex CaboPacTM PA10 BioLCTM Analyical 2 mm × 250 mm 色谱柱,配以保护柱(Dionex CaboPacTM PA10BioLCTM Guard 2 mm × 50 mm);以100 mmol·L-1 氢氧化钠溶液为淋洗液;流速为0。25 mL·min-1;样品盘温度:35 ℃。采用脉冲安培检测器,波形为:Gold CWE,Ag-AgCl RE,Carbo,Quad。以8个浓度的糖原底物(0。31、1。25、2。5、5、10、20、30和40mg·mL-1)培养样品。在5个不同时间点(T0~T4)时测定葡萄糖浓度。T1~T4的葡萄糖浓度减去T0时的葡萄糖浓度,在不同糖原底物浓度下,计算反应速率。利用米氏方程,绘制这些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曲线。以Vmax(nmol·mg-1·min-1)和Km(mg·mL-1)表示动力学参数。葡萄糖标准曲线(线性范围:1。25~500 μmol·L-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系数R2(n=6)的RSD为0。1%,标准曲线斜率RSD为2。2%;定量限平均值为0。14 μmol·L-1,检测限平均值为0。05 μmol·L-1;供试品重复3次单独实验Km的RSD为4。4%,Vmax的RSD为4。6%,方法耐用性良好。建立离子色谱法在线自动化测定注射用阿糖苷酶α糖原水解动力学的方法,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耐用性良好,可以用于注射用阿糖苷酶α糖原水解动力学的检测,并且对重组酶替代疗法酶类的糖原动力学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注射用阿糖苷酶α离子色谱法脉冲安培检测器米氏方程酶动力学在线自动化

    双检测器串联测定聚乙二醇化人生长激素平均修饰率方法研究

    李懿张孝明胡馨月孙悦...
    3367-3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各监管机构的要求,聚乙二醇(PEG)平均修饰率是PEG化蛋白类药物表征与质量控制中的关键属性。本研究基于"PEG化蛋白的示差信号及紫外信号等于该偶联蛋白中PEG和蛋白部分各自处于未偶联状态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相应信号之和"的基本假设,通过进样20 μL的1 mg·mL-1人生长激素(hGH)对照品、2 mg·mL-1 PEG对照品和1 mg·mL-1 PEG化hGH原液样品,经分子排阻色谱柱分离,测定各溶液在紫外和示差检测器下产生的信号,按照推导的公式计算,成功建立了基于分子排阻色谱紫外示差双检测器串联技术的PEG化hGH(怡培生长激素)平均修饰率测定方法,该法专属性良好,重复性良好(RSD=0。63%,n=9),与同时建立的经典酸水解法结果比较,回收率为100。0%,准确性良好。该法操作简单,可及性好,适用于本品PEG平均修饰率质量控制检测。

    分子排阻色谱紫外示差串联检测聚乙二醇化人生长激素平均修饰率

    晶体工程改善硝苯地平光稳定性研究

    孟欣邹瑶刘梅菊邢逞...
    3374-3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硝苯地平光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晶体工程原理设计共晶并采用悬浮液法制备得到硝苯地平-咪唑新共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对新共晶进行表征,确证共晶物质的形成。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硝苯地平原料和共晶的光稳定性。结果表明,硝苯地平-咪唑共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硝苯地平的光敏性。本研究为硝苯地平共晶开发以及成药性改善提供指导。

    晶体工程硝苯地平共晶表征光稳定性

    伊曲康唑的新型两亲性壳聚糖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王曹甘泓赵冰可刘政张建楠...
    3379-3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真菌药物自身局限性和严重的耐药性使得药物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面临巨大挑战。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发挥广泛抗真菌活性的同时,依然因其水溶性差、注射剂易造成药物积蓄等引起肝肾毒性和头痛腹痛等不良反应受到限制。因此,开发新型ITZ制剂降低不良反应对真菌感染的治疗极具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酰胺反应和希夫碱反应制备了没食子酸-壳聚糖-肉桂醛(gallic acid-chitosan-cinnamaldehyde,GA-CS-CN)两亲性聚合物,采用超声法制备得到载药纳米粒(GA-CS-CN/ITZ),考察其制剂学性质及体外抗真菌活性效果,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及体外溶血实验初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研究表明,GA-CS-CN/ITZ呈球型、均一稳定,粒径为239。57±31。37 nm,ITZ包封率为(93。41±1。12)%,48 h时的体外药物累计释放达(62。25±1。88)%,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C。albicans)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具有最优的抗白色念珠菌效果,可显著增强游离药物的抗真菌活性。本研究设计制备的GA-CS-CN/ITZ具有优良的抗白色念珠菌效果和生物安全性,为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选择,在治疗该真菌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伊曲康唑白色念珠菌感染纳米技术壳聚糖纳米粒

    病理血脑屏障穿越BSc3094纳米制剂的制备表征及其靶向性评价

    罗航吕月高会乐熊静远...
    3388-3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常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引起的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病理标志之一。现有研究表明,BSc3094是一种有效的Tau蛋白聚集抑制剂,其可以与Tau蛋白结合,抑制Tau蛋白磷酸化,同时增强细胞活力,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然而,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药物难以入脑发挥作用,同时,BSc3094是否可以通过抑制Tau蛋白聚集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尚未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搅拌法制得小粒径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颗粒,以其为载体,搭载BSc3094(PLGA@BSc),为了进一步增加其入脑效率,在其表面修饰了病理血脑屏障靶向肽得到PLGA@BSc@K。本研究对该纳米体系的稳定性、细胞毒性及病理靶向性进行了表征,该纳米体系的粒径约90 nm,呈负电性;实验表明,纳米粒颗粒粒径在168 h内未见明显波动,稳定性较好;PLGA及BSc3094游离药物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细胞毒性较低;在1及4 h都可以明显观察到病理状态下细胞对靶向修饰的纳米颗粒的摄取增加,表明PLGA@BSc@K具有较好的病理靶向效果。本研究为BSc3094纳米颗粒靶向入脑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纳米颗粒BSc3094血脑屏障

    响应面法优化菲牛蛭多肽的提取工艺及其美白抗衰活性研究

    王嘉慧李姝琪刘浩郭海涛...
    3394-3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应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菲牛蛭多肽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美白抗衰作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NaCl溶液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多肽得率为响应值,设计并利用响应面模型,得到菲牛蛭多肽提取的最佳条件:NaCl溶液浓度4。3%,超声时间4 h,超声次数2次(2+2 h)。该模型显著,与实际试验拟合良好。通过酪氨酸酶催化左旋多巴氧化速率法考察菲牛蛭多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考察菲牛蛭多肽对线虫的身体长度、运动能力、生殖能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脂褐素的影响。结果显示,菲牛蛭多肽对酪氨酸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58 mg·mL-1,强于阳性对照熊果苷(2。24 mg·mL-1)。与空白组相比,0。1、0。5和1。0mg·mL-1的菲牛蛭多肽对线虫体长、产卵量和头尾摆动无显著性差异;0。5 mg·mL-1的菲牛蛭多肽显著降低线虫体内ROS水平;0。5和1。0 mg·mL-1的菲牛蛭多肽显著降低线虫体内脂褐素水平。菲牛蛭多肽具有良好的美白抗衰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菲牛蛭多肽响应面美白抗衰老

    定向进化提高人精氨酸酶1的催化活性

    冯翠月王晨宇唐梦佳樊帅...
    3402-3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氨酸酶1缺乏症(arginase 1 deficiency,ARG 1-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导致患者进行性痉挛性瘫痪、认知障碍和癫痫发作。来源于人源的重组人精氨酸酶1(recombinant human arginase 1,rhArg1)是其潜在的治疗药物,但还存在活性低、半衰期短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采用定向进化的方法,通过易错PCR构建rhArg1的随机突变文库,经高通量筛选获得活性提高的突变体,联合点饱和突变探讨了 R21和V182位点对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反应体系中不含Mn2+的条件下,突变体V182D、V182S、V182H和R21N的kcat值相比于rhArg1提高 2。0、1。9、1。7 和 1。3 倍,突变体 V182D、V182S、R21D 和 R21N 的kcat/Km分别是 rhArg1 的 2。1、1。7、1。4 和 1。4倍。突变体R21D和V182L对底物的亲和力有所增强。本研究通过定向进化和点饱和突变获得了 rhArg1活性提高的突变体,从而提升了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精氨酸酶1缺乏症重组人精氨酸酶1定向进化饱和突变

    始于烷化剂终于靶向作用的替莫唑胺

    郭宗儒
    3409-3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