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

王晓良

月刊

0513-4870

yxxb@imm.ac.cn

010-63035012,63026192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药学学报/Journal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综述与学术动态等。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2年为第2届国家期刊奖百名重点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银花新型颗粒饮片的质量评价及解热抗炎作用研究

    郭志俊侯梦梦高旦吴宇涵...
    2087-2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饮片煎煮效率低、批次间一致性差、物理形态不规则,难以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和临床精准快速调配等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颗粒饮片以满足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以传统的金银花饮片为参照,基于流动性、标准汤剂的出膏率、特征图谱、糊化度、有效成分含量、转移率以及其解热抗炎功效,评价了新型金银花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异同。流动性实验表明,中粒径(10~24目)的流动性显著优于传统饮片(P<0。01);出膏率结果表明不同粒径与原饮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小粒径(24~65目)存在汤剂澄清度差和糊化现象;指标性成分转移率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计算,传统饮片和不同粒径之间转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理结果以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大鼠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二甲苯耳肿胀抑制率和肉芽肿抑制率表明,传统饮片和新型颗粒饮片(中粒径)的药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通过考察金银花新型颗粒饮片的流动性、出膏率、糊化度和解热抗炎作用,表明金银花新型颗粒饮片与市售传统饮片的基本属性、药理作用一致。新型颗粒饮片具有资源利用率高、质量均一,便于机械化生产和智能调剂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动物实验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2022B214)。

    金银花颗粒饮片指纹图谱标准汤剂药理作用

    基于生化指标与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序贯用药的风险"时间窗"

    张明亮陈毓龙王晓艳陈小菲...
    2098-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与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RDN)与青霉素注射液(penicillin G,PG)序贯用药风险"时间窗",以期降低二者联用引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要求(批号:YFYDW2020002)。利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含量变化检测相关过敏指标,判定出RDN联用PG能引起由补体途径激活后的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PARs)。进一步对二者设置不同时间给药间隔(1。5、2、3。5、4、6和 8 h PG+RDN)进行考察,发现在3。5 h以内序贯给药,均能引起明显的PARs;而给药间隔超过4 h后PARs则明显减轻。同时采用LC-MS进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平行比较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与血浆代谢轮廓特征,筛选出22个差异代谢物在3。5 h前后呈现出与生化指标相似或相反的变化趋势。并富集到花生四烯酸代谢、甾体激素生物合成代谢、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等10条类过敏相关通路。综上所述,RDN和PG序贯使用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确实存在风险"时间窗"现象,在"时间窗"之后的间隔用药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中西药联用药物不良反应时间窗热毒宁注射液青霉素注射液类过敏反应代谢组学花生四烯酸代谢

    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黄芪多糖APS-Ⅱ酶解活性寡糖特征分支位点的研究

    刘宇冲李虎峰李科秦雪梅...
    2108-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芪多糖是黄芪中免疫调节活性最强,含量最为丰富的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促进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应用广泛。前期研究发现黄芪多糖主要由2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多糖APS-I(>2 000 kDa)、APS-Ⅱ(10 kDa)组成,APS-Ⅱ(10 kDa)为黄芪多糖中活性最强组分,并采用α-1,4-葡聚糖内切酶将APS-Ⅱ降解为寡糖,通过体外免疫活性筛选发现2~9糖整体免疫活性较低,而10~14糖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且活性优于未降解的APS-Ⅱ。为了探究APS-Ⅱ降解寡糖发挥免疫活性的关键结构,本文采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以及高分辨质谱仪器ESI-Q Exactive-MS对APS酶解寡糖进行解析,通过对比发现10~14糖中存在1→4和1→6两种连接方式共存的支链结构,推测1→4和1→6两种连接方式共存的支链结构为APS-Ⅱ发挥免疫活性的关键结构,为黄芪多糖和寡糖的构效关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APS-Ⅱ酶解连接方式结构解析高分辨质谱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研究黄柏饮片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相关性

    陆美龙张倩谷丽华杨莉...
    2117-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柏传统评价以"肉厚色黄者"为佳,但该性状特征的科学内涵尚未被阐释。本研究基于"辨状论质"理论,首先采用游标卡尺和全自动测色色差仪对黄柏饮片厚度和粉末颜色进行量化,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黄柏饮片特征图谱,共表征12个特征峰,将外观性状指标与水分、醇溶性浸出物以及特征成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方差分析(ANOVA),探讨黄柏饮片外观性状(包括厚度和粉末三色空间值L*亮度、a*红绿、b*黄蓝)与内在成分及相对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柏的外观性状特征(厚度和颜色)与黄柏中的化学成分(生物碱和酚酸)的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基于分析结果,对5种代表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5种成分含量总和在厚度≥4 mm(13。15%±2。25%)和鲜黄色样品(12。14%±2。00%)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厚度<4 mm(10。89%±1。41%)和暗黄色黄柏样品(10。32%±2。41%),将外观性状与成分含量建立"性状-质量-含量"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证实黄柏饮片厚度和颜色2个主要外观性状指标可作为判断其品质的依据,一定程度上诠释了黄柏传统评价"肉厚色黄者为佳"的科学内涵,同时为黄柏饮片商品等级标准的建立积累了数据和基础。

    黄柏外观性状异喹啉生物碱阿魏酰奎宁酸含量测定相关分析

    基于功效实验-网络药理学-HPLC探讨大黄-桃仁配伍活血化瘀的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

    朱琳刘莹申洁李柏睿...
    2126-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整合功效实验、网络药理学和HPLC探讨大黄-桃仁药对(Rhei Radix et Rhizoma-Persicae Semen combination,RRR-PS)配伍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的功效物质群及分子作用机制。建立大鼠血瘀证模型,进行血液流变指标和凝血四项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RRR-PS组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明显回调(P<0。01)。网络药理学发现RRR-PS通过作用于钙调蛋白1(CALM1)、一氧化氮合酶2(NOS2)、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等靶点,调控血小板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信号通路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并发现关键成分:番泻苷B、儿茶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运用HPLC探究关键成分的溶出率,结果发现RRR-PS配伍后,儿茶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4种主要功效物质含量均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RRR-PS活血化瘀功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血管生成、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有关;功效发挥与RRR-PS配伍后,溶剂系统改变,儿茶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量溶出相关。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后续RRR-PS配伍活血化瘀功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动物实验已获得陕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UCMDL20210309002)。

    大黄-桃仁药对血瘀证活血化瘀分子机制中药功效物质

    鲟鱼软骨肽活性评价及软膏剂制备

    雷鹏宋开超谢郑雯戚艺凡...
    2135-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鲟鱼软骨因为富含硫酸软骨素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进行了鲟鱼软骨肽在NIH/3T3和C2C12细胞中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空白对照,鲟鱼软骨肽不会引起NIH/3T3、C2C12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为鲟鱼软骨肽的经皮给药递送提供体外实验依据。进一步评价鲟鱼软骨肽对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发现鲟鱼软骨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制备得到了一种稳定性好、皮肤刺激性小、鲟鱼软骨肽含量为7%的鲟鱼软骨肽软膏,并分析了其在小鼠皮肤上的透皮吸收能力(本实验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00007684)。结果发现,鲟鱼软骨肽软膏12 h累积释放量达到9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鲟鱼软骨肽软膏抑制二甲苯致炎后小鼠耳肿胀的能力,相比于基质组和对照组,鲟鱼软骨肽软膏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综上,本研究发现鲟鱼软骨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抗氧化活性,制备的鲟鱼软骨肽软膏为鲟鱼软骨肽的进一步应用及经皮给药递送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鲟鱼软骨肽抗氧化抗炎软膏剂经皮给药

    负载CA4P和雷帕霉素酸敏感脂质体靶向血管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朱东杰田梦刘元艳
    2143-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血管在实体肿瘤中的关键作用,血管破坏疗法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应用潜力令人期待。本研究制备负载血管破坏剂康普瑞汀磷酸二钠(combretastatin A4 phosphate disodium,CA4P)和抗血管生成药物雷帕霉素(rapamycin,Rap)的酸敏感脂质体PPD/CA4P/Lip-Rap,探索血管破坏策略在TNBC中的应用潜力。采用1HNMR、动态光散射法及透射电镜对PPD/CA4P/Lip-Rap进行表征,并检测其载药量、酸敏感性。PPD/CA4P/Lip-Rap的粒径为161。53±1。89 nm,zeta电位为-20。03±0。9 mV,具有良好的酸敏感释药能力。通过体外CCK-8实验证明Rap能够增强CA4P的血管破坏能力。Rap能够杀伤边缘残留肿瘤细胞,抑制肿瘤复发。纳米载体能够进一步增强疗效。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证明,Rap通过mTOR/p70S6K和mTOR/4E-BP1通路降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肿瘤缺氧反应激活和血管再生。PPD/CA4P/Lip-Rap能够有效破坏肿瘤血管,抑制肿瘤血管再生和复发,以肿瘤血管破坏作为治疗靶标,为TNBC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康普瑞汀磷酸二钠雷帕霉素pH敏感纳米载体血管破坏策略三阴性乳腺癌

    键合光敏剂的铂基聚吡咯用于氧气增强的光动力治疗

    张越李晗玥曾伟健梅林...
    2153-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具有临床前景的新兴癌症治疗方法,可以特异地在肿瘤部位发挥作用并且对人体的伤害较小,但是疏水性光敏剂小分子的毒性、肿瘤的乏氧微环境及纳米载药系统的生物降解性等影响了其抗肿瘤疗效和体内代谢清除。本文利用六氯铂酸作为新型氧化剂成功引发吡咯/氨基吡咯的氧化聚合,实现了其表面氨基功能化;进一步通过还原剂硼氢化钠还原纳米结构中铂酸阴离子为铂纳米簇,制得铂纳米簇掺杂的聚吡咯纳米粒子(platinum nanocluster-doped polypyrrole nanoparticles,PtPPy);最后通过酰胺键偶连光敏剂四(4-羧基苯基)卟吩[meso-tetra(4-carboxyphenyl)porphine,TCPP],获得递送TCPP的功能性纳米药物(PtPPy@T)。该纳米药物为球型结构,形态均匀,粒径为91。93±13。45 nm,zeta电位为-18。39±1。4 mV。实验证明,PtPPy@T可与肿瘤过表达的过氧化氢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氧气,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同时为随后的光动力治疗提供充足的反应基板;使用658 nm激光照射肿瘤组织,激活PtPPy@T的光动力效应,催化氧气转化为单线态氧,从而引发肿瘤细胞的氧化损伤并诱导其凋亡;实验研究表明该PtPPy@T纳米药物在体内和体外都有较好的肿瘤抑制效果。所有动物实验均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机构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批准(IRM/2-IACUC-2312-006)。

    聚吡咯纳米药物光动力治疗肿瘤乏氧氧化损伤

    Brasilicardin A生物合成相关二萜合酶的异源表达及产物鉴定

    葛祥宇周广鑫熊娜卢姿含...
    2161-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致病性放线菌Nocardia brasiliensis IFM 0406中得到的二萜糖苷brasilicardin A,因免疫抑制活性显著、毒性较低且作用机制独特而成为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候选分子。由于原菌株中产率低,且结构复杂、化学合成困难,brasilicardin A及其类似物的获得成为该类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热点。根据目前报道的brasilicardin A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合成相关二萜合酶,定向从致病菌株N。brasiliensis IFM 0406中扩增可能合成brasilicardin A骨架的基因bra1~5,在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 R1中成功实现异源表达。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共分离到6个新brasilicardins化合物,命名为brasilicardin H~M。利用脂多糖(LPS)活化的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分离鉴定的brasilicardins进行了体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brasilicardin H~M具有较强抑制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的作用,IC50分别为28。24±3。70、37。44±2。00、39。85±4。02、26。77±4。40、65。25±1。48、15。24±2。72 μmol·L-1(阳性对照吲哚美辛 IC50为34。28±4。10μmol·L-1),表明6个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本研究为brasilicardin A生物合成途径的彻底阐明提供了条件,也为研究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研发等奠定了基础。

    brasilicardinA二萜合酶异源表达免疫抑制活性

    基于DNA条形码及HPLC对市售刺五加的种质资源鉴定和质量评价

    刘珊瑚张志飞黄钰莹刘子齐...
    2171-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是我国东北道地药材之一,本研究根据之前的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结果,选取atpI和atpB_rbcL基因片段对市售刺五加样品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并利用HPLC对其紫丁香苷含量进行测定,以期确定市售刺五加的主流种质和质量。本研究从24省47市收集80份刺五加样品并提取DNA,通过PCR扩增atpI和atpB_rbcL基因片段,分析结果表明,2个基因片段联合分析形成7个单倍型(H2、H5、H8、H10、H12、H14、H23),其中来自黑龙江伊春、哈尔滨尚志、黑龙江绥化、辽宁抚顺、辽宁本溪、吉林长白和吉林靖宇的单倍型H2是主流单倍型,占总样本量的58。75%。H14和H23为产地独有单倍型,分别来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和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通过HPLC检测市售刺五加样品中的紫丁香苷含量,结果表明73。96%样品紫丁香苷含量符合药典标准。样品间的紫丁香苷含量差异显著,在0。003 7%~0。524 5%之间,相差0。520 8%,说明刺五加市场样品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不同单倍型之间市售刺五加紫丁香苷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市场样品中单倍型H23中的紫丁香苷含量比较高,因此可能是质量比较好的种质。本文对刺五加市场样品的种质资源和药材质量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刺五加市场样品流通、临床合理用药和后续优良品种筛选。

    刺五加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紫丁香苷质量评价